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艺术宫里的遐思 | 李晓东
来源:朝花时文 作者:李晓东 时间:2018-12-01 点击:
如果想考察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建筑如何完美融合,中华艺术宫无疑是最佳样本。建筑外形就是一尊巨大的鼎,庄严而稳重。上海博物馆以收藏青铜器著名,一楼展厅,商代青铜大鼎让人惊叹铸造工艺之精湛、设计构造之科学、审美想象之瑰丽。鼎,祭器、也是礼器,更是食器,“民以食为天”,“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中华艺术宫原为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世博会的标志建筑。鼎,所代表的三件事,正乃国之大事也。定鼎九州、一言九鼎、钟鸣鼎食、承故鼎新之鼎。
中国馆通体披中国红。颜色,在中国文化中从来就不仅仅是自然的光学现象,而蕴含了丰富深厚的文化内容。五行、五脏、五音、五方、五彩,五彩与五行,颜色与天地自然之道相对应。
2002年7月,我攻读博士学位毕业后到上海市委宣传部工作。8月,被借调到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申办宣传办公室。记得当时最坚定的理念是,一切始于世博会。第一届现代世博会1851年在伦敦举行,而世界历史上最早的世博会,可以追溯到隋炀帝时期,在张掖山丹胭脂山下举行的隋与西域各国的展览会。作为曾在甘肃读过三年书的人,暗暗自豪了一回。不料十四年后,自己却又到甘肃工作了两年。虽不在张掖,而在其东一千公里的天水,同样是丝绸之路重镇。因为丝绸之路,相距万里的货物才能相互交换,人员相互交流,民心相互连通。丝绸之路,其实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世博会”。上海,作为陆海连通的交汇点,一带与一路于斯共存。
申博宣传办公室一项主要任务,是陪同中外媒体拍摄上海建设成果。中央电视台四套《中国报道》栏目,来沪拍摄申博专题片,其中一个拍摄点,是从正在建设的卢浦大桥桥面拍摄规划中的世博园区。2003年6月通车以来,卢浦大桥早已成为连通浦东浦西的交通动脉。这座世界上跨度第一的钢结构拱桥,如一道永恒的彩虹飘落黄浦江两岸,又如一幅正弦函数图像,时刻标示着浦东发展的自变量和因变量。此次采风活动,第一站就是参观浦东开发开放展示馆。迄今改革开放四十年、浦东开发开放二十七年,确定地说,没有改革开放,就不会有浦东。因此,在大格局中,改革开放是自变量,浦东是因变量,但浦东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在经济、科技、文化、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创新创造,众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又成为自变量,带动更广阔领域的发展变革。
我陪着央视摄制小组乘小艇到达江面上的工作平台。建成后的卢浦大桥通体没有一个桥墩,建设时,却有数座直插江底的钢铁支架,用于运送建筑材料和施工人员。我们乘施工罐笼到达桥面,不是直达,中间还换乘了一次才到。
铁的栏杆,钢网铺成的桥面。小心翼翼地走在桥上,向脚下看,透过网眼,直视黄浦江心,不由得有些心惊。虽然确定安全无虞,依然小心翼翼。平时读书,喜欢“浩然正气”“天风浩荡”,更向往凭栏远眺,“把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慷慨深沉。到卢浦大桥施工现场才知道,真正浩荡的天风是怎么回事。栏杆更不敢去拍,却饱饱地放眼遍览黄浦江两岸,我知道,这样的机会,大约再不会有。
申博成功之日,距离今天已一十有六年。但那天的紧张、期待与欢庆,依然活跃在记忆中。前方代表团去了巴黎,按时差,大约北京时间晚上10点出最终结果。夜幕刚刚降临,我们便从市政府所在的人民大道步行到南京路步行街的申博成功庆祝现场。
南京路步行街南侧,搭起庆祝的舞台,可现场观众并不太多。节目已经开始,却是彩排。正式演出,要等申博成功的消息传来。我被分配的任务,是维护臧天朔乐队的演出秩序。第一百货大楼下,木头搭就一座两米多高的台子,臧天朔乐队在上面演出。有粉丝冲上来求签名、合影,就被站在梯子上的我拦住。臧天朔乐队卖力地敲着架子鼓,却没有唱歌,唱歌的,是主舞台上的演员们。人不少,有的不认识,记忆深刻的,是刘欢和廖昌永。
尽管是彩排,或者说暖场,且申博结果未卜,但大家演得都很认真。刘欢唱的哪首歌,我真忘记了,唱之前,刘欢说,我唱了两次奥运会、一次世博会。南京路上,一如往日繁华,并无太特别的气氛。廖昌永演唱时,台边试放烟花,有残火未尽,落在他的头上,却没有打断进行的歌曲,只有曲终下场时,他才抚摸头顶,看来,是烧疼了。后来,几次见到廖昌永,和他说起这件事,他却一点也想不起来了。我感觉,上海包括浦东能飞速发展,敬业精神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终于,胜利的消息出现了!中国成功了!上海成功了!突然的,不是成功的新闻,而是瞬间巨量增长的人!原来,各高校和区县来的庆祝人群都等在南京路步行街旁边的街道,坐在大巴车里。《解放日报》申博成功号外在人群中散发,鲜红的报头,映照着冬日里激动的心,温暖的脸。节目正式开始,但已并不是人们关注的中心……
我们在浦西庆祝,但所有人都知道,世博会最大的获益者是浦东,是浦东腾飞又一次伟大机遇。七年的等待,漫长而紧张。申博队伍解散,我回到原来的岗位。工作变动,居然又有机会参加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开幕式。
六年半之后,我在卢浦大桥眺望向往的世博园区,已成为真正的世博园。世博会举办,实实在在把浦东一大块地方推到全世界最高端的层级。七年不到,沧海难为桑田,浦东飞跃而起。至今,浦东开发开放二十七年,最高建筑,由20米的消防塔变而为632米的上海中心,高度,就是对面“万国建筑博览会”的总长度。东方明珠浪漫依然,将上海的声音和影像源源不断地发送到全球。上海开埠150年来,外滩是舞台,农村的浦东是看台,如今,浦东陆家嘴是中国经济最靓丽的风景线之一、无数创业者实现梦想的绝佳舞台。
2010年4月30日一整天,全上海都沉浸在世博来临的兴奋中。电视里反复播放申博成功的镜头,往事历历上心头。抽屉里的申博成功纪念牌已有些陈旧,上海包括浦东,只会越来越年轻。我也有些小确幸,既参加过申博成功庆祝会,又参加过世博会开幕式的人,估计不多,相隔七年,我能见证两场经典,是该感到幸运的。
飞碟型的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是世博会开幕式主会场。如果说外滩是西式经典建筑的展览馆,浦东就是现代最具创意和美感建筑的荟萃地。自东方明珠始,浦东仿佛现代建筑试验田,鳞次栉比而又千姿百态。无数人间奇迹,在这块一千平方公里的东海之滨展现。
魔力上海,魔力浦东,让世界惊喜。浦东奉献给世博盛会,奉献给世界和历史的,是富内涵气质、造型气势、风神气象之中国馆。移动的清明上河图,是宋代“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典范,令后人憧憬了一千年。而今,汴河已大化成连接东海、太平洋的黄浦江,骡马骆驼变身而为汽车、飞机、高铁,画中虹桥变身现代意义上的南浦、杨浦、卢浦等大桥。千年不变的,是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幸福的执着努力。
时间又过八年,2010中国上海世博会已嵌入历史,那个天气热、人更热的夏天,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里,“小白菜”们也都长大了。留给浦东的,还有已成经典的建筑和已成熟的广阔区域。再进中国馆,念着她的新名字,穿过近现代艺术精品的群阵,站到清明上河图前。依然灵动的光影,水波潋滟,市声悠然,两个世界级都市,在眼里和心里拼图。
(刊于2018年11月1日解放日报朝花周刊品艺版)
(责编:日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