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库布齐大沙漠--天津知青王兴和他的植草治沙情怀

来源:未知 作者:耿明志 时间:2015-11-20 点击:

                                        

        库布齐大沙漠是我国第七大沙漠,也是距北京最近的大沙漠。每年席卷北京的沙尘暴,也是来源这块大沙漠。
       库布齐大沙漠长400公里,宽50公里,总面积约145万公顷。以沙丘链和格状沙丘为主的库布齐大沙漠,高达10到60米的沙丘流动沙丘就占到61%。它就像一条莽莽黄龙,横卧在鄂尔多斯高原北部,横跨内蒙古三旗,每年都在无情呑噬着大量良田和村庄。
       上世纪七十年代,电影《黄沙绿浪》曾让世人知晓了鄂尔多斯的库布齐大沙漠。内蒙古人民与沙漠的抗争由来已久,誓让瀚海变绿洲更成为了全国人民的夙愿。但在以粮为纲的年代和改革开放后单纯追求GDP,大批垦荒队伍不顾生态平衡开垦草原,使草场破坏严重,沙化日益加剧,甚至灭绝了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草原和河流。沙化后的草原,农牧民变成了生态难民;遮天蔽日的沙尘暴肆虐京津,令人望而生畏,沙进人退,极大地威胁着库布其农牧民的生存。
沙进人退,也使库布齐大沙漠不像其它沙漠那样边缘模糊,而是从一片绿色葱葱的景色中,突然一道沙墙出现眼前。满目黄沙和沙丘,让人顿感苍凉和恐怖,仿佛一下子进入了无边无际的另外世界之中。两个世界界限之分明,分明在告诉人们,地球的荒漠化不但无情地吞噬着人类生存的环境,而且急剧漫延,再不治理严重恶化环境,人类将无法生存。
       其实,国家一直都在关心着库布其大沙漠的治理。几十年来,国家财政投入治理库布其大沙漠的资金不下上百亿。但是,这些钱几乎全被打着各色各样治理沙漠旗号的公司、组织骗走了。他们与一些地方官员相勾结,大搞虚假工程,大做表面文章,国家的治理资金一到手,就逃之夭夭了。
       库布其沙漠在哭泣!库布其沙漠在怒吼!库布其沙漠在报复!它卷起滚滚黄沙掩埋土地无数,它扬起漫天沙尘铺满天盖满地。极左、无知、骗子和贪官作孽,孽债却让地球母亲和无辜的人民来还!
                                 要让沙漠变绿洲
       2006年8月,就在骗子和贪官大肆敛财的时候,一队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内蒙古插队的天津知青悄悄地来到了库布其大沙漠,回到了离开38年、魂牵梦绕的第二故乡,要在这里重新开始一项伟大的事业,实现“让沙海变绿洲”的梦想,以实际行动回报曾经养育过他们的第二故乡。
       这队当年老知青的带头人名叫王兴。
       王兴,1967年毕业于天津一中。在席卷全国的上山下乡大潮中,他先回浙江诸暨老家劳动一段时间,1969年10月与一群小伙伴来到内蒙古插队。在这里,他有过刻骨铭心的磨练。干起活来,他能和村里的小伙子比肩扶犁、铲地、收割、脱坯。也有过心灰意冷的锥心疼痛。大学恢复招生,他在群众的推荐下参加高考,英语考试考出了全旗第一名的骄人成绩,可是,却因家庭出身政审不能通过被堵在大学校门外。1974年,王兴被选调到察右前旗糖厂,成为吃商品粮的工人。1979年,烙有十年知青印痕的王兴重新返城,迈进天津一轻局工厂的大门。在天津,他经历了人生的一次起飞。经过农村艰苦磨砺的王兴,倍加珍惜回城的日子,几乎年年被评为局先进,有一次还被推选为市级先进,先进事迹刊登在国家级的报纸上。随着改革开放大潮的迭起,王兴又毅然下海经商。他凭借着多年在供销系统的工作经验和人脉资源,来到深圳做国内贸易,后又漂洋过海把生意做到澳大利亚。王兴凭借改革大势,商贸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王兴有钱了,富起来了。但有钱先富并不是王兴的终极目标,他还要寻求更为广阔的天地实现人生的抱负。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时,他首先想到的是第二故乡。这里曾是他迈向社会的第一个起点,也是他施展理想的实践基地。十年的知青岁月,虽没有改变这里的落后面貌,但要为第二故乡建设添砖加瓦的抱负却从未泯灭。记得在1994年,当王兴和另两个插队知青回到当年插队的村庄白海子时,整个村庄都轰动了。乡亲们把他们看作阔别多年的亲人,争先恐后地往家里拉。王兴怀着感恩的心,把身上带的钱一二百、三五百地敬奉给每一户登门拜访的乡亲们。王兴则对当年在他最孤苦无助时,为他遮风避雨、送寒送暖的董生茂大爷家留下12000元。王兴几乎散尽身上所带的3万多元,最后只剩下100元回程的路费。从此,老知青与第二故乡父老乡亲重新建立了联系,他们不仅成为白海子乡亲们在天津的干亲,王兴天津的家也成为老乡们看病走亲的接待站。如今,王兴又把再次创业的目光投向了第二故乡最需要治理的地方——库布其大沙漠。
      然而,治理沙漠,谈何容易!且不讲他们对如何治理沙漠的知识一无所知,甚至连怎样固沙、哪些植物适合沙地生长这些最基本的常识,他们更是前所未闻。于是,王兴开始了一系列的咨询、学习、调查和研究。他带领几名老知青先来到拉特旗沙漠考察麻黄草的种植。他们了解到当地的麻黄草象韭菜一样,一年可以收割数次,经济效益很可观。但是麻黄草属麻醉药品,审批手续非常难。他们又前往杭锦旗,在当地镇政府书记召日格图和甘草种植个体户杨楞带领下,他们深入库布其沙漠实地考察。杭绵旗靠近黄河,地下水位高,适合种四种植物:沙柳、柠条、沙棘和甘草,其中,唯有甘草耐旱、耐寒,固沙效果好,经济价值高,有“绿色银行”之美誉。他们又特别将种植甘草与种植树木做了一番比较。1、树的价值比不上甘草。甘草不但药用价值高,经济价值也比树高。1公斤湿根十余元,晒干售价最高可达60元。2、树干往上长,难抗干旱。甘草之根往下扎,愈旱扎得愈深,生命力特别强;3、树的社会价值只有一次,甘草主根被采挖后,须根继续生存,可有无限次的收获。4、树能遮风挡雨,但无治沙能力,甘草之须根向四周延伸,固沙能力强,是最好的治沙植物。5、树的枝叶只能当柴火,甘草的枝叶既可吸附沙尘,又可做羊的饲料。经过比较,他们深感到甘草不但是沙漠农民之宝,也是国家之宝,要让沙漠变绿洲,它是不可多得的宝贵品种。
       甘草,《本草纲目》将其列为百草之首。它能化解七十二毒,中医药的汤剂、冲剂、散剂、及丸剂等,十之八九有一味甘草。华夏中医界自古就有“十方九(甘)草”之说。甘草是常用的大宗药材之一,中医临床用药量极大,在传统中医药中被尊称为“国老”。自东汉以来,杭锦旗就是优质甘草产地,甘草开发与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南北朝时期,我国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在其《水经注·六和志》卷四“丰州”条中记载:“其城,周(北周)公元557-581年、隋(公元581-681年)间俗称甘草城。”近代《绥元通志稿》也记载:“绥西营地自古为产草之名区。今仍以杭锦旗境所产为名,附近贫农赖采甘草为业者逾万。每年包头聚销可一百五六十万,多至二百万斤,绥产药材最多而甘草外销之数为第一。”清朝嘉庆年间,一些山西商人涌入鄂尔多斯草原,在杭锦旗库布齐沙漠南北两侧先后设立多家商号,专营甘草。到清末民国年间,杭锦旗更是商贾云集,字号林立,还形成了山西保德县商人定居的村落。
      如今,世界范围的甘草资源,中国甘草仍为世界三大主流甘草药材市场之一,并以其独特的形、色、质、气、味等优良品质享誉国际市场,畅销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是唯一的甘草出口国。而杭锦旗出产甘草具有独特的质地,气味和疗效,被称为‘梁外甘草’、‘西北沟甘草’,名扬国内外,供不应求。然而,近几十年来,由于连续掠夺性的采挖和无序经营,这一宝贵资源正在遭到严重破坏,野生甘草急剧减少。杭锦旗野生甘草的保存面积已由上世纪五十年代的600万亩减少至1989年的240万亩,荒储量也由6.8亿公斤下降至当今的不足1千公斤。库布其大沙漠的甘草濒临绝种。
       经过在内蒙多地调研,对多种固沙植物种植可行性比较,并在内蒙古沙产业草产业发展协会的帮助下,他们最终将治沙目标锁定在杭锦旗库布齐沙漠和甘草种植项目上。他们成立了“鄂尔多斯塔拉青生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并拥有11万亩生态开发基地,公司的员工就是当年到各地插队落户的十几个天津知青和数名转业干部。“塔拉青”是蒙语“青青的草原,平坦的土地”的意思。王兴希望他的公司把库布齐沙漠建成绿色的草原,造福农牧民,报效国家,回报第二故乡。
                              艰苦奋斗库布其大沙漠
       2007年5月,内蒙古大地回春,王兴和他的知青团队以及多位农牧民,满怀豪情地开着七、八台链轨式东方红拖拉机,浩浩浩荡荡地开进库布齐沙漠,打响了大规模人工种植甘草战役。他们的插播方式是机器和人工相结合。前面拖拉机开沟,中间人工栽插种苗,后边合墒器覆土压实,多道工序一条龙作业,一气呵成。栽种甘草的四月至五月的一个半月中,环境非常恶劣,几乎每天刮沙尘暴,一连二十多天。风大时,天昏地暗,对面不见人。风暴太猛时,栽种工作暂停。风小时,人们用布包着脸,只剩下两只眼睛,继续开工。沙漠种甘草,首先是看天时,天旱无雨的季节,不能栽种;二是选地,地势水位高,挖几十公分见到水,说明甘草可以生长。三是沙丘顶部及阴面不能种,只能在阳面栽种。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经过四十五天的连续奋战,当年就实现了栽植种1.25万亩的目标。第二年又两次相继种植了数千亩,甘草的种植面积达到了2万3千亩。
       沙漠大规模栽植种苗完全靠天吃饭,一旦天不下雨,投出的资金就像泼出去的水,再也收不回来。那时,王兴他们每天的头等大事就是收工回来后,围拢在一起收听天气预报,盼望着天降甘霖。常言道,只要心诚石头都会开花。王兴他们这些老知青战天斗地的精神,精诚所致,金石为开,甘草栽种完不久,天公作美即下大雨,全年风调雨顺,甘草苗全部成活。
       甘草虽然按期栽植,但管护也是一件令人头疼的大事,风沙侵蚀常使刚栽好的种苗第二天就被巨大的移动沙丘所掩埋。甘草开始长大,带甜味的根茎也成为野兔掘啃的美食。更令人发指的是,甘草园面积越来越大,人手少照看不过来,生长两三年的甘草便成为偷盗的目标。偷盗者或白天或黑夜,开着摩托车,带着铁锹和煞绳,成片猖狂盗采。为此,他们只得增添人手,加强巡防或补种。
       种植甘草由于前期投入大,当塔拉青公司欲扩大种植面积时,资金不足成为制约项目实施的障碍。就在他们进退两难之时,王兴不仅把自己多年的积蓄拿出来,为贷款,还把自己和兄弟的住房一起抵押给银行。天津及各地的知青朋友们慷慨解囊,纷纷伸出援手,相识的,未曾谋面的,有的连字据都未签一张。短短数月,就募集资金230多万元,解了燃眉之急。
       为节约每一块钱,他们没有建新办公用房和宿舍,租用了一套有七八间房屋的废弃院落,稍加修葺便住了进去。他们和雇用的当地农牧民吃住都在这里,每天进沙漠劳作,晚上回到这里休息。就这样,他们一直坚持数年。每年春、夏、秋三季,王兴几乎全部吃住在库布齐沙漠上。治沙期间,王兴父母相隔两年先后去逝,为安葬父母,他占用了四五天时间;自己患病住院手术,来回也仅耽误十天。为治沙,栽草、植树,他不顾亲人的埋怨,全部身心扑在了事业上。
多年来,王兴知青团队的公司没有向国家要过一分钱,坚定不移地开展着荒漠治理项目;库布齐沙漠已涌现一片片郁郁葱葱的绿洲。公司经过数年发展,资产已成倍翻番。他们生产的甘草质量优异,出口受国家配额限制,为此,公司考虑添加设备,自己制作提取物,向甘草深加工要效益。对此,王兴信心十足:“只要有资金,我们有能力在三五年之内达到20万亩、140平方公里的治沙宏图。”
       塔拉青的业迹和老知青的精神,终于惊动了政府。2010年7月,中央电视台有个叫刘骥的老知青记者,听到某民主党派朋友耿明志说“一班年届花甲的内蒙老知青在杭锦旗治沙种甘草。”的事迹后,便带着摄像机前来杭锦旗采访。中央电视台的到来,惊动了杭绵旗。旗长胡日嘎听说此事十分震惊,随即陪同记者前来探望并视察。当他看到昔日黄沙漫漫的库布齐沙漠,长出一片片郁郁葱葱的甘草,无限感慨地说:“你们种的最多,长的最好,这些甘草的亩产量能达到五百至一千公斤,你们知青做了一件大好事,为什么你们不早说呢?”王兴回答说:“现时社会有点浮躁,治沙忽悠的多,干的少,我们先做几年‘地下工作’潜伏在沙漠里,把事做成了再向政府报告。”
       随后,胡旗长看了知青们在一个破落的小村里的生活设施,感慨地说:“你们城市人,放下现成的福不享,来我这们这里吃苦创业,我代表全旗的农牧民感谢你们!”他当即表示:“今晚我请你们到旗里,给你们开几个宾馆房间住,洗个澡,然后吃一顿饭。”王兴被感动得眼泪都流了出来。
       从此以后,塔拉青在旗里的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从那时开始,每年夏天,总有一批批老知青到访、参观或度假,每一次胡旗长都亲自接待。
                               再上文冠果,开拓新能源
       王兴的知青团队除了种甘草,还倡导大面积种文冠果。王兴说,他原先对文冠果并不认识,一次偶然机会,他见到退休后由美国返回北京定居的一位远房亲戚周皮特。他原是美国一家超级监控公司的副总裁,他返回北京之后,向中国长城绿化促进会蔡彧彰会长建议,在中国北方推广文冠果,为国家解决能源开拓新机。他向王兴介绍说:“长城绿化促进会计划推广文冠果,该果是我国特有的优良木本食用油料树种,其种子含油率达30-40%,历史上人们曾采用种子榨油,供点佛灯之用;如今,文冠果的提取柴油已获成功,可谓绿色清洁能源,为把油田矿井留给后人,在世界闹油荒的时候,发展生物柴油正逢其时。你们何不与他们合作再上这个项目?”他并透露国家对此项目有补贴,文冠果收获后,中国石油公司将会收购。
       文冠果为喜光树种,适应性强。育苗种植后,三年就能结果,可以结果30年以上。其种子含油率33.7%。据预测,烘干后的种子仁中含脂肪57.18%,蛋白29.69%,淀粉9%,每100公斤种子可出油48.53公斤,是一种很好的食用油、柴油、润滑油原料。王兴觉得,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对他的知青团队来说,也是一个发展机会。经董事会研究之后,他们便与中国长城绿化促进会合作,成立“内蒙古润林塔拉生物质能有限公司”,由润林公司出资购买文冠果种子,由乌兰察布市林业局育苗,交给当地农牧民种植。总共种了约七万亩。2008年初,国家林业局还组织专家进行了验收。
       可惜,我们国内一些地区的某些领导和企业家,对这样一个关系国家民族未来命运的产业却视为儿戏,令人痛心。2008年,国家林业局下达文件,给乌兰察布市3万亩文冠果种植任务,文件中讲得清清楚楚,农民种植一亩文冠果,政府补贴600元,文冠果收获后政府有专门机构收购。为了提早进行种子和苗木的准备,市林业局借钱买种子及育苗,种了一万多亩,润林公司也种了七万亩。可任务完成了,补贴却没有兑现。如今,文冠果已结果了,却没有人来收购。政府说话不算数,极大地挫伤了种植文冠果的农牧民的积极性,也使乌兰察布市林业局和润林公司造成很大的损失,更导致这个利国利民的好项目搁浅。”
       当今世界,为争油夺气而发生的战争,几乎无日无之。有油则兴,无油则衰,是铁一般的事实。借此机会,本篇有责任奉劝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和国企的决策者,生物能源是一种重要的战略物资,关系到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我们不能长期依赖外国进口石油,不能单纯寄望于非洲。利比亚的石油投资就是一个严重的教训,一百八十亿白白丢掉,令人心痛。这几年,我国每年进口的石油都超过50%,长远来看,我国石油开发的前景并不乐观。种植文冠果,提炼生物柴油,是解决能源危机的一个契机。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讲信修睦,居安思危,绝对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为了节省几个钱而失信于民。”
                          夕阳无限好,何惧近黄昏
      2014年8月,天高气爽,风和日丽,是内蒙古地区罕见的好天气。王兴忙碌着为甘草收获做着准备。
      库布其大沙漠中,一片片莽莽苍苍、高高低低、葱葱郁郁的甘草林,犹如浩浩沙海中一片片绿洲。走进甘草地,甘草长势良好,大部分植株高可没膝,有些更可及腰。因今年雨水充足,地里的甘草几乎没有枯枝。试掘四、五株,掏出来的甘草根,长度都在一米以上,最大的两株,直径可达四、五公分,象两条擀面棍,王兴高兴地将之高高举起,让大家拍下这胜利的姿态和自豪的神情。(作者:原黑龙江兵团二师17团天津知青)
(本文刊登于2014年第5期《黑土情》杂志)

王兴带领老知青向大沙漠进军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郝广杰--大学生村官的骄傲
    下一篇: 心系“三农”做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老知青孙奎连重返故乡再创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