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渡江战役的炮火中走来——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
2019年4月23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纪念日。70年前,人民海军从渡江战役的炮火中走来,在江苏省泰州白马庙乡诞生。遥望70年沧海横流,更能感触到人民海军从沿江沿海走向深蓝远洋,一路前行,劈波斩浪,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历程的光荣与伟大。
长江必定要过,海军必须要建
1948年12月,淮海、平津战场激战正酣,毛泽东的目光却早已穿透了陆上战场的硝烟,开始前瞻擘划建设强大人民海军的宏伟蓝图。他与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就创建人民海军进行了多次探讨,鲜明指出:“蒋介石不愿意谈判,我们就直捣他的老巢,打到南京去。不过在同国民党作战时,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海军和空军。”毛泽东的上述设想,写进了1949年1月8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的《目前形势和党在1949年的任务》决议。决议明确指出:“一九四九年及一九五〇年我们应当争取组成一支能够使用的空军及一支保卫沿海沿江的海军,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
同年3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中国革命进行战略转变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大会胜利闭幕后,毛泽东与周恩来、朱德、陈毅等人再次商讨海军建设问题。毛泽东指出:“长江必定要过。和谈成功,我们就开过去;和谈失败,我们就打过去。这是任何人、任何国家不能阻挡的,一切幻想和一切空话都应当抛弃掉。”但是,“在历次战役中,我军一碰到海总要吃亏。好几次已经被包围、击溃的敌军,我们眼巴巴地看着他们乘着军舰逃跑了。过去,我们在陆地打仗,今后要到海上作战。新中国成立后,解放沿海岛屿和台湾,抗击帝国主义侵略,维护海上交通安全,发展海洋贸易,国家走向世界,都需要一支人民海军。”
毛泽东提出“长江必定要过”,反映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性;提出“海军必须要建”,展现了着眼未来擘划新中国国防建设的前瞻性。3月24日,毛泽东、朱德从西柏坡开赴北平途中,联名电复“重庆”号起义官兵,再次强调:“中国人民必须建设自己强大的国防,除了陆军,还必须建设自己的空军和海军,而你们就将是参加中国人民海军建设的先锋。”同年4月23日,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张爱萍在渡江战役的炮火声中受命组建了中国人民海军第一支部队——华东军区海军。
既然他那么喜欢打兵舰,以后就让他干海军吧
1949年4月20日,渡江战役开始当天,解放军本来估计渡江时美国来找麻烦的可能性最大,却没料到英国的4艘军舰,其中包括其远东舰队近万吨级旗舰“伦敦号”重巡洋舰贸然闯入我军防区,突然向陶勇所部23军68师202团开炮,团长邓若波当场牺牲,部队40多人受伤。
面对挑衅,猛将陶勇命令立即开炮反击。有人忧虑地提醒:要不要请示上级,会不会引起国际纠纷?陶勇回答:“这是侵略,必须坚决还击。出了问题,由我个人承担!”炮战结果,大英帝国皇家海军不可一世的嚣张气焰扫地殆尽。“紫石英”号受到重创,被迫停泊在镇江以东江面;“伴侣”号中弹后狼狈逃窜。次日,英舰“伦敦”、“黑天鹅”号在英国皇家海军远东舰队副总司令梅登中将率领下再次侵入23军对面江中,对我军进行报复性炮击,均被我军炮兵击伤,打起白旗逃往长江口。
长江上的炮声,震动了西方世界。路透社4月21日报道称:共军在扬子江炮轰4艘英国军舰,在美国引起了轰动。美国权威方面对英国海军伤亡之惨重感到震惊。英国首相艾德礼在议会宣称:“英国军舰有合法权利在长江行驶,执行和平使命,因为它们得到国民党政府的许可。”前首相丘吉尔扬言:“英国政府应该派一两艘航空母舰到上海去……实行武力报复!”
炮击“紫石英”号等英国军舰的胜利壮了国威、军威,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解放军捍卫国家主权的坚定意志,宣告了中国人民忍受屈辱外交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紫石英”号事件的消息传到西柏坡时,三野首长陈毅既为陶勇的果敢决策欣慰,又为他的“先斩后奏”而担忧。毕竟新中国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不能树敌太多。陈毅怀着些许不安向毛泽东详细汇报了“紫石英”号事件的前后经过,毛泽东听完汇报后,对陶勇的骁勇果敢大加赞赏,对陈毅朗声言道:“既然他那么喜欢打兵舰,以后就让他干海军吧!”
1952年,陶勇率领第9兵团从朝鲜战场凯旋而归,毛泽东兑现了当年“让他干海军”的诺言,欣然任命陶勇为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次年2月,毛泽东在南京接见陶勇,一见面,毛泽东就勉励他:“你刚来海军,对海军的一套不熟悉,没有什么!我就没有进过军事学院呀。还是用我们的老办法——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你很快就会变成内行的。”
这次会见,给陶勇以极大的鼓舞和鞭策。陶勇心里明白,要想领导和指挥好海军这样的技术密集型军种,就必须掌握好海军专业知识。此后,他不断刻苦钻研,向苏联专家、业务人员、原国民党海军技术人员学习,很快掌握了海军业务知识,深入研究海上作战战略战术、各种作战舰艇的作战性能和指挥协同,推动海军战场建设方案落到实处,为建设强大人民海军作出了卓越贡献。
庆祝你们在南京江面上的壮举
国民党海军实力,在抗战中已损失殆尽。抗战胜利后,在接收部分日军残余军舰,接受英美赠舰、租借舰之后,才得以重建起来。海防第二舰队组建于1947年7月。次年二、三月间,为阻扰人民解放军渡江南下,蒋介石置千里海防不顾而将其调进长江,担负江苏江阴至江西湖口之间500余公里的江防任务。为补充第二舰队兵力,原江防舰队的部分舰只调归其指挥,舰队机关也由上海迁至镇江。得到补充之后的第二舰队,拥有20多艘军舰和50多艘炮艇,成为国民党所吹嘘的“固若金汤”的长江防线的关键支点。
海防第二舰队司令林遵,福建福州人,民族英雄林则徐的侄孙。1924年,考入烟台海军学校。在校期间结识中共党员郭寿生,成为中共外围组织“新海军社”成员。1929年,被派往英国格林尼治皇家海军学院留学,1934年毕业回国,任国民党海军航海官、副舰长。1937年赴德国学习潜艇技术,1939年回国后历任国民党海军“永绥”舰代副舰长,总参谋长办公室海军参谋,驻西沙群岛舰队指挥官等职。日军投降后,林遵率“太平”、“中业”两舰接收南沙群岛,将南沙主岛以所乘军舰舰名改为“太平岛”,并在岛上树立了刻有“太平岛”字样的纪念碑,留下了其人生中的辉煌一页。
林遵奉命率海防第二舰队调防长江后,中共地下组织通过各种途径,设法与林遵取得了联系。林遵的老友郭寿生根据党组织指示,多次与林遵晤谈,故交相见,心扉尽敞。谈及国民党的腐败专制时,林遵愤慨表示:“国民党不垮台,是无天理。作为一个指挥官,他的良心尚存,下令炮击生他养他的同胞和国土,于心何忍!”随后,他表达了愿意举行起义的心声。多年后,林遵回忆道:“与中共党的组织建立了直接联系,我如同在长夜中看到了曙光,黑暗里见到了光明。”
1949年4月23日,是一个永载人民海军史册的日子。这一天,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强渡长江,一举攻占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也正是在这一天,林遵率海防第二舰队25艘舰艇在南京笆斗山江面同时拉响汽笛,向世人宣告起义成功,也以这样独特的方式欢迎人民解放军过江。这一特殊的场景,为渡江战役的宏伟画卷增添了一道亮丽的色彩。
喜讯传来,毛泽东和朱德于5月18日联名发出贺电:“庆祝你们在南京江面上的壮举。你们率领二十五艘舰艇毅然脱离反动阵营,参加到人民解放军的大家庭来,这是值得全国人民热烈欢迎的行动。……希望你们团结一致,学习人民解放军的建军思想和工作制度,并继续学习海军技术,为中国人民海军的光明前途而奋斗!”同年8月,毛泽东在中南海接见了林遵等原国民党海军人员,殷切指出:“我们空军还很年轻,海军还基本没有,因此对于原国民党海军的起义和归顺,我们很欢迎。一些军舰被炸了,同志们很难过,这种感情是好的。但是不要紧,只要有了人,问题就能解决,中国地大物博,我们一定能够把海军建设起来。”
毛泽东的贺电和接见,使林遵和起义人员深受教育和鼓舞,积极投身建设强大人民海军的伟大事业。海防第二舰队进行整编,划归华东海军第一纵队建制。8月,华东军区海军学校在南京成立,起义官兵编为4个大队参加学习整训。9月15日,中央军委任命林遵为华东军区海军第一副司令员。11月初,活动海军学校第一期学员结业,起义官兵均按实际工作能力重新分配了工作。这些同志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人民海军的创建工作中,成为人民海军初创阶段的宝贵技术骨干。
作者: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军事思想教研室副主任 吕晓勇
责编: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