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老年友好型城市,各国探索不止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杨瑛 时间:2018-10-28 点击:
北欧国家打造新型社区,英国推出“请坐”计划,中国创造社会服务机会
 
参与“老年妇女的共同住宅社区(Owch)”项目的老年人在制作艺术品。 资料来源:Owch官网

      裘德·蒂斯德尔是一名艺术顾问,今年60出头。一年前她刚刚搬进位于伦敦北部的一个新建复合住宅小区。这个小区由“老年妇女的共同住宅社区(Owch)”管理,目前已在德国、丹麦、荷兰和英国设立项目。住户年龄为50-90岁。

      “在英国,很多老年人没有什么选择,”社区创办成员之一的玛丽亚·布兰顿说。“三分之一65岁以上的老人独居,这会导致孤独和心理疾病,其中三分之二是老年女性。但她们并不希望住进养老院那样的机构,也不愿像上一辈人那样孤独终老。”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如何解决老年人的需求将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目前,全球有39个国家的700多个城市加入了由世界卫生组织牵头的老年友好型城市框架,旨在为老年人带来更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提供更高质量的生活。

      英国《卫报》近日刊文探讨了老龄化城市未来的出路,文章编译如下:

      智能化社区显神通

      Owch项目参与人、建筑设计师朱莉娅·帕克表示,打造这些新型社区的第一步就是为老年人建造新住宅,或升级现有住宅。“过去的观念是老年人退休后搬到郊区或沿海生活,但实际上更便捷的公共交通和基础设施让生活在城市成为更合理的选择。对老年人来说,住公寓也很有必要。”

      除了生活便利,帕克还提到,婴儿潮时期(1946年至1964年)出生的这代人对房屋设计更敏感。“这批老年人整体心态更年轻,对他们而言,这些特制的住宅可能是他们最后的度假胜地,因此他们会挑选最合心意的。”

      位于哥本哈根的欧瑞斯塔小区就兼具时髦和实用的特点。这个小区不仅可以满足高端需求,还为老年人提供政府补助。小区内由五彩斑斓的建筑构建起轻松、愉悦的公共空间。咖啡馆、理发店和牙科诊所等公共设施特意被建在底层醒目位置。小区内到处可见引路标志,每幢住宅入口处也经过特别设计,能让老人们轻松找到自家门牌。而在住宅内部,上世纪40年代的经典丹麦家具则带来家的味道。

      芬兰赫尔辛基的“智慧城市项目”也为老年人打造了类似的智能化社区。社区内供暖和照明设备可远程控制,智能厕所则能保证卫生状况并提高老人们的自理能力。住宅内装有顶置摄像头,以防出现中风等突发事件。带有特殊设备的马桶则可以通过尿液监测糖尿病。

      更包容的交通体系

      英国老龄化问题政策管理人乔·奥德曼指出,一个城市的整体环境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有很大影响,环境设计的好坏将决定老年人是宅在家里,还是走向社会。“步行可到的公共交通、平坦的人行道、可供休息的座椅、障碍物的移除、照明装置和公共厕所都很重要,能帮助老年人多在当地社区活动。”

      过去十年内,纽约市在距离医院和社区250米范围内新增了1500张长椅和3500个公交候车室。在英国诺丁汉,300家商铺和城市签订了“请坐”计划,为老年人和残障人士安排了特定的休憩区域。

      由于老年人较少驾车,公共交通成为一个老年友好型城市的重要标志。今年1月,英国一项研究在对1.8万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进行追踪后发现,免费公共交通可以降低老年人抑郁症的发生。英国慈善机构“老年人优化中心”负责人娜塔莉娅·特纳认为,老龄化城市需要更包容的交通体系。“好的交通可以帮助到每一个人,无论他们处于什么年纪,都能轻松抵达医疗、文化等公共设施,这样他们才能融入城市生活,保持独立,不与社会脱节。”

      很多城市,如美国华盛顿、西班牙毕尔巴鄂,已将提升公交系统建设纳入城市老龄化战略。提议包括培养公交司机服务老人的意识、保留公交站点和人行道数量、确保路程信息清晰可达等等。

      此外,一些项目正在设法让脚踏车成为老年人的出行新选择。在伦敦南部,残障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了改装后的轮椅式脚踏车,让老年人可以独立、舒适地骑车上路。另一个名为“自行车无界限”的组织则致力于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外出的三轮黄包车。目前,这种三轮车已遍布40多个国家。
 
      提升老年人社会参与度

      一个方便老年人居住的城市还要为老人们提供更多参与公共生活、同时也为社区服务的机会。有研究表明,适当参与一些有偿或志愿的工作将提升老年人的社会接触,也有益身心健康。

      在中国香港,针对老年人的就业实践项目通过就业集市和在线就业匹配等形式,帮助老人们在退休后继续从事弹性制的工作。

      专攻中国老年友好型住宅的建筑咨询师罗杰·贝特斯比表示,中国一些老年人退休后仍在从事城市景观美化工作。“一支老年大军正在为城市景观付出辛劳,而且通常他们的工作结果是高质量的。”

      曼彻斯特大学教授菲利普森指出,在未来,老年友好型城市的议题不应止于住房、基础设施和社会参与,还应当关注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全球性议题,因为这些恰恰对老年人影响最大。他还表示,随着社会不平等问题越来越严重,最终的冲击都将压在老年人身上。“可能出现的情况是,有很大部分50岁以上的老人还在租房子,三分之一的老人没有固定资产。城市化进程可能给这一辈人带来可怕的影响。”

      柏林就是一个例子,在那里,低收入家庭能负担得起的住宅被卖给私人开发商,导致租金上涨,很多地区的老年人租不起房。

      “我们需要出台政策来应对城市老龄化过程中的问题,”菲利普森说,“如果整体环境对低收入群体不友好,将会对老年人产生更大影响。城市建设不应将住房和城镇规划单独考虑,老年友好也应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美国高官又要和中国“死磕”?不妨先晾晾他们吧
    下一篇:习近平给民营经济再吃定心丸 民企当体会怎样的深意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