播撒文艺的种子

来源:知青海哥 作者:刘宏海 时间:2019-12-25 点击:
知青老师和学生们    1974年
 
播撒文艺的种子
刘宏海
 
       这张照片是上海知青盛鑫森与他的学生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53团团直学校的操场上去做游戏时,被照相馆的摄影师拍下的。您看,尽管条件简陋,但师生间兴高采烈的样子,生动展现了当年的知青老师与学生间亲密无间的感情。
 
       盛鑫森回忆起在北大荒当知青老师的经历,总是不无自豪地说他是在播撒文艺的种子。的确,当年盛鑫森是音乐老师,他不仅要交给孩子们知识,还要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从而达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目的。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北大荒的文化生活是比较枯燥的。但是,农场改编为建设兵团后,解放军比较注重文化建设,各师团都组建了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许多连队也成立了文艺小分队,忙时劳动,闲时排练,在宣传毛泽东思想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基层单位的群众文化生活。
 
       盛鑫森是1966届老高三,1968年从上海下乡来到53团(红五月农场)。因他能歌善舞,会多种乐器,一到农场就作为具有文艺专长的人才被安排在团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那时,他们除了农忙时节支援连队生产第一线之外,就专门编写和排练文娱节目,为团里的大型活动演出,平时也经常下连队巡回演出。
 
       1973年,组织上安排盛鑫森到团直学校当音乐教师,岗位变了,但还是没有离开群众文艺。教孩子们学音乐,对知青老师来说是个挑战。那时,农场里除了极个别音乐学院分配来的大学生之外,几乎没有精通音乐的人。知青大军中能歌善舞的有一些,但都没接受过正规专业教育,充其量只能算是文艺积极分子。所以,这次工作调动,盛鑫森觉得既新鲜、有意义,但也感到要做好这份工作不容易,对自己是个挑战。
 
       盛鑫森走马上任后的第一项工作是要在学校里组建一支乐队。建乐队首先是选人。农场的学生都是当地干部职工子女,少数外来干部的子女可能有短暂的城市生活经历,绝大多数职工子女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娃,没见过高楼大厦,没参加过音乐会,更没摆弄过乐器什么的,可以说完全是白丁。盛鑫森想,“没吃过猪肉”咱就先去看看“猪跑”吧。他把宣传队那些拉琴的、弹弦的都找来,让他们给学生们“露两手”,从中观察哪些孩子对哪些乐器最感兴趣,然后就把这些学生召集起来培训。他从最基础的“哆唻咪”起步,教孩子们了解各种乐器的性能、摆弄方法,再教他们练习吹拉弹奏。别小看了农村的孩子,他们是一张白纸,却能画出最美丽的画。这些孩子只要有了兴趣,就会心无旁骛地专心学习,刻苦练习,很快吹号的、拉二胡的、打洋琴的就掌握了基本演奏技巧。此时,盛鑫森就组织他们给同学们演奏简单曲目,提高他们的自信心。然后再让他们给唱歌的同学做伴奏,他们的热情更高了,进步得也更快了。
 
       第二项工作是要在学校里组织了一支文艺宣传队。有了组建乐队的经验,盛鑫森心里有底了。他通过前一阶段与学生的接触和考察,从学生中,挑选了一些有舞蹈天赋和兴趣的学生,课余时间给他们上舞蹈课,掌握了基本动作要领后,开始排练民族舞,同学们的兴趣越来越浓,练舞的劲头越来越足。加上小乐队的伴奏,不久就排练了好几出舞蹈,整个学校的课余生活一下子丰富起来了,还促进了语文数学的学习积极性。后来,盛鑫森还带学生们参加团里的文艺汇演,获得团领导和学生家长的好评。
 
       1974年,53团要举行首届运动会,团首长把运动会开幕式上团体操的排练任务交给了学校。这在当时是前所未有的一件大事,盛鑫森倍感责任重大,对领导的信任也深受鼓舞。根据团首长以《农业学大寨》为主题的指示,盛鑫森和音体美教研组的老师一起商量,确定编排方案。经研究决定,组织500个学生参与排练,其中100个低年级学生,以武术动作为主;400个高年级学生以舞美动作为主,配上舞蹈音乐。盛鑫森花了整整一个星期进行了文案编排,然后把任务分解到各个班级。每天下午放学后,全体同学都到操场上进行排练。团体操的难度不仅在编排上,更在动作的统一上,所以合成的时候难度不小。此时,盛鑫森担任总导演的角色,各位班主任老师在场边协助指导,一遍又一遍地练习。虽然大家都很辛苦,但看到动作越来越整齐的时候,都很兴奋。最终通过了彩排,得到团首长的首肯。
 
       运动会举行的那天,全团上下齐聚团部广场,热闹非凡。五辆大彩车上面是“农业学大寨”五个金光闪闪的大字,这是团体操的背景图案。500学生穿着统一的白衬衫蓝裤子表演大型团体操。当400人组成的大幅红旗迎着太阳,在大地上起伏飘动的时候,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全校师生无比激动。团体操一炮打响,得到一致好评,前来参加开幕式的师政治部岳副主任高兴地邀请他们去参加师部的首届运动会的表演。
 
       总之,盛鑫森担任音乐老师期间和他的学生们相处得非常融洽,教学生活丰富多彩,充满了乐趣和成就感。最让盛鑫森感到欣慰的是,几十年后,当年的学生们都说是知青老师给了他们知识,让他们接触到了文艺,他们深深地感谢知青老师的培养和教育。
 
       其实,知青老师也在和学生们一起成长。
 

责任编辑:日升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杨渝华:当知青学会了这招(两篇)
    下一篇:《纪念毛主席诞辰126周年》原创诗一首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