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广杰--大学生村官的骄傲
来源:未知 作者:耿明志 时间:2015-11-20 点击:
2010年秋天,郝广杰走在毛家山的山间小路上,憧憬着毛家山的未来
2014年1月5日,山西省运城市“感动运城2013年度人物”评选颁奖典礼会场上,热情洋溢,人心激动。十名获奖人,排在第一位的是74岁的天津下乡知青,平陆县毛家山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郝广杰。
主持人宣读了他的事迹,人们无不热泪盈眶。
44年前,天津市湾兜中学郝广杰老师带领30名学生从天津徒步行走51天,于1969年2月14日到达山西省平陆县毛家山村安家落户。以后他又陆续接来几批天津知青共107人,都是步行到达。郝广杰带领学生们同当地农民一起,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苦干10年,新建农田300亩,小水库一个,凿通360米长的石洞,修通2400多米长盘山渠道,修出25华里盘山路,架起了15华里长的高压输电线路,使全村通了电、有了水,昔日老旱地变成稳产高产的水浇地。发展了山区农业机械化,绿化了百亩荒山,使毛家山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郝广杰和毛家山知青集体的事迹曾受到国家表彰,并被选入全国中小学语文课本,广泛流传。毛家山知青代表多次出席省、地、县各级代表会议和积极分子会议,郝广杰也当选为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他曾担任毛家山大队党支部书记、平陆县委副书记和运城市地委委员。上山下乡结束后,他调回天津农学院担任副院长。退休后的郝广杰,2010年重返第二故乡发挥余热,再创新业绩,决心把毛家山建成一个国家级生态旅游景点、办成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大学生“村官”讲习所。
三上毛家山 插队落户当村官
人们不会忘记,郝广杰带领天津市湾兜中学30名学生翻山越岭、踏冰破雪,行程2千余里,在大年三十的前夕赶到山西省平陆县毛家山的时候,乡亲们走出十多里山路,赶来相迎。腊月二十八,娃娃盼到家,这回咱毛家山可要变样了!山里人兴高采烈。30名天津知识青年信誓旦旦:“我们一定要把毛家山建设成大寨!”身为带队老师的郝广杰早被这浓浓的深情感动了。他下定决心,要和知识青年们一起扎根农村,与他们一起建设好贫穷的毛家山!
毛家山人把最好的窑洞腾出来让郝广杰们住,杀猪、宰羊让天津来的知青们吃,仅当地迎接客人吃的麻花就为知青炸了120多斤。
知青送到村了,但郝广杰没有回天津,而是留下来一直和知青们同吃同住同劳动。郝广杰天天早起晚睡为他们操劳。郝广杰毕竟是比他们大十几岁的老师和党员,应该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和榜样,在“帮”和“带”上下工夫。
当时知青们常跟郝广杰说:“郝老师,只要你能留下来和我们一起干,我们会更安心。”贫下中农说:“郝老师,有你和知青们一起吃、住、参加管理,我们会更省心。”知青家长们说:“郝老师,你别走啦,你就是他们的大哥哥,该说的说,该管的管。对不听话的,打也打得,骂也骂得,我们把孩子交给贫下中农,也是交给了你,只要有你在,我们就更放心了。”
一晃三个月过去了,1969年4月,学校拍来电报,要郝广杰立即返回天津参加学校“整党建党”。
在天津参加完整党建党之后,学校领导考虑郝广杰已经完成护送任务,想让郝广杰在校内从事新的工作。
可贫下中农的希望,知识青年的要求和学生家长的托付郝广杰岂敢忘记,经多次向区、校领导申诉重上毛家山的理由,领导同意郝广杰再“暂去”一年,1969年8月8日,郝广杰又第二次上了毛家山。
一天郝广杰突然接到在唐山当教师的未婚妻的来信。1969年春节她曾到郝广杰家商议结婚,因为郝广杰当时已在去毛家山的路上,她扑了空。这次她明确表示:“如果你一定要留在毛家山,咱们就各走其路吧!”
是回家结婚,还是留在毛家山插队?
那时郝广杰已是30岁的人,父亲年事已高,身体不好,急盼儿子成家。怎么办?经过思想斗争,郝广杰最终选择了留在毛家山。郝广杰给女友回信说:“各走其路就各走其路吧!”
1970年春节,郝广杰借和贫协组长毛兴堂大爷一起到天津慰问家长的机会,再次向区、市领导提出落户毛家山的申请。1970年三月中旬,作为一名教师,郝广杰终于自觉自愿、顺理成章地带上户口、党组织关系,第三次上了毛家山,成了毛家山知青带队教师和户长。
1970年12月26日,经过整整两年的实践、磨练和考验,在毛家山大队党支部选举中,全体党员一致推选郝广杰担任了大队的党支部书记。43年前,郝广杰成为了中国第一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学生村官。
建设毛家山 改变穷山僻壤
为尽快改变毛家山的面貌,郝广杰和全体党员统一思想。首先抓了领导班子的思想建设,要求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处处走在前面。
说干就干。当年冬天郝广杰和毛家山新老社员一起大战寒冬,变冬闲为冬忙。一个冬春深翻土地百余亩,使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变成“三保田”,还整修了三十余亩大寨式的水平梯田。两个月内郝广杰和主任走遍全大队四个生产队22个自然村,绘制了《毛家山发展规划》,决心用十几年的时间把毛家山变成“点灯不用油,磨面不用牛,砖窑一孔孔,吃水能自流,梯田平展展,满山绿油油,猪牛羊成群,水库任鱼游。机械隆隆响,铁牛遍地走,工农商发展,五业齐丰收。”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为了早日实现奋斗目标,郝广杰向县委做了汇报,得到县委书记刘子光、武装部政委蒋利文、副政委孔令贵等领导的全力支持,他们还经常到毛家山指导工作。
为了通电,1971年秋县委刘子光书记对郝广杰说:“郝老师,你回天津求援吧。能买高压线就买高压线,哪怕只能买回八号铅丝也要让毛家山今年通上电!”
郝广杰借回津参加国庆观礼的机会,在市知青办郑凤桐副主任的安排下见到了天津市委常委警备区王元和政委。王政委当场给有关部门写信请他们“酌情解决”。第二天郝广杰找到有关部门领导,他们说:“现在工厂产量很低,一年只产十吨,我们供天津还紧张,三吨三的数量无法解决。”难道我们通电的愿望就这样告吹了吗?郝广杰不甘心。10月初,天津知青在天津体育馆举行大会,领导也让郝广杰坐上主席台。为了解决高压线,郝广杰抢坐在王政委身边利用会前和休息的机会,再次向王元和政委提出,请求他们全力支持毛家山建设,让他们一定解决这三吨三的高压线。郝广杰再次找到部门有关领导时,他们感动了,决定克服困难,从天津市内指标中挤出三吨三正规高压线支援郝广杰们。南开区区长刘少夫派车把高压线送到天津南站发回平陆。
毛家山要通电的消息传遍全村,知青们纷纷参加架线劳动。新老社员和架线工人一起测线路、栽线杆,使十五华里的高压线跨过四条沟、翻过三道梁,架进了毛家山。同时使邻村上吉、冯卓大队也通了电。从此这些偏僻的山庄家家亮起电灯,户户响起广播,村村脱粒、磨面、粉碎、轧花用上了机器,大大地解放了农村劳动力。
“沟底长流水、垣上渴死牛。”毛家山十年九旱,人畜用水必须下沟、爬坡到饮水泉去担,老年人“吃水胜过吃油难”。
1971年党支部决定“兴建水利、改善条件、发展生产、造福后代”。经过五次考察调研,在县水利局的帮助下做出了方案:“后山筑坝,凿通黑牛岭,引自流水到毛家山。”开始时,知青和贫下中农靠拾牛粪、买化肥配炸药。经过一年的努力,郝广杰们只打通101米隧道,工程十分艰巨和困难。后来郝广杰们向垣曲铜矿驻军的冯吉华师长求援。在他的全力支持下,郝广杰们从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借来了空压机,范矿长还给郝广杰们派来四名经验丰富的老工人,自带工具和炸药,无私地支援郝广杰们。那时工人师傅三班倒打眼、放炮,知青们三班倒运石、出渣。又经过九个多月的日夜奋战,到1972年12月18日凌晨,一条高1.7米、宽1.5米、长367米的黑牛岭隧洞终于贯通了!
为了感谢工业支援农业、工人帮助农民的行为,毛家山把它命名为“工农联盟洞”,以做永久的纪念。
在四个月之内,郝广杰带领知青和社员们又修完了2400米的盘山渠道,1973年5月7日,经过三年的艰苦奋斗,甘甜的后山泉水终于通过“五七幸福渠”流进了毛家山。
“劳动炼筋骨,汗水洗灵魂,艰苦磨意志,奋斗最幸福。”天津知青和毛家山人民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打通“工农联盟洞”,修成“五七幸福渠”,这是在中国知青上山下乡史上创造的一个奇迹!
为了通车,他们也费尽了周折。毛家山自古只有羊肠小道,送公粮、买化肥,只能驴驮人背,重病人送医院只能担架抬。在兴修水利,把空压机请上山时,全大队动员几百人奋战20个日夜,削平四个山丘,动土三万多方,硬在两沟四面高坡上修了十华里的简易通车路。
在毛家山实现“三通”过程中,郝广杰还始终抓住粮食生产不放松,经过科学种田、改良品种、种试验田,使毛家山的粮食总产量由一九六八年九万零两百斤提高到一九七一年的十八万八千四百斤,三年翻了一番。同时,毛家山的林、牧业也得到较快发展。
1972年9月10日,经当地人介绍,郝广杰与平陆县的一位民办教师结婚,后生有一儿一女。
1973年8月4日,中共中央(1973)30号文件中肯定了“从天津市到山西平陆县毛家山插队的三十名青年和一名教师,同贫下中农一起艰苦奋斗,粮食总产量三年翻了一番”的积极贡献。
为支援毛家山的建设和发展,平陆县委、县人武部动员全县10个公社1040个生产队的1040个基干民兵,自带工具、粮食和炸药,与郝广杰带领的知青和社员们大干一个月,修路十华里,接通了通往县城的土公路。
至此毛家山人通电、通水、通车的愿望终于实现了。1973年12月第一批支农物资,用大卡车送进了毛家山。1974年天津支援的“铁牛”55开来了,1975年,山西省委书记韩英视察毛家山时,赠送的“东方红”60拖拉推土机也开来啦!
毛家山“三通”的实现,既是郝广杰和天津知青的努力,更是平陆、天津、山西领导与人民群众关怀和支持的结果。
1973年12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以《敢教毛家山变大寨》为题,介绍了毛家山天津知青在各级党委的领导和贫下中农的关怀下健康成长,做出的贡献。从此毛家山知青的事迹传到全中国。1974年5月4日,北京电视台播出《毛家山的新社员》,把毛家山介绍给全国人民。
毛家山人更是永世不会忘记郝广杰和天津知青。
根扎毛家山 知青之树结硕果
随着国家事业的发展,从70年代开始在平陆县和大队的要求下,天津市南开区又在1972年到1976年先后四次为毛家山送来76名知青,他们同样步行到北京、过石家庄、赴大寨、至云周西村受锻炼、受传统教育。天津南开区15所学校107名师生组成了毛家山知青点。
毛家山知青是集体插队,有民兵组织,平时大家以生产劳动为主,坚持学政治、学文化、学技术、搞军训、学做人。经过几年的艰苦锻炼,知青们有的学会了犁地、摇耧、编席、养蚕;有的学会了管理果树、开机器;有的成了木匠、铁匠和电工;有的当了饲养员、赤脚医生和民办教师。他们中间多数人入了团、入了党。第一批保送上大学的就有八人。
实践使郝广杰和知青们体会到在农村,有学不完的知识、干不完的事业,农村大有用武之地。
毛家山老贫农、老干部、老党员经常给大家讲村史、家史、抗日斗争史。毛家山的老支书李福魁更是他们的榜样,1967年他到了胃癌晚期,已经不能吃饭、不能下地。可到麦收时他却硬是让两个儿子抬上他到地里去看庄稼。毛家山贫下中农经常对知识青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还给每个人做了一双“扎根鞋”、一件“劳动衫”,让大家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毛家山人对知青的关怀总是无微不至、胜过亲人。
在那难忘的岁月里,毛家山知青和农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和友谊。在他们中间出现过许多让人感动的人和事,令人鼓舞、令人难忘。
一次,知青队长朱金毅去县城路过南沟,正碰上给孩子去治病缺十元钱发愁的贫农社员老秦。朱金毅就把自己仅有的十元钱给了他们。这件事很快就在县城传开了,人们赞扬毛家山知青助人为乐风格高。人称“多面手”的迟德发,干活从不惜力。抗旱保苗时他双肩担四桶水,让他拉拉拉车,他就学会修拉拉车。他当电工时又主动去看磨房,他一个人总要干两个人的活。
“红管家”司务长孙双喜,他总是说:“我就是张飞,我就是李逵,粗人一个,干不了细活。”实际上他是个粗中有细的人。他记账一丝不苟,开始食堂三人做饭,后来他把普通灶改成回风灶,不仅节省烧柴三分之二,他还一个人包下了食堂全部工作。他甚至一个人半夜到后山去找煤源,煤虽然没有找到,可他“一心为公”的精神却受到大家的好评。
毛家山的农活已经够苦够累了,可有一对年龄最小的女知青王艳婷和曹金玲听到当时在绛县三线工地的张振中来信说:那里的工作更艰苦时,一天夜里她俩竟留下一张画着两个扎小辫的姑娘背着行李,带着工具向毛家山扬手告别的图画,去绛县了。为了她们的安全,为了集体,五天后宋春元把她们接了回来。为了锻炼自己,王艳婷特意选择去放了一段牛的工作,曹金玲选择去放一段羊的工作。
人称“好牛倌”的李玉亮,得知“牛是农民的宝贝”之后,就一心一意当个好“牛倌”。他不仅用自己的钱买盐给牛吃,让牛多吃草料、多喝水、长精神;当母牛要生小牛时,他竟去向农民大嫂们请教怎样给牛“坐月子”。为了小牛的健康,他给母牛买红糖,给小牛买奶粉和奶嘴。在冬天小牛出生时,他把小牛抱到热炕上,用自己的被子裹起来,唯恐小牛生病。有这样的知青当饲养员,社员们能不放心吗?
张振中,1970年应征入伍去当解放军,临走时把自己在三线劳动积攒下的80元钱交给生产队,让用于发展生产,表示复员后还回毛家山。贫下中农队委会一致决定用他留下的钱买了五百棵苹果树栽到西坡上,留做纪念,起名“扎根园”。如今果树已经是第二代了。写在知青大院门旁的一副对联“远离城市来乡村,铁心山区当农民”,就是那时他们当年思想的真实写照。
第一批知青队长朱金毅1969年曾到北京参加过“建国二十年大庆”的国庆观礼;曾和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令计划同志同届任过平陆县团县委副书记。
十五岁下乡的曹金玲也曾担任过平陆县妇联副主任,后自学攻读研究生,如今已是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正处级高级法官。
第一批知青陈树立,已是天津师范大学中层领导,他为“涌泉相报”父老乡亲,十几年内他为毛家山15户山里人家的孩子安排到天津打工,使他们受锻炼、见世面、得收益。
陈胜利,一上毛家山就当“羊倌”,一干就是四、五年,后与平陆县女青年结婚,曾到茅津渡口工作,40年过去了,如今他已经当上了爷爷,可他初衷不改,他还时常回毛家山看看。
第二批知青权怀新,他当乡邮递员时,总是全心全意为山区父老乡亲服务。他每天独自一人带上“好伙伴”大花狗起早贪黑走六、七十里山路。在深山老林中,几次遇到过山猪和豹子。是艰难困苦,磨练了他的意志。他现在是天津市东方集团副总经理,曾是国家“九五”计划、“十五”计划天津市总工会立功奖章获得者,并荣获“天津市劳动模范”称号。
第五批长征队队长孙树青,1978年从毛家山考入山西师范大学,1982年毕业后没回天津,而是返回平陆县当了地方官,曾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公社书记。1988年起担任平陆县副县长。曾被评选为“山西省劳动模范”。同样他与平陆县女青年结婚成家。1994年他调到运城市,可他的心在时刻关心着毛家山的建设和发展。毛家山村家家户户能用上自来水,所用原材料就是他帮忙解决的。
第三批知青沈明昌和他在天津退休的父亲,近期正在研究,准备二次到毛家山落户安家。
毛家山第一批长征队副队长宋春元16岁下乡,是上山下乡的先锋,又是移风易俗的勇士,1974年与本村女青年结婚,成为落户毛家山的天津第一人。他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模范,他20岁入党,21岁当生产队长,战天斗地,艰苦奋斗。后积劳成疾,患上脑瘤,虽经天津总医院多方抢救,终因医治无效不幸于1982年病故,英年早逝,年仅29岁。2008年10月1日,毛家山知青在毛家山为他立了墓碑,平陆县县委、政府,圣人涧镇党委、政府、毛家山大队和知青为曾经的战友他送了花圈。
在五批毛家山知青中,一些知青在共同劳动中产生了感情,共有14对知青组成了家庭,一直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1973年中共中央30号文件写道,经过5年的“学习、劳动、奋斗、创业、奉献”,毛家山既出粮食也出人才。4人入伍,8人上大学,多人入党。抗日根据地、贫困山区的毛家山真的变了样。
天津赴毛家山长征队的知青个个都是优秀青年,他们在农村的艰苦奋斗中培育出浓浓的毛家山情结,深深的知青情结。目前他们正在编写《毛家山知青回忆录》,准备出版《毛家山知青画册》、《毛家山知青的故事》。
情系毛家山 矢志不渝再创辉煌
1977年9月1日,郝广杰被当时中共运城地委第二书记XXX借清查运动之机,以“莫须有”的罪名打成“现行反革命”(1983年XXX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他们关押郝广杰218天,劳动改造8个月。1年零三个月后,毛家山知青大院已是人走院空。无奈1979年4月郝广杰返回天津,市委组织部安排郝广杰到天津农学院工作。1981年6月平陆县委为郝广杰正式平反。1987年天津市李瑞环市长任命郝广杰为天津农学院副院长,直到2001年1月退休。在返回天津的29年间,郝广杰先后6次回访平陆,重上毛家山。
2 008年“国庆”期间,天津毛家山5批老知青,带上子女,重回平陆县,再上毛家山,受到平陆人民和县委、县政府以及圣人涧镇委、镇政府的热情接待,受到毛家山父老乡亲的热烈欢迎。他们把当年老知青、已成著名画家、天津工艺美术学院张庶丰副教授的大幅“牡丹图”献给县委县政府;把从天津带去的十八街麻花送给全大队每户乡亲。把赵淑芹送给山村孩子们的五十件新衣,任玉芹、韩志云、宋兆庆、赵赫送给孩子们的图书、文具发给孩子们。
改革开放三十年之后的今天,毛家山也发生了可喜的巨大变化。如今多数年轻人已搬进县城,住进两层小楼。留在山上的中、老年人搬迁至位于南坡的新村,也获得了实惠。在大队党支部的领导下,2007年毛家山人在50亩用新品种、新技术种植的西红柿中创造了50多万元的收入。青年农民冯永军投资15万元,用生态养猪法发展畜牧业。
为了保住毛家山知青点的遗迹,为了实现四十年前的理想和心愿,也为了与农业、农村、农民的难舍情缘,从2007年开始,郝广杰三年连续四次回毛家山,了解社情民意和山区需要,策划毛家山前景。2010年4月5日,郝广杰终于自觉、自愿、自发、自费重新带上户口、党籍关系,再次告别天津和家人,重上了分别三十年的第二故乡毛家山。
郝广杰决心“七十上山再创业,科学发展谱新篇;鞠躬尽瘁干到死,献身‘三农’不停步。”他和中科院、天津农学院等单位的专家、教授联系,准备和当地合作,尽快在毛家山建一个“科技绿色生态农业示范点”,重点发展工厂化种果、种菜、种药材,养猪、养羊、养鸡。使种植业和食品加工业在平陆尽快发展,为“三农”建设服务,以求得最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在,这项工程正在进展和实践中。他还和全国农业循环产业发展中心、天津农学院合作,建成生物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特色农业的试验、示范基地。
四十年过去了,过去上山下乡光荣,今天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到边疆,到农村,当村官仍然光荣。为此,郝广杰要在毛家山这一万多亩土地上建一个“知青胜地”(胜利的胜),让全中国知青的英雄模范事迹在毛家山落户、放光。留芳百代,教育后人。
要把毛家山建设成知青、人文、生态旅游景区。建成“关心下一代,对青少年、对大学生、青年干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他还要在毛家山试办大学生村官讲习所,办知识青年文史研究所,办适合山区经济发展的种、养加工业研究所,力争在5 到10年内达到目标。在毛家山实现让人们有说的,有听的,有看的,有赚的,让山区人们过上富裕、和谐、安宁、环保、幸福的城市式的新生活。
四年来,郝广杰多次上北京、回天津,数次上太原、到运城,为建设毛家山,豁出去了!他要做一个胡锦涛总书记要求的“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民族、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人。
在开发建设毛家山的过程中,虽不是一帆风顺,但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真诚帮郝广杰的第一个人是平陆县交通局员戊戌局长。当郝广杰第三次找他时,他跟郝广杰上了毛家山,他了解毛家山知青的历史,看了现状之后他感动了,他向毛家山在场的村民说:“郝老师七十岁能从天津重回毛家山搞开发建设,咱平陆人一定要支持,我们交通局虽然也困难,我们先拿出20万,把上山的路修好。”这是郝广杰重上毛家山后得到的第一笔启动资金。半年之内郝广杰先后拜访三十一个局级单位。国土局周建军局长说:“郝老师,你们走后我在毛家山蹲过点,了解毛家山,请放心,修复知青大院的资金我解决。”县国土局已经拿出二十万,知青大院得到了修复。
更让郝广杰感动欣慰和荣幸的是,郝广杰遇到了毛家山开发重建中的救星式恩人,山西省国土资源厅李建功厅长。
前年12月8日,郝广杰和山西省知青老英模乔晋湘一起第一次拜访李厅长。一见面,他就说:“郝老师我认识您,您在平陆任县委副书记时我正在县委当通讯员,你三上毛家山的事我记得很清楚,你重建毛家山我支持,有什么困难,只要政策允许,我找人帮你解决。”从那次算起,郝广杰已九次到太原找他,登门求援,他从不拒绝,每次都从百忙中挤出时间,真诚地帮助郝广杰。
他给省交通厅段厅长打电话写信,求他支援毛家山。段厅长在批语中写下八个大宇,“事迹感人,应该支持。”很快省、市交通部门人员到毛家山实地考察,立项。交通厅已经评审立项,第一期工程,修筑9公里三级国标路,目前已完工通车。去年李厅长回平陆参加亲属孩子婚礼时,到毛家山来看郝广杰,他到毛家山停了半天。不久,他又先后两次让三名处长到毛家山调研、考察、规划、立项。国土资源厅还给毛家山和临近村拨款2000万元,用于平整土地,配套小型水池和道路工程。
李建功厅长还给水利厅潘军峰厅长写信,给山西国际电力集团总裁常董事长写信,求他们帮助毛家山解决水源、水利,解决风力电厂。
特别是为解决修筑毛家山旅游路必须有省以上旅游点认可证明一事,郝广杰没打招呼,直接到国土厅找李厅长。李厅长问了情况,当场给省旅游局籍局长打电话。李厅长向他介绍了毛家山的情况,约定第二天上午8点见面。8月3 1日上午郝广杰们见到了籍局长,籍局长了解毛家山历史和情况,他非常热情的接待了他们,当场找来两位处长研究,并在运城旅游局关于《扶持运城市毛家山知青红色旅游景区报告〉上批示:“尊重历史,同意列为知青红色旅游景区,并帮助支持搞好专项旅游规划,确定整体开发建设的项目,着眼发展,协调各方面给予支持。请规划处、法规处拟定意见。并批复运城局,申报国家局‘红办’进入系列。”
同时,他们也得到省林业厅120万元碳汇造林项目,霍转业副厅长计划在三、五年内把毛家山的荒山、荒坡、荒沟绿化完。
去年上半年郝广杰两次回到天津。3月24日曾以老朋友、老部下的名义给天津市委副书记、天津市政协主席邢元敏同志写信,汇报郝广杰的近况和求援,想申请在天津建一个“天津市知青上山下乡纪念馆”,在毛家山建一个大学生村官讲习所,把运城市与南开区建成友好市区关系。3月30日邢主席作了以下批示:“请转告广杰同志,为他的雄心壮志而高兴,下次来津时,我们安排见一次,祝你成功!”6月6日,郝广杰又回津时,他抽时间接见了郝广杰。
他表示过去天津市支持了毛家山知青的行动,今天还要支持,支持南开区与运城市建立合作友好关系,支持毛家山开发建设。接着,郝广杰面见了天津市旅游局佘清文局长,南开区韩宏范区长,天津农学院书记和院长。他们都支持郝广杰,支持毛家山。愿意把毛家山作为学院的教育、教学、科研基地。回运城后,郝广杰见到了运城市王安庞市长,他赞同运南合作,支持毛家山建设,支持生物高科技产业在运城市落户。2011年,天津市南开区招商办王化顺主任率团到运城市考察并签定了合作协议。
郝广杰是幸运的。他得到了很多好心人的帮助,做了许多有益的事,是天道酬勤、得道多助。今天的郝广杰,虽年逾古稀,但仍老骥伏励志在千里,只愿一生无遗憾,留下丹心暖人间。
(本文刊登于2014年第6期《黑土情》杂志)
郝老师向前来的县领导讲述当年天津知青在毛家山的奋斗和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