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图书要目》首发有感
来源:上海市知青研究会 作者:林嗣丰 时间:2019-06-09 点击:
今天是《中国知青图书要目》(以下简称《要目》)的首发式的日子,上午8点刚过,我就急匆匆地从城市的南端赶往位于城市北面的二工大宜昌路校区。我到时会场里已经到了不少的知青了,他们都是来参加这个开幕式的。
拿到书,我就迫不及待地翻了起来。全书272页,不厚,与那些长篇巨著比起来太微不足道了,但我却感到有一种沉甸甸的厚重感。
一是书中录入的书目的历史厚重感。《要目》从建国伊始的1950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一个知识青年下乡的故事》启目到2018年自编出版的《星火人——2018记忆》(还有一些年份不详的)结束,跨度近七十年。据前言介绍,“共辑入知青图书2681条”,“覆盖了1950-2018处我国知青上山下乡时期与‘后知青’时期出版的大多数知青图书信息”。这样大的历史跨度,是前所未有的,这种历史的厚重感,令人惊叹。
二是书目后面的内容与资料的厚重感。虽然列在书中的仅仅是2681个书目名,但支撑这些书名的是大量的文字,丰富的内容和研究知青历史文化的珍贵的资料,如同星空瀚海。因此,它为知青研究所做出的贡献是无法估量的。也因此得到与会知青的高度评价。欣喜的是,我们黑龙江建设兵团46团分别于2008年为纪念下乡40周年编写的《青春淌过老莱河》、2013年下乡45周年时编写的《老莱河水入海流》以及后知青时期聚会十年出版的画册《相守十年 梦想花开》,虽然都没有正规的出版社是自己编印的,却也得以收录其中,可以想象编者收集资料的广泛性了。
三是编辑工作的厚重感。前面已经说到,《要目》录入书目历史跨度之大,收录书目之多,是十分惊人的,可想而知其工作量之大。在朱盛镭、陆亚平两位主编的主持下,《要目》编纂委员会的15位知青南下北上、西去东来,跑图书馆,走资料室,上网浏览,埋头书海,多少艰辛是可以想象的。作为知青志愿者,他们不图报酬,不计辛劳,不知牺牲了多少个日日夜夜,花费了多少精力、体力和脑力,经过六年多时间的艰难收集、反复核对,认真编撰,才奉献给了大家这么厚重的一本极具价值的知青书目。
第四,也引出了他们对知青历史文化研究贡献的厚重感,这种贡献现在可能还尚未完全表现出来,但历史将会证明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它将是留给后代,留给共和国一份不可多得的财富。
正如阮显忠会长在总结发言中所说,这本书之所以称作“要目”而不称为“总目”,是因为受目前的人力、物力、资金和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还无法将所有的有关知青的书目一个不漏地都收录其中,比如我手头就有一本著名知青作家梁晓声的散文集《原本》未能收录其中。这是梁晓声很出名的一本散文集,收集了他1993-2013年二十年间写作的散文,其中的许多文章都成为他撰写小说《知青》的原始资料。而且在书的腰封上,编者还把他称为“犀利的理想主义者”,点出了他独特的写作风格,没能收录,实在是十分遗憾的。我的两本《暮耕集》也许是因为是教育教学的论著,(其中也有许多的文学创作)也未能收录,于我个人来说也是一种遗憾。
当然,最大的遗憾当是,这样一本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研究成果竟然未能由大陆出版社出版,实在是难以想象的一件事情。正如杨剑龙副会长所说,希望以后再版时能够由大陆出版社来接手,到时再把许多未能收录的书目补入,从“要目”升级互“总目”。我们期盼着,希望有生之年能够看到。
最后感谢两位主编,感谢所有的编纂委员会的成员,感谢上海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会。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反映知青海外“洋插队”回忆录《海外扬帆》新书首发
11月6日上午,由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上海人民出版社共同主办的...《滇徽蒙三地知青老照片故事集出书首发》
9月2日下午,《滇疆岁月》《江淮大地的青春记忆》《情系内蒙古》新书座谈会...《青春铸魂,老兵新传》——贺新书首发、赠书
2023年6月25日上午,上海闵行区东川路天禧大酒楼四楼大厅隆重举行了《铸魂...暮然回首50载,青山依旧真情在 —《上海知青在石城》新书首发
2019年10月20日上午,《上海知青在石城》新书首发式在上海举行, 石城县上...《“后知青时代”调查报告》首发座谈会线上举行
金秋十月是收获的季节,新书《后知青时代调查报告》出版及首发座谈会如约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