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价值,在于为了人民的需要----喀喇昆仑山雪山脚下的好医生

来源:人民网 作者:责任编辑:陈可奇 时间:2015-11-06 点击:
 

  姜万富同志于1966年从繁华的上海来到这昆仑山北麓,偏远贫穷山区的叶城二牧场。他开过荒、放过羊、采过矿,先后担任过连队卫生员、叶城二牧场卫生所医生、卫生所所长等职。
 
  这当年刚满十七岁的支青,从地窝子里走出来的赤脚医生,如今已是两膑银发,脸夹上几道深深的皱纹,足以见证他41年的风雨历程,他把青春和汗水,都奉献给了这片热土,凭着满腔的工作热情,高尚的医德医风和过硬的医疗技术,抢救了无数病人的生命,解除了无数患者的痛苦,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尊敬和爱戴。
 
  1968年,经过培训后的他,被调到畜牧二连任卫生员。二连位于昆仑山中,海拔高度3000米以上,气候恶劣。有30多个羊群,100多个放牧点,平均半个月要到放牧点巡回一次,一次需要一星期时间,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里,他就走遍了上百个放牧点的沟沟梁梁。
 
  一年冬天,在出诊返回的路上,突然下起了大雪,他加快脚步往回赶,不小心在半山坡滑倒,人顺着山坡急速下滑,眼看快到悬崖边,他侧身一蹬悬崖边的大石头,人停住了,而那块石头已滚下了悬崖。约十几分钟后,才从钻心的疼痛中清醒过来,望了一眼悬崖足有30多米高,下面是遍布的河石、冰块。三层裤子全被划破,大腿、臀部、左胳膊被划出条条伤口,鲜血不停的流着,药品、器械撒得到处都是……。
 
  当第一场雪刚停,传来有一牧工摔伤的消息,说是头部受伤,大量流血,昏迷不醒。他背上药箱,经三过多小时的奔波,赶到现场,立即对病人进行消毒、包扎,用两根木棍绑成担架,用两头毛驴把牧工运回连部进行救治。直到深夜2点多,确信病人脱离危险后才休息。
 
  长年跑羊群、吃干馕、喝凉水,翻山越岭。艰苦的环境,没有让他改变一心为山区牧民服务的信念。
 
  1974年因工作需要,他被调到云母矿任卫生员,因装车时不慎脚被油筒砸伤,骨折而不能按时上矿。云母矿位于昆仑山深处,距场部近300公里,步行要走六七天,最高矿点,海拔6130米,他知道高原采矿,随时都有危险,发生高山特发病,没有医生绝对不行。在他受伤后第37天,自己拆除石膏,穿上球鞋,拄着拐杖,随驼队出发,开始了长途跋涉。
 
  在途中紧急救治了一名患严重肺炎的小孩,几个月后,当从矿上下来遇见这对夫妇时,他们指着姜万富对早已康复的孩子说:“这是你的救命恩人”。
 
  在矿上骑马下山为苦那洪大队民兵诊治完流感后,传来矿上一位职工发烧。这时后山发生雪崩,回矿区已无路可走,如果绕道要走一整天。村里人说,有条黄羊走的路,很危险,5年前摔死人后,就再也没人爬过,他向农民问清了方向,背上药箱就走。走出不到一公里就只能在悬崖峭壁上攀援,他护着药箱,紧抠石缝,身子悬空向前移动,下面洪水翻滚,涛声震耳欲聋,吓得他一身冷汗,但他咬紧牙,坚持攀完了最后一段悬崖。因为及时赶到,病人得到治疗后,保住了生命。
 
  1986年,有一名妇女临产,因产后胎盘不下,出现大出血,负责接生的医生手足无措,跑来找他,医生话没说完,他就直奔卫生所。产妇因失血过多已经昏迷,床上积了厚厚一层血,人如同倒在了血泊中。经7个多小时的抢救和观察,病人终于苏醒,他还是一直守侯病人到天亮,确信病人已脱离危险后,才回家休息。
 
  牧场有位83岁的维吾尔族老人,患有高血压、冠心病、慢支等多种疾病,因为对很多药物过敏,不能到卫生所就诊治疗,几十年来他一直上门为她服务,无论白天黑夜,刮风下雪,多次把他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这位老人常说:“多亏有姜大夫,要不然,我那能活到今天!”
 
  78年5月,经过一年外科进修后的他,回到场里后,建起了山区第一个手术室,这时的他进入了忘我的工作境界,一心扑在病人身上,刻苦钻研业务技术。他说:“在这远离城市、缺医少药的地方,人们很需要医生,他们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他们。只有在他们中间,我才觉得自己是个医生,是个有用的人”。
 
  93年,他被调到卫生所任所长,由于地处偏远,人才技术等原因,卫生所当时的年收入只有6800元。年接待病人不到2000人次,他担任所长后加强了对财务、服务、药物等制度建设,严格管理,工作中处处以身作则,坚持值班,遇到急诊,抢救病人他总是主动承担责任,亲自动手,守侯病人直至脱离危险,他的言行,感染着卫生所的每一位同事,卫生所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当年接待病人4600人次,开展手术42例。
 
  只有6个人的卫生所,以精湛的技术,优质的服务,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信任。附近乡镇的少数民族群众纷纷慕名前来就诊,到2004年后,年接诊病人达1万人次以上。在计划免疫、母婴保健、计生技术服务等工作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成为农三师医疗战线成绩最突出的卫生所。
 
  在工作中,他亲力亲为,带上药箱,走村串户,爬山涉水,风雨兼程,为满足连队和牧区的需要,每年都要到连队,畜群巡回服务,表现出一名党员的高度责任感和大无畏的精神。
 
  他的医德和技术,早已被周边广大患者所公认,所以找他看病的人特别多,尤其是老年人,他不在就找到家里,当他出差时,宁可躺在家里等,也不愿意找其他的医生看。有时面条下到锅里,饭碗刚到嘴边,寒冬腊月下雪的深夜,突然来了急诊病人,他什么也不说,穿上衣服,拿上听诊器去处理病人,遇到抢救病人,他一干就是一夜不归,在没有确诊病人脱离危险之前,他是不会离开的。出诊太频繁了,而且从不收钱,他的双休和节假日,大部分都用在了病人身上。
 
  当贫穷的农牧民因病前来就诊,身上只有几元钱,为了给病人解除痛苦,他免检查费,垫付药资是常有的事情。
 
  从1993年调回卫生所以来,下班后出诊抢救病人逾千人次,有难产处置,心脑疾病,过敏性休克,刀伤导致股动脉破裂伴失血性休克,有机磷中毒等的抢救,在几十年中共抢救有机鳞中毒患200多例,成功率达99.6%。
 
  开展外科后,他作了2000多例手术,其中有:肠梗阻,阑尾炎,疝气,膀胱结石,鞘膜积液,剖腹产,宫外孕,卵巢囊肿,输卵管结扎等各种手术。无一例出现术后感染及手术意外,对200多例引产中,穿刺成功率100%,引产成功率100%。
 
  他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和“兵团医疗卫生人员遵纪守法八不准”条例。以良好的医德医风、一丝不苟的工作热情和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的精神影响着所有的医务人员。
 
  他是一名外科医生,对专业技术规范操作规程,要求特别严。对违规操作的现象,他会毫不留情地当面指出,并且不厌其烦地手把手的教会他们。同事们常说:在姜大夫身上,能学到很多东西。和他一起工作,心里踏实。
 
  全场的药品进货渠道,十多年来一直由场领导集体研究决定,他从不与私人药贩、推销商往来。他说:要确保药品质量,就别拿黑心钱财。在药品使用、管理上,严格按照“医疗机构药品规范管理制度”进行。所以,周边乡镇医务人员的家属病了,总会到二牧场卫生所来开药。原因是:质量保证,价格低廉。
 
  1981年,闹回城风时,他的前妻要回浙江,和睦的家庭出现裂痕,虽经多方做工作,最终还是离婚,他的前妻走了。他却留在了牧场,继续为病人而奔忙。
 
  当有人问他,这么拼命的干,又没有奖金,除了工资外又得到了什么?他却说:“人不要把钱看得太重了,这样不好,我们是搞医的,要对得起“医生”二字,我们是属于病人的”。
 
  他很忙,为了不影响工作,1995年他把刚满十岁的女儿送回了上海,由岳母带领。1971年他父亲去世时,因路远工作忙,而无法回去为老人送终。当两个哥哥相继去世后,孤独的母亲一直盼望这唯一的儿子能在他有生之年早日回来。1999年,当94岁高龄的老母亲去世时,因为病人多太忙,又回不去,托他的大侄子代他捧着母亲的骨灰盒,送走了老人,为此,他痛哭了一场。
 
  当城里的医院调他,私营医院高薪聘请他,有人想出资建诊所请他坐诊,利润分成等,都被他一一拒绝了。经他带出来的医生、护士,凭着他们的一技之长,有的进了城,有的调进了大医院,可他依然无怨无悔地为山区父老乡亲们服务。
 
  有人问他,你一个上海人,在新疆工作了四十多年,几乎耗费了你的一生,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出了多少力,救了多少人,做了那么多奉献,新疆给了你什么?你值吗?他的回答是:我虽然生在黄浦江边,是兵团,是党组织把我培养成一名党员、干部、外科医生,成为百姓心目中的救星,少数民族称赞的“大医生、好医生”,这是用什么都换不来的。
 
  仅1990年以来,他先后荣获师和场授予的“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达20多次。
 
  卫生所的一名护士说:他做的好事实在太多了。有他这样的好医生是病人的福气;有他这样的好领导是我们的骄傲;有他这样的好党员是我场的财富。
 
  今年5至7月间《中国民族报》、《兵团日报》、《兵团电视台》、《兵团新闻网》、《兵团建设》、《兵团工运》、《叶尔羌报》等媒体,先后对姜万富的先进事迹进行了报道,全国新闻中心,人民日报等媒体来电来函要求转载。
 
  在他长达40余年的人生长河中,是无法用几篇短文写完他一生的先进事迹,道不完他到底做了多少好事,人心是杆秤,播种善良的人,总会得到人民的爱戴。
 
  最后,我们用姜万富回忆录中的两段话来看他的人生观吧:“人活着就应该有理想,有追求、有为社会做点什么的精神,能做到就值,这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我为我的一生能有昆仑山的生活经历感到自豪,我为我能为边疆的建设事业作点贡献感到骄傲,能成为一名白衣战士,为各族职工群众服务是我的荣幸,我活得充实,我没有白来新疆,为了边疆的建设事业,我愿奉献我的一生。
 
2013年9月16日姜万富在新疆石河子博物馆捐赠了伴随他几十年的医药箱。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连战偕夫人连方瑀,梁振英、曾荫权在天安门城楼观礼
    下一篇:中国驻英大使舌战BBC 谈阅兵、股市、中国威胁论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