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幕后:上海国际电影节的500多部展映影片是谁选的?怎么选?
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如约在每年的梅雨季之前到来,影迷们开启了一年一度的狂欢时刻。在今年电影节开票首日成绩单上,最快卖完的影片之一,日本动画电影——《新世纪福音战士》(简称《EVA》)唤起了一批80后、90后的青春记忆。而从它被“选定”到最终能在上海的大荧幕上放映,背后还有着颇为曲折的经历。
《EVA》可以说是日本“平成年代”最重要的动画作品之一,影片讲述了一群少男少女驾驶人形兵器与毁灭世界的“使徒”战斗的故事。上世纪90年代以电视动画形式在日本首播,其颠覆性的叙事方式随即在日本社会引发强烈反响和讨论。《EVA》在中国也有着庞大的粉丝群。2017年全球最大EVA初号机模型落户上海静安区新业坊,成为了时尚新地标,一度引发观摩热潮。
日本电影资深研究者、上海国际电影节选片人蔡剑平接受东方网记者采访时介绍,此次放映的两部剧场版分别为《新世纪福音战士剧场版: DEATH TRUE(2)》和《新世纪福音战士剧场版:Air/真心为你》。其中《DEATH TRUE(2)》未曾单独在影院公映过,这是《EVA》旧剧场版1997年日本公映以来在中国大陆的首次放映。
这两部剧场版作品由于版权经历多次易手,构成十分复杂,前期花了大量时间与多个版权方进行沟通、协调,可以说是克服了重重困难。即将在上海电影节放映的版本也很难得。蔡剑平介绍,为了让影迷以最舒适的方式观赏这部重要的影片,我们在影片原始素材上,重新嵌入了由专人重新制作、校对的字幕。这些技术性的工作,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成本。如果不是在上海电影节这样规模的平台上,可能未必能做成。
《EVA》是多年来我们一直都在“争取”的作品,几年前就有了想法,但直到今年时机才终于成熟。“我们甚至想过能不能把《EVA》的新版和老版的4个剧场版一起拿来放映,可惜还是没能成功。”所以一部影片能不能被上海的观众看到,除了选片人的争取,有时候还要靠一点点运气。
日影“大厨”如何兼顾不同群体设计“菜单”
影迷在饱赏电影盛宴的时候,往往会忽略一件事,其实那些最终有机会登上大银幕的影片都是经过“选片人”层层筛选出来的。选片人由从事电影研究、影视教学、媒体影评、行业协会等多方面的专业人员,以及从事电影相关行业的业内人士组成。他们有各自擅长的领域,选片角度也各有不同。早在每年的年初,他们就开始了当年电影节的选片工作。如果用一个比喻形容他们的工作,或许就是“大海捞针”。
上海国际电影节与其他几大世界A类电影节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他有服务大众的功能定位。每年展映影片超过500部的规模,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是绝无仅有的。“电影节面向的是来自全上海乃至全国的观众,他们有崇尚经典的“学院派”、也有追逐潮流,冲着明星来的“粉丝”,以及追着竞赛片去的“专业户”。因此选片必须要站在全局的角度,最重要的是考虑“平衡性”。
蔡剑平近年来参与了大部分上海国际电影节日本电影的前期选片工作。以日本电影为例,每年都会有片方主动推荐当年新片报名参加电影节。作为选片人,他也会在每年年初去一次日本,集中看一批之前一年的新片。新片的选择一般有两大标准:艺术水准较高,有机会参赛并冲击金爵奖的;有人气演员参演,且艺术与商业性融合得较好,能为电影节带来人气的。这些影片一旦进入候选名单之后,还要再经过国内相关电影从业者的多轮审片、筛选,最后才能进入正式“菜单”。
另一方面,除了新片部分,每年也会由电影节策划专题,主动向日方邀约合适的影片。这一部分则多以经典影片为主,入选的每一部几乎都是能在日本电影史上留下印记的作品。例如今年4K修复单元中,就有四部新修复的日本经典影片入选。在确定候选影片后,就要通过多种渠道与影片的版权方取得联系,争取版权来上海放映。
占比60/500 日影在上海为何受青睐
经历了去年上海电影节《小偷家族》全城一票难求的“奇观”,今年日本新片又一次成为影迷们抢票的首选目标。其实近年来,几乎每年电影节日本影片都是影迷和粉丝最关注的焦点,热门影片往往一票难求。正是因为观众的需求不断提升,才形成了如今固定的市场和受众群。“上海影迷对日本电影的热情,也是以往来上海参加电影节的日本电影主创们共同感受到的。”
蔡剑平也曾多次被北京电影节邀请参与。他说,有时可以从一部电影放映时的“反响”来看上海和北京两地观众的不同。同一部日本电影,如果是由某位人气偶像明星出演,在上海放映时偶像一出现,观众一定会骚动雀跃。而同样的画面若出现在北京电影节,观众席“安静如鸡”。这一差异,虽然只是一个侧面,多少也能反映出上海对日本流行文化有着较高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随着喜爱日本电影的年轻观众越来越多,这几年我们也能从日影片单中看到,面向年轻观众的青春偶像片、动漫改编作品数量正在不断上升。蔡剑平说,这或许也正直观地反映了当下日本电影的现状。因为某一部作品的卖座带动了整个行业跟风不止,漫改片、偶像片占据了每年新片市场的大部分份额。与之相反的却是真正有质量、有艺术价值的电影数量正在减少。“这或许也是当下整个日本电影产业需要反思的。”蔡剑平同时也坦言,60/500,目前上海国际电影节日本影片的体量已经趋于饱和,今后更需要做的是在影片挑选的质量上更加精益求精,把更多有价值的影片带给观众。
日影之外也有珍馐 选片人分享“心头好”
作为上海电影节的“选片人”,又有哪些自己“心水”的影片要推荐给影迷的呢?蔡剑平首先提到了今年电影节“不能不提”的4K修复版《海上花》。这是一部由“国际团队”共同完成的作品。除了上海国际电影节与积家主导出资外,影片的版权和35毫米原始底片由日本松竹公司提供,并在意大利博洛尼亚电影修复所完成4K扫描修复。影片的后期调色由摄影师李屏宾和导演侯孝贤在台北完成。而为了在电影节上以最好的效果呈现,还邀请到了多位上海本地学者、影评人共同对中文字幕进行了修订。
而在日本电影方面,特别提醒影迷们多关注新人导演的作品。例如获得今年“亚洲新人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提名的《在蓝色时分飞翔》,这是一位80后女导演的处女作;入选金爵奖主竞赛单元的《一首小夜曲》,该片改编自当红作家伊坂幸太郎的同名小说;以及独立电影导演林海象的新片《bolt(螺栓)》,“这部电影的导演见面会场次到现在还是无人问津”。每年与大热的偶像片形成对比的,总难免还是会有一些影片由于缺乏宣传而被冷落,眼看着好电影到被埋没,蔡剑平这几天也忍不住在自己的微博上替影片卖起了吆喝。
责编: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