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缘“戏匣子”
来源:放飞梦想 作者:谈永敏 时间:2019-07-31 点击:
无图说
人生如梦,岁月如歌,一眨眼,我已进入花甲之年,如今赋闲在家,乐在其中。然而,四十多年前我下乡第一天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1969 年 1 月 8 日傍晚,在红旗飘舞、锣鼓喧天的上海老北站,我和近千名热血青年跨出校门,满怀着对美丽农村的憧憬和梦想,登上了去淮北插队落户的知青专列。
时过午夜,列车隆隆地驶过宏伟壮观的南京长江大桥,进入了安徽省境内。疲惫不堪的知青们开始闭目养神,有的则已酣然入梦,可我毫无倦意。也许是激动,我恨不得立马抵达怀远县,先睹淮北农村的模样;也许是忧虑,我忐忑不安,不知农村“新居”在哪里,一日三餐吃什么;也许是留恋,想想自己义无反顾地报名去农村,离开父母和大上海,时光如流水,青少年时代将一去不复返……
我随手拿出“处女作”——临行前自装的一台袖珍三管半导体收音机,戴上耳机,调节频道,可是它怎么也不听我的使唤,只是传出“沙沙沙”的噪声。瞬间,我无助和失望,情绪跌入了最低谷。
结伴同行的焦兄,一觉醒来,似乎看出了我内心的不安,说:“别难过,大家都在想家啊!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嘛。”我发现,其实他自己也低头哽咽着,眼圈是红红的。
是啊,既来之,则安之!我不甘心这台半导体收音机第一次“走出”上海就“趴窝”了,于是再次戴上耳机,不知疲倦地转换角度、调节频道,盼望着它出奇迹……
忽然,耳机里传出欢快的《北京的金山上》乐曲,把我从迷茫中唤醒。奇迹果然出现了!再使劲揉了揉眼睛,天刚麻麻亮,透过结成薄冰的车窗,“蚌埠”两字赫然在目,知青专列已经稳稳地停靠在蚌埠火车站上。原来,风驰电掣般飞奔的列车是干扰和屏蔽无线电波的,而一旦停止行驶,半导体收音机就自行恢复了功能。
“复活”后的半导体收音机快速地传递着新闻,尽情地播放歌曲,顿时打开了我心灵的窗户。虽然身处异乡,但我不再感到孤独、寂寞和伤感了,内心充满着阳光。我和知青们提着行李下车,在蚌埠火车站广场分组编队后,站立在没有帐篷的卡车上,顾不上北风呼啸、寒冷彻骨和晕车呕吐,大家搓手跺脚,挤成一团。卡车沿着淮河外的大堤颠簸着,向五十多公里外的怀远县唐集挺进。
“唐集到啦!”随着一阵鞭炮声,我们来到了公社驻地。吃了简单的午餐后,便转而分赴各自的落户点。我和焦兄“反应迟钝”,只得乘坐最后一辆来自陈圩生产队的牛车,穿越了尘土飞扬的山路后才到达目的地,开始了“蹉跎岁月”。
陈圩生产队位于怀远县平阿山北麓的山坡下,而村庄往西南九公里处的平阿集曾是三国时期的古城,一度商贾云集、人如潮涌。见牛车载着上海知青进村,村民们像迎接亲人那样,奔走相告,我们被簇拥着走进队里专为我们准备的“知青屋”内。
“这是啥玩意,怎么在‘唱歌’?”村民们见我手里拿着木制外壳的半导体收音机,迷惑不解。未等我反应过来,一位村民竟脱口而出: “这是戏匣子!”原来他是退伍回乡的生产队会计,曾在上海警备区服役,在当地堪称见多识广的“秀才”。在淮北农村管半导体收音机叫“戏匣子”,这是多么简洁、贴切的比喻啊!
尽管拔掉耳机的“戏匣子”音量不大,但村民们仍然好奇地围着这个“怪物”,屏气凝神地收听着明快爽朗、粗犷有力的泗州戏。五保户李大爷显得更是痴迷,他眯缝着双眼,笑眯眯地转到“戏匣子”后面,看了又看,自言自语地说:“奇怪,这唱戏的人在哪里啊?”一席话,逗得村民们哄堂大笑。这也难怪,李大爷酷爱听戏,却一辈子生活在乡村,甚至没有去过县城,现在足不出户听“大戏”,那高兴劲就甭提了。更凑巧的是,李大爷和我们是一墙之隔的邻居,队长又派他照料我们的生活,后来他每晚都会蹲在“戏匣子”旁,边抽旱烟边听戏,沉醉在“世外桃源”里。李大爷的听戏梦缘于我的“戏匣子”。
我做梦也没有想到,在我下乡第一天,这个不起眼的“戏匣子”竟产生了强磁效应,它给村民们带来了欢乐,丰富了他们的生活,也触动了我不停地追梦、圆梦。那天晚夜,听“戏匣子”入迷的村民们恋恋不舍地散去,我和焦兄面对家徒四壁的“新居”,不禁倒抽了一口冷气。西北风又穿透烂泥墙面的缝缝隙隙“呼啸而入”,吹得那盏煤油灯“忽闪忽闪”地跳动着。我俩无心整理行李,将被褥铺在仅有的一张柳条单人床上,和衣而卧,“抱团”取暖。
忽然,“戏匣子”传出安徽人民广播电台的一条新闻吸引了我:“今天清晨,近千名上海知青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号召,来到安徽怀远县、固镇县、宿县插队落户,受到了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我激动得喊醒睡眼矇眬的焦兄,兴奋地告诉他,省领导关心着我们知青,广播电台关注着我们知青。可是,听了这条简讯,我又感觉不过瘾。假如记者能体验“知青下乡第一天”的感受,了解知青插队劳动和生活,则可以把新闻做大。如果我当上记者……
伴随着“戏匣子”,我渐渐地进入了梦乡,那是多么奇妙、甜蜜和温暖的美梦啊,它给我勾画出梦想交织的瑰丽画卷,激励我不放弃、不懈怠,张开梦想的翅膀追筑记者梦。之后,我从未动摇过当记者的念头,坚信新闻就在脚下,通过不懈的努力,13 年后,我终于梦想成真,调入《淮北矿工报》,当上了一名记者。
我的记者梦缘起“下乡第一天”,是“戏匣子”激发我实现了记者梦。
(作者原为安徽省怀远县插队上海知青)
(摘自《放飞梦想》)
责编:日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