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养老金,不希望房价太高,保持租金稳定……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时正 时间:2019-02-01 点击:
      原标题:提高养老金,不希望房价太高,保持租金稳定……应勇市长答记者问信息量大(附全文)

      摘要: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今天闭幕,上海市市长应勇出席上海市人民政府记者招待会,与中外记者见面,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今天(31日)闭幕,上海市市长应勇出席上海市人民政府记者招待会,与中外记者见面,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以下为文字实录。

      上海市人民政府记者招待会问答实录

      时间:2019年1月31日

      地点:世博中心

      出席: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

      主持:上海市政府秘书长、办公厅主任汤志平

      汤志平: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刚刚闭幕,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应勇市长和大家见面。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现在先请应勇市长讲话。

      应勇: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好。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刚刚结束,媒体朋友们对本次会议做了广泛、务实、卓有成效的报道,大家很辛苦。我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愿意回答各位记者的提问。

       1、《人民日报》:应市长您好,您对2019年上海的经济发展持乐观还是悲观的态度?上海将采取哪些措施确保达到预期的增长目标?

      应勇:我们对上海经济发展前景充满信心。这至少可以从两方面看:一方面,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持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另一方面,上海经济发展的基本面也是好的。去年上海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呈现结构更优、效益更好、更趋协调、更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态势。2018年上海生产总值增长6.6%,第三产业比重保持在70%左右,制造业比重保持在26%左右,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比重达到30%;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7%,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7.1%,增速高于GDP和财政收入增速;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7.7%,增幅创近十年新高,民营经济投资同比增长21%。

      当然,今年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多,经济运行稳中有变、进中有缓、好中有忧。本次市人代会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将今年全市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定为6%-6.5%。实现这个目标,我们既有信心,也需要付出艰辛努力。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用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落实中央交给上海的三项新的重大任务,继续办好第二届进口博览会,做到稳字当头、稳中有进,进中固稳,实现上海经济持续健康平稳发展。

      2、新加坡《联合早报》:增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新片区,是上海今年的三项重要任务之一,请您介绍一下相关工作的最新情况。上海自贸区扩区会怎么扩、扩多大?新片区跟原有的自贸区相比,会有哪些新的制度创新或者新的突破?

      应勇:增设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是中央交给上海的三项新的重大任务之一,也是市委市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对增设新片区总的考虑是,对标国际上公认的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区,实施具有较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政策和制度,实行有差别的探索,进行更大的风险压力测试,建设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

      至于新片区的选址和基本政策制度框架,我们正积极会同国家有关部门进行研究和论证,待中央明确后,将尽快公布方案。

      2017年3月,经中央批准,上海自贸试验区的3.0版方案明确98项任务,到去年底已基本完成。我们将认真学习兄弟省区市自贸试验区的先进经验,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持续推动制度创新,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上海自贸试验区增设新片区,实际上就是要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以更大力度推进制度创新,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3、东方卫视、新闻综合频道、看看新闻KNews:近年来,上海每年都会调整养老金、最低工资标准和最低生活保障线,请问今年调整情况如何?另外长护险推开有一年了,效果怎么样,今年还会有哪些创新的举措?

      应勇: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永恒主题。我们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高质量发展更多地体现在增进民生福祉上。今年,上海将继续相应提高养老金、最低工资、最低生活保障等标准。

      探索试点长护险制度,是上海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2017年我们在三个区进行了试点,2018年在局部地区试点的基础上,我们在全市范围推开,为参保老年人提供居家照护服务达到566万人次,积累了不少有益经验。这项工作还处在试点阶段,今年我们将着重抓住参保评估和护理照顾等重点环节,全面深化试点,继续改善服务、完善政策、推进工作。

      4、英国《经济学人》:中国股票市场现在已经有创业板、新三板,现在提出要在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定位有何不同?为什么还要第三个?

      应勇:这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在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大决策。上星期,中央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了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改革的总体方案。昨天,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证监会公布了实施意见。目前,证监会和上交所已经起草完成了相关管理办法和配套细则,正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各项工作进展都很顺利。我们要全力支持、全面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做好相关方案意见的落实和落地。

      对上海而言,在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是推动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结合点,也是上海更好服务全国改革发展大局的一项重要举措。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重大机遇,着力培育一大批优质上市资源,针对科创企业的特点,完善市场机制,做好企业上市前后的服务保障;着力打造服务全国科创企业的重要投融资平台,加快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体系;着力优化金融、科创、法治环境,聚焦法治、人才、中介、信用等环节,进一步提高资本市场对科创企业的包容性,不断增强服务科创企业、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5、新华社:去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对房地产市场要实行“因城施策、分类指导”,有舆论认为这意味着上海的房地产政策会有所松动,房价有可能会上涨,您如何看待?

      应勇:近两年,我们根据国家要求,本着“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着力进行房地产市场调控。总体实现了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地价房价总体平稳,市场预期比较稳定。从2018年的数据看,房地产业开发投资同比增长4.6%,一手房、二手房成交面积分别同比增长2.2%和5%,价格指数环比累计分别为上涨0.4%和下降2.7%。应该说,取得这样的调控成果来之不易。

      当前我们根据国家要求,正在研究制定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一城一策”的长效机制。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严控高房价高地价不是权宜之计、减少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对房地产业的依赖也不是权宜之计,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不动摇、不放松,实现稳地价、稳房价、稳市场预期的目标。我们不希望看到上海房价太高。

 

      6、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这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到将继续深化沪港交流合作,请介绍一下到底是哪些交流合作,哪些部分是最值得关注的?

      应勇:上海和香港一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特别是自2003年建立沪港合作会议机制以来,两地在经贸、人文、社会等领域都进行了广泛而务实的合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去年8月,我率团访问香港,和林郑月娥行政长官共同主持了沪港合作会议第四次会议,签署了15项合作协议,明确了55个合作项目,这些都在推进落实当中。香港在金融、人才等许多方面有其独特优势,值得上海认真借鉴。我们愿意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焦金融、科技创新、文化交流、青少年发展等领域,与香港进行全面合作与交流。今年11月香港将在上海举办“香港文化周”系列活动,我将邀请并欢迎林郑月娥行政长官访沪。相信只要沪港加强合作,一定能携手共创两地更加美好的未来。

      7、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家都很关心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情况,请问届时是否会有更多的企业来参加?另外结合永不落幕的进博会,请介绍一下进博会的带动和溢出效应?

      应勇: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提出、亲自部署推动的,是党中央着眼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部署。去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上海举全市之力,以一流的城市环境、一流的服务保障确保了首届进口博览会圆满成功。共有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有3617家境外企业参展,有40多万名境内外采购商到会洽谈采购,按一年计,累计意向成交金额为578.3亿美元,办成了国际一流展会,赢得了国内外的高度赞誉。

      进口博览会不仅要年年办下去,而且要办出水平、办出成效、越办越好。当前,第二届进口博览会的筹备工作已经启动,包括国家展、企业展、虹桥国际经贸论坛等基本框架与首届保持一致,总展览面积有望超过首届。目前相关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我们热忱欢迎更多的全球优秀企业带着更多的优质产品来参展,也希望有更多国内企业参与,共赢发展。
至于如何提高进博会的带动和溢出效应?举办进博会本来就是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大决策。我们将探索常态化保税展示模式,吸引更多国际企业和国际资本到上海、到中国投资兴业。同时,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人民创造高品质生活。

      8、凤凰卫视:前不久公布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9年是非常关键的一年,请问上海在金融开放上会有哪些突破点?

      应勇:金融对上海至关重要,金融业是上海重要的支柱产业,也是上海城市的核心功能。按照国家战略,到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对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坚定不移。今年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冲刺之年,我们在国家支持下制定发布了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了一系列重大任务举措,必须抓紧落实落地见效。

      金融业的开放,是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关键举措之一。去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宣布的我国一系列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研究制订了金融业对外开放的32条具体措施。2018年,上海新设各类金融机构68家,其中外资超过一半。我们将持续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

      同时,我还想强调的是,建设国际金融中心,金融安全是前提、是基础。没有金融安全,不能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就没有金融的开放创新,也不可能有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我们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在金融安全的前提下推进金融开放创新,在开放创新的大势中加强风险防控,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切实防范化解金融领域风险。

      9、东方网:今年的市人代会刚刚通过《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推进垃圾分类从此在上海有了法律的保障。请问今年的垃圾分类工作会不会在全市范围推开?

      应勇:本届政府准备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上海的垃圾综合治理问题。本次市人代会高票通过《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极大推动垃圾分类工作。过去一年,上海按照“源头减量、全程分类、大幅提升末端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能力”这一总体思路,先后在长宁、静安、松江等6个区全面开展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在其他区的2个以上街镇也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并在全市建成3374个再生资源回收点,开工建设15个垃圾末端处置设施,效果明显。

      我们要认真组织实施好《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同时,还要加快建设垃圾分类收运和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体系,加快建设垃圾末端处置设施。垃圾分类是新时尚。这里,我呼吁全社会:垃圾分类,大家一起来!

      10、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去年世界银行公布了营商环境报告,中国总体的排名大幅上升,世行报告把上海和北京作为两个样本城市,上海占了55%,在其中的贡献可谓不少。但在“两会”上也听到一些企业反映,他们还遇到一些困难,在感受度方面有一些新期盼。请问今年上海在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如何不断提升企业用户的感受度?

      应勇:营商环境是一个城市的重要的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上海等城市加快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去年,我们着重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报告的十大指标,制定了一系列行动方案,推出了56项改革举措,并狠抓落实,效果明显,也助力我国在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中的排名大幅跃升,从原来的78位跃升到第46位。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上海的营商环境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比如,在世界不同经济体中,我们营商环境的总排名是第46位,但办理施工许可仍排在第121位。最近,我们已经研究制定了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计划,提出了25项年度工作任务。总的来说,就是要对标最高标准、最高水平,针对营商环境中的短板弱项,认真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最佳实践,既对标世行的评估指标,又不局限于世行的评估指标,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以更大力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让企业办事更加便利,成本更少,让企业有更多的感受度和获得感。

      11、台湾中天电视台:上个月2018年台北上海城市论坛在台北成功举行,之后台湾的高雄也表态有意跟上海进行城市交流。请问,上海是否有意拓展交流的范围呢?另外上海鼓励年轻人创业,请问欢迎台湾青年来上海创业吗?

      应勇:上海与台北两城市的交流,顺应了两岸关系向前发展的时代潮流,已成为两岸城市交流的一个典范。去年12月20日,“2018台北上海城市论坛”在台北成功举办,两城市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交流合作,取得了成果。是否与高雄等县市开展城市交流,我们的态度是明确的、一贯的。只要对两岸关系性质和两岸城市交流性质有正确的认知,我们就愿意与包括台北、高雄在内的台湾更多县市开展交流。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推动民族复兴。

       关于台湾青年来上海创业就业,我们的态度也是一贯的。去年,上海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惠台31条措施”,出台了“惠台55条办法”,目的是逐步实现台湾同胞与上海市民享受同等的待遇。当前,上海正加快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创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我们热忱欢迎台湾青年到上海来创业、就业,与上海青年一起共享发展机遇。

      12、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长三角一体化的进展大家都很关注,听说正在考虑建设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请问示范区设在哪些地方,有什么特色?

      应勇: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以全国1/26的土地面积,产生了近1/4的国内生产总值、近1/3的税收收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去年,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上海要进一步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苏浙皖各扬所长,使长三角地区实现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并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对上海和整个长三角地区乃至长江流域都是一个重大的发展机遇。

      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确有这个考虑。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牵头编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将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作进一步明确。希望这个示范区成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的示范区,联动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的示范区,推动各项改革措施集中落地、率先突破、系统集成的示范区。

      13、文汇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用了比较大的篇幅讲乡村振兴,请问今年上海的乡村振兴工作重点有哪些?

      应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要把乡村振兴战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重视做好中心城区工作的同时,更加重视郊区农村的发展。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难有上海整体的现代化;没有农民的高水平小康,就难有上海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没有农村良好的生态环境,就难有建设上海生态之城的良好基础。我们要把更多的精力、财力、物力投向“三农”,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让乡村成为上海国际大都市的亮点和美丽上海的底色。

      政府工作报告用了较大篇幅讲乡村振兴战略,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这项工作的重视。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着力抓好“三园工程”,即美丽家园、绿色田园、幸福乐园工程。要加快镇村规划编制,增强农村发展动力,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扎实开展新一轮农村综合帮扶,加大农民就业培训,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政府工作报告都有明确的政策措施,关键是要落实见效。

      14、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在方便企业和居民办事等方面,全国各地都在探索。上海在全国率先推出“一网通办”,目前的成效怎么样?今年还会有哪些新的措施?

      应勇:“一网通办”是深化政府“放管服”改革,优化政务服务的一项重要载体。通俗的讲,“一网通办”就是要努力实现面向企业和市民的所有政务服务事项“进一网、能通办”。去年,上海在全国率先推进这项工作,“一网通办”的制度架构及运行体制机制已基本建立,组建了大数据中心,开通了“一网通办”的总门户、总客服,基本形成了公共数据汇聚、互联、共享机制,初步实现了公共数据从以部门管理为中心向以用户服务为中心转变。共有1274项事项实现网上办理,90%的事项实现了“只跑一次、一次办成”,99%的民生服务事项实现了全市通办,效果明显。

      前一阶段推出的举措今年都要深入、有效地推进,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对公共数据整合共享力度,政府部门的信息系统要加快迁移上云,全市公共数据要进行集中统一管理。今年,市政府还将制定公共数据的开放管理规定,这既是集中管理的需要,也是用好公共数据,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需要。今年还要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目标,系统重构政府部门内部业务流程,重构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协同办事流程,有些甚至是革命性再造。实现网上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时限再减少一半、提交材料再减少一半。经过努力,要逐步实现,企业市民到政府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

      15、澎湃新闻:去年上海出台了一批为企业减负的政策,涉及税收、行政事业收费、融资成本等,受到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欢迎,请问今年会继续推出哪些政策为企业减负?

      应勇:有效降低企业成本负担,对激发市场活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至关重要。上海根据国家部署和要求,近五年来加大了减税降费力度。2012-2017年,上海在全国率先开展“营改增”试点,五年间累计为企业减税3248亿元;2016-2017年,累计为企业降费319亿元。2018年,又为企业新增减税降费超过500亿元。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已经明确,将实施更大规模减税、更加明显降费举措,还包括进一步降低社保费率,稳定社保缴费方式,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政府对今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预期目标调低至增长5%,就考虑到对企业减税降费这一重要因素。同时还明确,今年政府部门的一般性支出一律压减5%以上。哪怕政府过“紧日子”,也要给企业减税降费,为企业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减轻负担,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增强社会创造力,推动上海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16、新民晚报全媒体:就业是市民关注的民生之本,去年上海发布了新一轮鼓励创业带动就业的专项行动计划,请问实施的效果怎么样?另外新的一年还将推出哪些举措促进就业?

      应勇: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任何时候都要把就业放在优先位置。这些年,上海的就业形势总体保持稳定,2018年上海平均每个工作日新注册企业1318家,增长11.8%。去年新增就业岗位58.2万个,超额完成了年初提出新增50万个就业岗位的目标。

      今年新增就业岗位的目标与去年一致,保持在50万个,要力争完成得更好。城镇调查失业率和登记失业率都稳定在4.3%左右。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今年市“两会”前,市政府已经出台了一揽子促进就业政策,要继续狠抓落实。既要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同时又要采取一系列援企稳岗的政策措施,多措并举稳定就业,把这件民生大事做好。

      17、界面:上海一直强调要建设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强租赁房建设,能否介绍一下今年上海将如何推进这项工作?

      应勇:解决上海的住房问题,关键是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就政策而言,要聚焦两类重点人群:一类是户籍人口中的住房困难群众,特别是中低收入的住房困难群众,政府要加强住房保障力度,加快推进旧区改造,对符合廉租房条件的群众,要做到应保尽保;另一类是常年居住生活在上海,对上海发展作出贡献的非沪籍常住人口,尤其是各类青年人才。解决这一部分群体的住房问题,在严格限购和租赁住房存在短板的情况下,要更加重视。

      正是着眼于加快构建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补上租赁住房这一短板,上海近年来加强租赁房建设力度。2018年,上海共推出租赁房建设用地68幅,面积近200公顷。2018年新建和转化租赁房源21.2万套,新增代理经租房源14.6万套。今年还要继续加快租赁房建设,计划新建和转化租赁房源10万套,新增代理经租房源9万套。同时,还要努力保持租金的总体稳定,落实公共服务政策,加快构建租赁住房体系,促进租购并举住房制度的建设。

      18、经济日报:近几年上海苏州河的水质和空气质量有所提升,也提出了到2020年力争全面消除苏州河劣V类水体,有没有信心实现这一目标,今年上海将采取哪些举措提升空气和水体质量?

      应勇: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改善环境也是改善民生。近年来,上海空气质量明显改善。2018年,PM2.5的年平均浓度为36微克/立方米,比2017年的39微克/立方米下降了7.7%,比2015年基准年下降了32.1%,年空气优良率大幅提升,提前实现了“十三五”目标。今年,我们要全面实施新一轮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持续改善空气质量。

      大家在关心空气质量的同时,也更关心水了。去年,我们全面启动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四期工程,开工建设吴淞江工程上海段,这都是上海从根本上改善水体质量,推动水环境好转的重大工程。同时,还推动住宅小区雨污混接改造,进一步加大水环境治理力度,全市河道水质有了明显提升。今年要深入推进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快苏四期、吴淞江工程上海段建设,着力推动水岸共治、干支流联治,进一步提升河道水质。到2020年力争全面消除苏州河劣V类水体的目标必须完成。

      19、青年报: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将在上海举办,请问这项工作筹备情况如何?上海还会建设哪些新的文化设施,进一步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

      应勇:办好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是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的一件大事。我们要在国家文旅部等部委的指导下,在兄弟省区市的支持下,高质量办好艺术节。目前,各项筹备工作正有序顺利推进。艺术属于人民,艺术节不仅是艺术的盛会,也是人民的节日。在艺术节期间,我们将组织一大批高质量的剧目参演,还将以文艺小分队的形式到16个区下基层演出,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让更多群众近距离欣赏艺术、享受艺术,让艺术节更深地植根于群众,这应当成为本届中国艺术节的一大亮点。

      关于推进重大文化设施建设,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加大文化设施投入,一大批重大文化设施陆续开工建设或建成。今年,还要加快推进世博文化公园建设,开工建设大歌剧院、马术公园等重要文化设施。同时,还要下大力气推进基层文化设施建设,让更多的群众享受更加便捷、更加丰富的社区文化生活,这也是政府工作的努力方向。

      20、第一财经:上海要完成预期的经济增长目标,尤其要发展先进制造业、培育高端制造业的产业集群,怎么去发挥投资的关键性作用?去年上海有特斯拉等重大的标志性项目落地,今年还会有哪些重大的产业项目,会涉及哪些领域?

      应勇:市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上海要基本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上海不是不要制造业,也不能没有制造业。上海要的是先进制造业、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

      近年来,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防止经济脱实向虚,防止产业结构形态虚高,巩固提升实体经济能级”的要求,上海制定出台了巩固提升实体经济能级“50条”措施,并狠抓落实。去年有一批重大先进制造业项目落户上海,包括特斯拉、大众纯电动汽车、积塔半导体等5个投资百亿元以上的重大产业项目,还加快推进中芯国际、华力二期、和辉光电等累计投资超千亿元的集成电路产业项目。上海还要培育和升级航天航空、汽车船舶、高端装备产业,进一步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加快布局符合科技变革方向、产业发展导向的重大项目。我们要继续花更大力气培育和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上海经济更高质量发展。


(责编:日升)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习近平:这种事情决不允许再发生!
    下一篇:李克强登上春运列车:我们虽然有了高铁,但不能没有绿皮车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