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给农村带来了新文明
来源:知青天下 作者:郭春孚 时间:2019-07-24 点击:
否定过去的错误是正确的,否定过去的正确是错误的。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是正确的,要否定是错误的,也是不可能的。
为什么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正确的呢?
一、人都是一样的,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这一点,恐怕除了个别地主和资本家都是同意的。既然如此,农民祖祖辈辈在农村劳动生活,市民为什么就不能去农村劳动生活?市民中的知识份子就不能去农村劳动生活?我看是可以的,也是应该的。
农民是祖祖辈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脸朝黄土,背朝天”、“一滴汗珠摔八瓣”……其辛苦尽人皆知。正是由于农民的辛勤劳作,我们才有粮、肉、蛋、禽、奶、油和蔬菜吃,否则城里人吃什么?而受过中等、高等教育的知识份子,去农村劳动锻炼三年五载,体验一回“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有什么不对?有什么不应该的?
有些知识份子真的连韭菜、小麦、青草都分不清,只知道贪图享乐,让他们到农村劳动生活,不仅对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养成勤劳节俭的习惯有好处,而且对他们的一生都大有益处。这就说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大方向没有错,是正确的。而且当时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知青就是培养的对象之一,意义是非常深远的。
二、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说到底还得依靠知识,依靠科学技术。可是由于我国的国力较弱、城乡发展不平衡、传统思维习惯和历史上不重视农村教育等多种因素,造成农村学校少、上学读书的人少,受过中等、高等教育的农民则更少。这一点,恐怕左派、右派和中派,中国人、外国人以及崇洋媚外的人都没有不同的看法。
要想在短期内改变农村人口的知识结构是不可能办到的,而农村发展又需要知识,需要科学技术,但有知识懂技术的人都不愿意在农村劳动生活,这怎么办呢?建设新农村靠谁呢?
都说农村落后,又都不愿为农村建设出力,这个现象是很不正常的。需要决定出路。农村需要知识份子,动员知识份子上山下乡显然是正确的,而且是必要的。农村需要人才,而城市人才闲置,那就应该让人才到农村去,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我的意见是,不仅知识青年应该到农村去,与社会科学沾边的、涉农的领导、专家、学者、教授、研究员等更应该到农村去,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听一听农民的心声,看一看农村的现实,找一找解决三农问题的办法,搞清楚中国的改革和发展方向,回到城里认真研究一些日子,然后再发表自己的“对策”。虽然这样做费劲一点,但也更慎重一点,更接近于真理一点。
坐在大楼里,关在屋子里,闭门造车,造不出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民心的车来。也许你造出来的车很现代,但在城里跑堵车,在农村跑颠簸,总之是跑不快,还容易将车碰坏或翻车。等发生了事故再来追究责任,不仅也很麻烦,而且也晚了,造成的损失难以挽回了。
到农村去劳动生活、调查研究,知识青年可以带个头,给那些领导、专家、学者、教授、研究员等带个头。因为明天是属于年轻人的。
三、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前,农村是比较封闭落后的,有一些习惯很不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后,给农村带来了新文明,形成了新风气。
过去,农村很少有像样的厕所,知识青年来到农村后,建议村里修了公用厕所;过去,农民是不刷牙的,个别爱干净的女孩子最多也就是隔几天用盐水、茶水漱漱口,知识青年来到农村后,一些青年人跟着他们学,纷纷买来牙膏、牙刷开始刷牙了;过去,农民是不经常洗澡的,甚至头脏了也不洗,知识青年来到农村后,一些青年人跟着他们学,从经常洗头做起,越来越爱干净、越来越讲卫生了。
最重要的是,知识青年充满青春的活力,活泼、爱动、大胆,经常唱歌、弹吉他,把一部分喜欢吹拉弹唱的农民带动起来了,经常聚在一起搞文艺活动。我读书的小学,受其影响,每学期都举行文艺表演。个别知识青年还与村里的姑娘、小伙子谈恋爱、结婚,在城乡之间搭建了沟通的桥梁,密切了城乡关系,建立了鱼水深情。
就我的亲身体验来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时期,是农村发展的最好时期之一,粮食连年丰收,社会新风蒸蒸日上。村里的很多知青是我家的常客,还有一个知青就住在我家,我们像亲兄弟、亲姐妹。有很多农户过节日或平时做好吃的,都要请知青来家一起吃。
既然知识青年为农村发展发挥了“知识”的作用,起到了“文明”的表率,特别是为缩小城乡差距,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发挥了积极的、巨大的、不可估量的作用,那么就是正确的,而且对后世具有许多值得总结、值得借鉴的经验。
总之,知识青年对农村的文明启蒙作用是不可否认的。
四、知识青年在农村锻炼成长,走上重要的领导岗位。一些知识青年不怕吃苦,脏活、重活、累活抢着干,与农村的小伙子、“铁姑娘”开展劳动竞赛,从不示弱,成为当地的楷模。在党的培养教育下,入团、入党、提干。我认识的一个上海知青,从公社副书记破格提拔为县委副书记;还有一个天津知青担任大队团支部书记不到三年,就被提拔为公社副书记。
那个时期,从政治上来说,知识青年是有出路的、有前途的,而且不用请客、送礼、行贿,只靠自己的努力就可以了。
当然,体力劳动是要流汗的,是很艰苦的,但付出总会有回报,而且这个回报是基本平等的。
既然农村为知识份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了舞台,创造了条件,而且对那些成绩突出的知识份子给予重用,没有浪费人才,没有埋没人才,说明上山下乡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政策是没有错误的。
还须说明的是,知识青年到农村的确是有安置费的,大部分是二三百元,有的是四五百元。当时,国家拿出几百元就相当于今天的几千元,单身一人在农村安家,有这么多钱是花不了的。我们村还专门给知识青年修建了一排“知青宿舍”,配备了专门的炊事员。
1977年恢复高考,小队、大队、公社都为愿意报名参加考试的知青提供方便条件,让他们回家复习备考。
在知青大返城时期,有个别知青不愿意走,还想留在农村继续干,真有扎根农村的想法,村干部、村民们还劝他们回城。
我大胆地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是正确的,不能否定。
本文发表前有删改。
责编:日升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农业快讯|多措并举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
截屏图片 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引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白音: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变革的基本趋势: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白音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宇宏:为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正名
为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正名 兼评英国《金融时报》采访刘小萌报道 宇宏...靳建疆:谈谈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纪念日
作者 靳建疆 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总有一些当年上山下乡的老知青聚在一起纪念...葛元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讲演
【编者注】2024年7月27日,葛元仁教授应邀参加山西省改革创新研究会在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