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亮民族解放的精神火炬

来源:文学顾事 作者:杨七芝 时间:2019-08-17 点击:

一位震憾心灵的领袖百年来在祖国的红旗里飘扬,
一部鼓舞斗志的文章百年来在华厦的天宇中闪光!
这就是我们最最敬仰的烈士一一方志敏,
这就是他在狱中写下的《可爱的中国》火炬之光!
他让我们明白五星红旗是用千万个烈士的生命与鲜血换来的,
他让我们懂得坚持真理坚定信仰爱国奉献是生命的力量!
 
"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赣江啊、您承载着一个世纪以来伟大英雄的魂魄!
1935年8月6日方志敏戴着沉重的镣铐——英勇就义,
36岁血气方刚的他向往着光明与纯朴。
他的大义凛然使人们刻骨铭心地感悟:
什么是爱与憎、什么是革命者的伟大信仰!
他点燃了为革命浴血奋战的大无畏火种,
那就是"爱国、创造、清贫、奉献"的精神力量。
 
120年前方志敏出生在弋阳漆工镇的湖塘村,
美丽的故乡深深地吸引着他敏锐的创作愿望。
但他说"在这长夜漫漫天昏地暗的地方、他受着压迫和耻辱",
"我长大起来、我开始为光明奋斗"寻求伟大的理想。
走进他的青春岁月,
就能理解他初心忠胆的人生启航。
在上海求学时,他目睹"华人与狗不准进园"的亡国耻辱,
九年后他亲自筹建了列宁公园、种下了象征革命的梭柁树和古樟。
1932年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成立了,
他严肃领导朴素生活、身边只有油豆、长衫、旧被与箩筐。
不幸被捕后、敌人不相信地说:你骗谁?像你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
他自述:经手的款项在数百万元,但一点一滴用之于革命事业上。
清贫不是贫苦而是一种崇高的美德,
他说:清贫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愈艰苦、愈奋斗、愈奋斗、愈快乐!"
乐观的博大胸怀使他对民族传承充满希望。
 
是什么——让他枪林弹雨轻生死重大业?
"一个怀有民族情感的中国人谁能忍受我们可爱的
祖国母亲被肆意践踏?"答案铿锵。
 
孤军作战霎时变成了孤身,
可他、远比你我想象的更勇敢刚强。
没有武器,没有粮食,远离革命队伍、他宁死不屈,
但只要拿起笔、尚有一息生存决不投降!
"我能丢弃一切,惟革命事业,却耿耿于怀,不能丢却!"
方志敏是位卓越的领导者、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利笔似剑,
"文稿以灵魂的高度、血肉的体验、朴实的语言、自然地流露畅想。"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叫日月换新天。"
"敌人只能砍下我的头颅,
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
在多次示众时,他说:"乡亲们!你们不要悲伤不要哭泣,
你们看、在我流血的地方在我瘗骨的地方;
会长出一朵可爱的花来、那朵花儿呀一一
你们就看着是我的精神寄托吧"听者无不悲泪溋眶!
 
这一生、方志敏以身殉国奉献了火炬般的灵魂,
他牺牲了部队、亲情与财产、追随着共产党。
这一生、方志敏高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坚定信念,
捍卫民族燃烧自己,说"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努力到死、奋斗到死!"真是荡气迴肠!
在狱中面对残忍的酷刑他写下了"奋斗"二个字,
他生死度外、以人格劝说感化了某某国民党。
才保留了他的信仰主义和宇宙真理的宝贵书信,
才幸运地将遗作巜可爱的中国》巜清贫》巜狱中纪实》等转移、千秋流芳。
 
方志敏烈士生如夏花之珣烂、不凋不败如火如荼,
方志敏烈士死如秋叶之静美、不盛不乱风骨傲然。
方志敏烈士是饱经风霜永不倒下的安祥雪松,
他那高大的形象永远屹立在故乡弋阳的峨嵋嘴山。
他是穿越时空的冲锋号、宣言书、一座巍峨的丰碑。
我们看到方志敏正高举着这照亮民族解放的火炬,
把爱国精神传授给一代代践行初心使命担当的后辈。
 
三清山书画院杨七芝
敬笔于2019.8.13.



杨七芝简介:

上饶市方志敏研究会会员。出生于海书香门第,与共和国国同龄。祖籍绍兴。18岁赴北大荒兵团,24岁转挿江西三清山下,35岁调常州文化舘,38岁返沪,为上海市总工会专职画师。上世纪80年代毕业于无锡艺专和中国书画大学获取文凭,师承著名书画诗文鉴定家谢稚柳大师。90年代加入江西省美协,创办“三清山书画院”“道学文化研究院”,2012年创办“浙江上虞市东山书画院”均为院长。前后喜获从中央一上海一省一县地方的媒体近10多部专题片播拍并得奖。事迹与作品入选国内外近50部精典而授奖。

文学创作在刘鹏飞导师的指导下,2013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25万字专著“艺海慈航通彼岸”,2016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13万字散文集专著“金风相送到瑶台”。2015年入选“世界名人彔”,新版“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等。每年应邀参加国家级有关部门的重大活动,被评为“感动中国艺术人物”“榜样的力量”“中华民族魂一爱国文化艺术家揩模”“2017年被评为"世界最美艺术大师″,"世界艺术终身成就奖一一2018全球最具投资艺术家",《大国艺术》一一十九大功勋艺术家",“建国文艺大师杰出贡献奖一一庆祝共和国70周年”等等。

先后被聘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专业客座教授,学术委员会研究员。中国国学研究会研究员。加入“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中国作家交流协会”“中国文学名家学会理事”“上海市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会”"上海市作家协会″"江西省作家协会″“祖国杂志社特约作家”等等。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揭晓!
    下一篇:难忘乡情一一不见忙碌的“麦忙”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