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十四《我们的父亲毛泽东》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者:毛岸青 邵华 时间:2019-10-24 点击:
14.为杨老太太贺寿
那是1960年,爸爸给杨开英姨妈写了一封信:
开英同志:
杨老太太(岸英的外婆)今年九十寿辰,无以为敬,寄上二百元,烦为转致。或买礼物送去,或直将二百元寄去,由你决定。劳神为谢!顺致问候!
爸爸日理万机,工作那样繁忙,他常常忘掉自己的生日,但是对外婆的生日却挂念在心,寄去寿礼,以慰老人心怀。
提起爸爸生前尊敬外祖父、外祖母的事,那是令人难忘的。
爸爸同湖南杨家很久前就相识了,他们之间的感情是很深厚的。
我们的外祖父杨昌济先生,是一个饱学之士。他先后在日本、英国留学达9年之久。他从国外来信,或回国度假,常常介绍国外的各种新思想,宣传孙中山先生的学说。1904年回国后,他倾力从事教育事业,寄希望于中国新的一代。他操行高洁,学识渊博,治学严谨,誉满乡里和同道。他是爸爸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期所敬爱的老师,他俩结下了深厚纯洁的师生情谊,早已传为佳话。外祖父常以桃李满天下自慰,他特别看重的学生是毛泽东和蔡和森。后来,爸爸在回忆这段生活时说:“我在师范学校作了五年的学生”,“对我的印象最深的教员是杨昌济,一个从英国回来的留学生。他的生活,后来和我有了极密切的关系”。1920年1月17日,外祖父在北京病逝,巨大的悲痛袭击着杨家。爸爸奔波操持,料理后事。经他苦心筹集,外婆一家扶柩南下,回到长沙板仓故乡。
外祖父病逝时,家境已很萧条,北京的一些朋友们赠送了一笔“奠仪”,这笔钱为安葬外祖父用了一部分。后来妈妈看到爸爸为筹措革命经费而到处奔忙,就动员外婆将这笔剩余的钱拿出来,协助爸爸办了文化书社。
1920年冬,爸爸同妈妈结婚了。爸爸对外婆就像对亲生母亲一样。
1921年,中共湘区区委机关设在长沙城东小吴门外清水塘。为了保护爸爸及区委机关的安全,妈妈把外婆迁居到这里,一同做好掩护工作。外婆为爸爸妈妈的安全担惊受怕,冒着风险同妈妈一起掩护机关,照顾幼小的岸英、岸青。
1930年,妈妈遇害,外婆骤然失去唯一的女儿,三个外孙被地下党送到上海,下落不明。诸多不幸,接踵降临到外婆身上,给她心灵造成了巨大的创伤,精神上郁结着极大的痛苦。
由于革命事业的曲折艰险,有很长一段时期,爸爸同湖南杨家失去了联系。直到1949年8月,湖南长沙解放后,爸爸才获悉外婆健在的消息。当时,爸爸真是喜出望外,立即拍电报向外婆问候和祝贺。从此,爸爸就担负起赡养老人的义务。
1950年,爸爸叫岸英哥哥回湖南看望外婆和众乡亲,并为妈妈扫墓。那时,新中国成立不久,由于长期地南北转战和过度劳累,爸爸身体也较虚弱。一位从东北来的同志带了两支人参送给爸爸,让他滋补一下身体。但是爸爸自己舍不得吃,让岸英哥哥带回湖南送给外婆,说老年人比他更需要补养。
1951年,爸爸又让岸青回去探望外婆,以慰外婆的晚年。后来有同志去长沙,爸爸又托人带去一件皮衣料,满怀深情地给外婆抵御风寒。全国由供给制改为薪金制后,爸爸知道外婆生活困难,从自己的工资中按月给外婆寄去生活费。有一次,秘书同志忘了寄,不知爸爸怎么知道了,又让补寄了去。
在外婆晚年的岁月里,爸爸尽到了人子之情。1962年爸爸获悉外婆去世的消息,十分震惊和悲痛,向杨家表示了诚挚的悼念,并寄去500元钱作为悼仪,嘱咐舅舅将外婆同妈妈合葬在一起。
中华民族尊老敬贤之风源远流长,爸爸身上充溢着炎黄子孙的传统美德。在我们大力提倡尊老敬贤社会主义新风尚的今天,忆起爸爸生前这些往事,我们倍感亲切,深受教益。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日升
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回到离别数年的故乡韶山(前排左二为王任重、左三为罗瑞卿)
那是1960年,爸爸给杨开英姨妈写了一封信:
开英同志:
杨老太太(岸英的外婆)今年九十寿辰,无以为敬,寄上二百元,烦为转致。或买礼物送去,或直将二百元寄去,由你决定。劳神为谢!顺致问候!
毛泽东
一九六O年四月二十五日
爸爸日理万机,工作那样繁忙,他常常忘掉自己的生日,但是对外婆的生日却挂念在心,寄去寿礼,以慰老人心怀。
提起爸爸生前尊敬外祖父、外祖母的事,那是令人难忘的。
爸爸同湖南杨家很久前就相识了,他们之间的感情是很深厚的。
我们的外祖父杨昌济先生,是一个饱学之士。他先后在日本、英国留学达9年之久。他从国外来信,或回国度假,常常介绍国外的各种新思想,宣传孙中山先生的学说。1904年回国后,他倾力从事教育事业,寄希望于中国新的一代。他操行高洁,学识渊博,治学严谨,誉满乡里和同道。他是爸爸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期所敬爱的老师,他俩结下了深厚纯洁的师生情谊,早已传为佳话。外祖父常以桃李满天下自慰,他特别看重的学生是毛泽东和蔡和森。后来,爸爸在回忆这段生活时说:“我在师范学校作了五年的学生”,“对我的印象最深的教员是杨昌济,一个从英国回来的留学生。他的生活,后来和我有了极密切的关系”。1920年1月17日,外祖父在北京病逝,巨大的悲痛袭击着杨家。爸爸奔波操持,料理后事。经他苦心筹集,外婆一家扶柩南下,回到长沙板仓故乡。
外祖父病逝时,家境已很萧条,北京的一些朋友们赠送了一笔“奠仪”,这笔钱为安葬外祖父用了一部分。后来妈妈看到爸爸为筹措革命经费而到处奔忙,就动员外婆将这笔剩余的钱拿出来,协助爸爸办了文化书社。
1920年冬,爸爸同妈妈结婚了。爸爸对外婆就像对亲生母亲一样。
1921年,中共湘区区委机关设在长沙城东小吴门外清水塘。为了保护爸爸及区委机关的安全,妈妈把外婆迁居到这里,一同做好掩护工作。外婆为爸爸妈妈的安全担惊受怕,冒着风险同妈妈一起掩护机关,照顾幼小的岸英、岸青。
1930年,妈妈遇害,外婆骤然失去唯一的女儿,三个外孙被地下党送到上海,下落不明。诸多不幸,接踵降临到外婆身上,给她心灵造成了巨大的创伤,精神上郁结着极大的痛苦。
由于革命事业的曲折艰险,有很长一段时期,爸爸同湖南杨家失去了联系。直到1949年8月,湖南长沙解放后,爸爸才获悉外婆健在的消息。当时,爸爸真是喜出望外,立即拍电报向外婆问候和祝贺。从此,爸爸就担负起赡养老人的义务。
1950年,爸爸叫岸英哥哥回湖南看望外婆和众乡亲,并为妈妈扫墓。那时,新中国成立不久,由于长期地南北转战和过度劳累,爸爸身体也较虚弱。一位从东北来的同志带了两支人参送给爸爸,让他滋补一下身体。但是爸爸自己舍不得吃,让岸英哥哥带回湖南送给外婆,说老年人比他更需要补养。
1951年,爸爸又让岸青回去探望外婆,以慰外婆的晚年。后来有同志去长沙,爸爸又托人带去一件皮衣料,满怀深情地给外婆抵御风寒。全国由供给制改为薪金制后,爸爸知道外婆生活困难,从自己的工资中按月给外婆寄去生活费。有一次,秘书同志忘了寄,不知爸爸怎么知道了,又让补寄了去。
在外婆晚年的岁月里,爸爸尽到了人子之情。1962年爸爸获悉外婆去世的消息,十分震惊和悲痛,向杨家表示了诚挚的悼念,并寄去500元钱作为悼仪,嘱咐舅舅将外婆同妈妈合葬在一起。
中华民族尊老敬贤之风源远流长,爸爸身上充溢着炎黄子孙的传统美德。在我们大力提倡尊老敬贤社会主义新风尚的今天,忆起爸爸生前这些往事,我们倍感亲切,深受教益。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日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