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建芬:为祖国和时代谱写经典

来源:文汇报 作者:李扬 时间:2019-06-26 点击:
谷建芬近照。(除署名外,均谷建芬家人供图)

谷建芬寄语:“音乐不仅是课堂的学习更是人生一辈子的陪伴!”

1980年,45岁的谷建芬正处在音乐创作高峰期。

谷建芬与孩子们一起咏唱“新学堂歌”。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供图

谷建芬与小演员合影。孩子们说:“‘新学堂歌’像‘姥姥唱的歌’。”谷婴摄
 
      她被誉为  “改革开放后最重要的通俗音乐创作者”;她谱写的歌曲,与祖国的奋进历程相伴,与人民的命运相连,很多歌曲早已超越了作品本身,成为几代人共同的美好记忆;她为中国乐坛培养了一批优秀歌手,为流行音乐在中国的发展、繁荣作出了贡献。她,就是我国当代著名作曲家谷建芬先生。

      谷建芬创作了近千首作品,许多佳作代代相传。《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描绘了上世纪80年代青年人开创未来、拼搏奋斗的精神活力,  《今天是你的生日》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和由衷的祝福,  《滚滚长江东逝水》将经典名著  《三国演义》的大气磅礴嵌于深沉沧桑的音符中……  《思念》  《歌声与微笑》  《绿叶对根的情意》等歌曲传唱大江南北,影响了一代代听众。

      2005年,在谷建芬70岁的时候,她将非凡的笔触,投放在少儿歌曲创作中,  “谱诗成曲”,历时13载,谱写出50首“新学堂歌”,让孩子们在歌唱中汲取古典诗词的营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如今,“新学堂歌”已成为儿歌音乐启蒙和国学启蒙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些歌,是谷建芬的心血结晶,更是她“要为传承做点事,要为孩子做点事”的赤子之心的写照。

 
歌曲:歌声与微笑--谷建芬
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谷建芬

【人物档案】

      谷建芬,1935年生于日本,1941年回国。1950年考进旅大文工团,1952年入东北音专(现沈阳音乐学院)主修作曲,师从李劫夫等。1955年进入中央歌舞团(现中国歌舞团)从事音乐创作。当代著名作曲家。历任中央歌舞团作曲,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中国致公党第八、九届中央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八、九、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副主席等职。

      “新学堂歌”:
      可以唱的中华文化


      活泼明快的音乐响起,身穿汉服的孩子们跑入古朴的学堂,打开手中的竹简,天籁般的声音齐声咏唱起《三字经》《千字文》《声律启蒙》……整个舞台如一幅简约唯美的水墨画,孩子们边表演,边歌唱,时而温润灵动,时而朴拙传神,仿佛是从丰子恺先生画中走出来的孩童。

      那清澈的童声,那千百年来传唱的诗句,让全场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都随着节拍合唱起来。大家怀着对作品的敬意、对人民音乐家的敬意,起立鼓掌,向谱写“新学堂歌”的谷建芬致敬。84岁的谷建芬从座位上站起来,面向全场的大观众和小观众挥手、再挥手。

      这是今年“六一”儿童节在国图艺术中心上演的《谷建芬“新学堂歌”音乐会》上令人感动的一幕。

      音乐会在今年“六一”期间连演3场,场场爆满。而《谷建芬“新学堂歌”音乐会》已经是自2017年以来连续第三年在儿童节期间举行。2018年,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决定将《谷建芬“新学堂歌”音乐会》打造为一块艺术品牌,在每年“六一”儿童节上演,让更多的孩子通过咏唱“新学堂歌”得到音乐和国学的启蒙。

      今年的音乐会选取了“新学堂歌”系列作品中的18首,沿着国学修养的发展脉络,以养性、养正、养志和养德四个篇章展开。《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传统诗文的说念恰到好处地与旋律融合,节奏轻快的吟咏引人共鸣;《悯农》《游子吟》等蕴含节俭、孝道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意在陶冶孩子情操;《出塞》《己亥杂诗》等表达民族气节和崇高志向的诗词气势磅礴……最后,在明快的《春晓》和《敕勒歌》歌声中,谷建芬走上舞台,与观众齐声歌唱,舞台上下仿佛都是快乐的孩童,融汇成一片蓬勃的朝气。

      “新学堂歌”是谷建芬晚年潜心13年创作而成的,“谱诗成曲”,她将内心对孩子们快乐成长与传承中国文化的期望都寄托在这旋律里。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80年代,谷建芬就创作了家喻户晓的少儿歌曲。1986年她创作了《歌声与微笑》,旋律传遍大江南北,并被载入中小学音乐教材。但是,“新学堂歌”与以往的少儿歌曲不同,它开创了一种新的少儿歌曲形式,可以当之无愧地被称为“可以唱的中华文化”。

      谷建芬说,创作“新学堂歌”受到了20世纪初在我国新式学堂传唱的“学堂乐歌”的启发。“学堂乐歌”借用外国名曲,由中国人以中文填词,内容多为振奋人心、鼓舞士气,被视为中国近代音乐文化的开端,李叔同的《送别》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孩童时期的谷建芬哼唱着这些歌曲,感受到其中的力量。因此,她给自己为孩子们“谱诗成曲”的歌名为“新学堂歌”,希望用优美的旋律、童趣的表现拉近古代圣贤与儿童之间的距离。

      为唐诗宋词谱曲并不简单。谷建芬说:“这一头要考虑诗词的年代意境,使音乐能和内容融合在一起,那一头要尊重孩子。”在这样的自我要求下,谷建芬常常会为一首唐诗重谱五六遍曲。“我希望我写给孩子的作品能够经受时间的考验。他们现在爱唱、10年后爱唱,等他们成为父母了,还能教给他们的孩子唱下去”。

      “新学堂歌”问世后引起巨大反响,一位妈妈写道:“我有一双可爱的儿女,在听了我给他们播放的‘新学堂歌’后,他们很快学会了演唱其中大部分歌曲,‘新学堂歌’确实抓住了孩子的耳朵和心。”

      2018年,50首“新学堂歌”正式经北京市教委立项、北京市财政局招投标,进入全市1630所中小学校,融入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可以说,这是对谷先生13载心血付出的一种回报,一种致敬。谷先生的家人向记者透露,创作和录制“新学堂歌”,除了2005年得到文化部的20万元拨款,其后的近200万元录制费用全部是由谷先生个人付出,因此北京市教委可以说是率先为全国教育领域普及“新学堂歌”带了好头,这是对谷先生创作的尊重,对知识产权的尊重。

      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那么,谷建芬先生给孩子们谱的歌曲,就是老人在祖先与孩子、过去与未来之间架起的一座桥。

      用真情谱写经典,
      和着时代的节拍跃动


      谷建芬在日本度过童年,母亲很重视她的音乐启蒙。6岁时,她随家人回到祖国,定居大连,音乐一直在她生命里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1955年,在从东北音专作曲专业毕业后,谷建芬进入中央歌舞团从事音乐创作。

      几十年艺术生涯中,谷建芬创作作品近千首,她是一位把音乐和生命献给祖国和人民的作曲家。她谱写的歌,或风格清新,节奏明快;或情感细腻,感人至深;或气势磅礴,雄伟壮阔。而这些歌曲都有一个共同点:和着时代的节拍跃动,唱到了人们的生活里,唱到了人们的心坎里。

      “年轻的朋友们,今天来相会,荡起小船儿,暖风轻轻吹,花儿香,鸟儿鸣,春光惹人醉,欢歌笑语绕着彩云飞。”欢快、清新的《年轻的朋友来相会》乐音一起,立刻将人们的心带回到改革开放初期的青春豪迈。

      “那时写这些歌,是一种由衷,一种冲动。”1980年的一个夏日傍晚,她去北海散步,偶然遇到一群年轻人,围在一起,弹着吉他,扯着嗓子嚎叫。她停下脚步,听这些小伙子东一句西一句,荒腔无调地乱唱一气。是的,没有适合他们唱的歌,谷建芬心情沉重,她感觉到了作曲家的责任。

      1980年的《词刊》第3期发表了张枚同的新作《八十年代新一辈》,这首词主题新颖、语言活泼动人、音乐性强,一下子吸引了谷建芬的注意,浮现在眼前的就是那群弹吉他唱歌的小伙子。她读着这些明快的文字,跳动的旋律便飞旋在脑际,很快,谷建芬把它谱成了歌曲,并将第一句“年轻的朋友来相会”作为了歌名。同年,歌唱家朱逢博第一位录制了这首歌的磁带,她的歌声清脆明快,倾诉出年轻的心对未来的无限向往与憧憬。《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甫一发表,便迅速传遍了大江南北。

      那时的谷建芬已经40多岁了,她说:“属于我的青春年代已经过去了,但我想把自己的青春时光找回来,通过音乐宣泄出来。”

      一首歌能脍炙人口、经久不衰,是因为它深入人心。每当国庆日,举国上下为祖国庆生的时刻,一首饱含对祖国深深祝福的歌曲就会回荡在人们心中——

      “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清晨我放飞一群白鸽,为你衔来一枚橄榄叶……”1989年,谷建芬创作了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30年过去了,这首歌曲早已成为每年国庆必不可少的经典曲目。

      谈起这首歌的创作过程,谷建芬的心无法平静。那是1989年的1月,北京市政府募集歌曲,希望能写出纪念北京市解放40周年主题歌,当时歌的名字叫《10月是你的生日》。谷建芬接到歌词,就被它的内涵所感动。“第一眼看到歌词时,一下子就点燃了我心中积累已久的感受,因此我在谱曲时基本是一气呵成,感到非常舒畅,好像是把我几十年来对祖国的深情一下子抒发了出来。”

      1986年,谷建芬谱写出《绿叶对根的情意》,用动人的旋律将离开家乡的游子对故土的眷恋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路上充满回忆,请你祝福我,我也祝福你,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1987年,毛阿敏凭借这首歌在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国际声乐大赛上获奖,这也是内地流行音乐第一次在国际上获奖。

      对谷建芬来说,每一次成就经典的过程,都是全身心沉浸的过程。1994年播出的84集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片尾曲《历史的天空》,以及插曲《这一拜》《卧龙吟》《貂蝉已随清风去》《江上行》等16首歌曲,均出自谷建芬之手,是她历时3年多完成的呕心沥血之作。创作时,她随时随地在寻找灵感,甚至在走路、聊天、出游时,都会哼出一些旋律,寻找创作灵感。正是这种对音乐的执著,使她将《三国演义》的大气磅礴嵌于深沉沧桑的音符中,为这部经典名著改编的电视剧增添了浑厚之感。

      2015年,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和中国音乐家协会联合向她颁发了“终身成就音乐艺术家”的荣誉奖章。

      谷建芬不仅谱写经典曲目,她还为中国流行乐坛培养出一大批优秀歌手。上世纪80年代,她克服重重困难创办了“谷建芬声乐培训中心”,以“出人才,出作品”为宗旨,培养了毛阿敏、孙楠、那英等一大批优秀歌手,推动了当时通俗音乐领域的发展和创新,她的一些学生至今影响着华语流行乐坛。

      多年来,谷建芬还致力于音乐知识产权的保护,为保护中国词曲作家的著作权做出不懈努力。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期间,她第一个提出为知识产权立法的议案,提出给予知识和创造的尊重和保护,并为音乐著作权人的权益奔走呼吁。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对她在知识产权领域所作的贡献给予高度的认可和赞许,并为她颁发了世界知识产权(WIPO)奖。

      要为孩子留下歌曲,
      让他们在歌声中长大


      尽管被称为“改革开放后最重要的通俗音乐创作者”,但是晚年的谷建芬常说:“‘新学堂歌’比我之前的创作都有意义,为孩子们创作使我感到心里最充实。”

      人到晚年,为什么要选择为中华古诗词谱曲这么难的命题?

      这要回溯到新世纪最初那几年,当时,网络歌曲开始盛行,但可供少儿歌唱的歌曲却越来越少,小孩子们开口便是“老鼠爱大米”。2004年末,时逢召开未成年人教育工作会,国务院一位领导见到谷建芬说:“现在的孩子们都没有歌唱了,为孩子们写歌吧。”

      这句话触动了谷建芬长久以来的心结:“物质富足让我们能轻松满足孩子们的各种需要,可当他们向我们要属于自己的歌时,我们却会囊中羞涩,拿不出几首好歌来。孩子就是中国的未来,这样的现状必须得到改观,为了孩子,更是为了中国的未来。”

      2005年,70岁的谷建芬告别大众流行音乐创作,全身心投入到为孩子们的创作中。

      她先从小学课本教材中挑选素材创作,在最先完成6首歌后,在中央电视台进行缩混录制,听着孩子们稚嫩的童声唱出《游子吟》等歌曲,她激动得不能自已。那一次,她问孩子们是不是喜欢这些歌,孩子们说:“这些歌就像小时候姥姥给我们唱的歌。”这让谷建芬领悟到,“新学堂歌”的实质,应当是代代相传的文化情感,让孩子们在歌唱中体会到自己的由来与归属。

      怀着这样的信念,谷建芬一首接着一首地创作。平均每首费时3个月左右,在写到20首的时候丈夫担心她身体状态,劝她“写得差不多了,就停停”,可是谷建芬还是坚持创作,常常,一晃就是凌晨四点,东方既白。

      转眼到了2015年,在歌曲创作到第49首时,谷建芬的生活却遭遇了变故。与她相濡以沫的老伴,新中国第一代舞者、舞蹈艺术家邢波先生因心脏病突发去世,相隔8个月后,小女儿又因为脑出血突然地离开了她。巨大的伤痛让老人在之后的一年半里几乎无法创作。

      50首就差一首完稿,可是却怎么也写不出来了。直到有一天,她遇到了两句话“有种幸福叫放手,有种痛苦叫占有”。谷建芬决定将痛苦搁下,继续完成自己的使命。“女儿和老伴一直是我推广‘新学堂歌’的帮手,是他们支持我创作和进行推广,我要完成他们的心愿。”2017年,她终于完成了50首“新学堂歌”。

      如今,“新学堂歌”在全国各地的幼儿园和中小学生中渐渐普及,成为今天中国儿童国学与音乐启蒙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歌曲甚至推广到了自闭症儿童的课堂上,经典与音乐结合的力量帮助这些孩子们打开了心灵的窗户。

      “新学堂歌”倾注了谷建芬对文化传承、对祖国下一代的责任感。正像她在自己的书中写给孩子们的话:“古诗词是祖先对我们的谆谆教诲,它像粒粒种子播撒在你心田,滋润你心扉,愿你读它,唱它,思索它……我来写,你来唱,愿新学堂歌伴着你们快乐成长。”

      如今,《春晓》《悯农》《江南》等古诗词变成了美丽的歌曲,由此而排演的歌舞也成了全国各地幼儿园、小学的校园风景。当看到那些朝气蓬勃的生命,在演唱谷奶奶创作的旋律时,我们一定可以期待,这旋律、这曲调、这文化的滋养,在孩子们心中终将积淀成永久的回忆和信仰。
  
      记者手记
      润物无声的文化滋养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歌,而谷建芬先生几十年中谱写的歌曲,已成为伴随了几代人成长的难忘旋律。

      犹记得,父母那一辈在唱起《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思念》时,那沉醉于年轻时美好回忆的表情;而步入中年的我这一代,是伴随着《妈妈的吻》《歌声与微笑》《采蘑菇的小姑娘》度过童年,每当唱起这些歌,眼前便浮现儿时的欢乐时光。

      如今,我的4岁女儿,也成了“新学堂歌”的忠实拥趸。在刚满两岁时,她第一次过“六一”儿童节,第一次登台表演,演的就是谷建芬先生创作的《春晓》。直到今天,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听到《春晓》的前奏响起,她会立即用双手捧住小脸,摆出预备起舞的姿势,待歌声响起,便会欢舞一场。

      今年“六一”期间的《谷建芬“新学堂歌”音乐会》,女儿作为虔诚的小歌迷全程兴奋地看完了演出。18首歌曲,很多她都能随声唱和,还骄傲地说:“这就是我们幼儿园的歌!”

      是的,“新学堂歌”带给孩子无限的快乐与遐想,动听的旋律,朗朗上口的诗句,像一股清澈的泉水,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随着他们渐渐长大,谷建芬先生谱写的“新学堂歌”也将如同种子一样,在他们的心里生根发芽,形成了乡愁、思念、祝福,形成了美德、志向和气节,不觉之间,化作每个人心底不可磨灭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记。
 

责编:日升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上海诗剧社举行薛鲁光原创诗歌作品朗诵会
    下一篇:架一座桥,让它“声入人心”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