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的奔走----《三色土诗草》诗评

来源:上海知青诗剧社 作者: 高云凌 时间:2018-10-23 点击:
 
   《三色土诗草》诗书很精致,这是外表看起来腼腆内心却很强大的王建国诗作。“纵横我心是青青的阡陌”,王建国的诗文,是北疆之恋,知青文化之恋,共和国之恋。
    王建国生于军人家庭,从小就有深厚的爱国情结,他喜欢诗歌,在宁波路小学时就喜欢诗歌。后来69届“一片红”,于1970年4月到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公社曹集屯插队。田间地头,艰苦磨练,“亭亭小白桦,黑土养性情。”这时候他被黑龙江水浆养的诗歌,已经写得像模像样了。
     王建国诗性的火焰燃烧在身为知青的50年中 ,他对事物是有感而发,不做无聊之作。而选材全部是个人经历和感受。10年后他回到上海,进彭浦机器厂,离开黑土地了,还是牵挂依旧。他 “回望北国雪花白”,“浓眉明眸望江天”,此时驾驭诗歌已经轻车熟路了。
    他留给那片土地悠长的思念。发自肺腑的文字,差不多直抒胸臆一挥而就,没有什么雕琢的痕迹,看得出诗人的底垫不浅。很多读者以为他就是一位知青文化的活动家,是《上海知青》杂志能写卷首语的总编,殊不知他在华东师范大学图情系学习期间还和志同道合者成立了文学社团“浅草社”,也不知道他是笔耕不缀,多愁善感的知青诗人。实际上,也没有人用诗人的尺度衡量,把王建国看作是诗人。
    王建国的诗思就像溪流潺潺不息,没有轰轰隆隆,却足够释怀。几十年来,他热衷于开创的 “事业”热度不减,他的双脚丈量着走过广阔的土地,每天匆匆忙忙,为弘扬知青文化不知疲倦。立足上海怀揣知青,为天下之忧而忧,“当仁不让,使命在肩”,“知行天下,歌在当今”的家国情怀,能说底蕴不厚重吗?
   《三色土诗草》仅仅是选编后的140首。其中四言诗,五言诗,五古,七古,七言诗,律诗,词,自由诗,朗诵诗,林林总总,如珠玉散地,俯仰之间,随手拾来。
    诗书有3卷,卷卷有精品。
   
          卷一“三色土”,有诗46首,国际主义精神在兹,爱国主义在兹,知青精神满满。这些诗,是王建国“大雁谱写的蓝天乐章”,是让自己对“黑土的思念不再压抑”。
    不厚的书,从头看到尾,沉甸甸的,感觉到用语言无法称重。虽说是评诗,实则是在评人。友人跟笔者讲过,搞不懂王建国他何来这么宏大的爱国情结,何来像《祭黄帝陵》这样渊博厚实的笔力?王建国有点狡黠有点诙谐答曰:“家教好,信不信由你。”此事,在三色土卷的《中国远征军》主题展文献捐赠仪式致辞的里面,有只言片语,原来,他的父辈中,有远征军,有新四军,有志愿军和解放军:那是一支王姓家族抗战的大歌,一部王家用碧血丹心写就的汗青。这样的家庭背景,对王建国的成长、写诗写出豪迈气魄来,不能不说没有影响。
    王建国的爷爷在民国的时候闯关东,去过海参崴,与黑土地结下了缘分。大伯父王兆岭,在蔡廷楷19路军参加了著名的淞沪抗战,后在福建起义,加入新四军行列。二伯父王兆锷,是三野27军,为首批入朝作战部队,一直打到汉城(首尔),和在家乡荣成分别已15年的弟弟,时在二野12军35师任炮兵参谋的王建国的父亲在朝鲜奇遇,回国后在无锡河埒口驻防。
    王建国的父亲抗战时期属正面战场的国防部直属炮2旅,且是重炮部队,德国装备,转战湘鄂陕,后编入远征军。1949在成都起义,参加解放军35师在川东剿匪,表现突出,被保送西南军政大学,毕业后,又被部队选送海军,然部队援朝作战,他毅然归队,五次战役中在汉城胸部负伤,子弹一直在肺里没有取出来。医生说等老了肌肉组织松了,备不住一个咳嗽就把子弹头咳出来了。1953年转业上海,在华东建设工程局工作,这年,王建国出生。
      臧克家说过: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而王建国,一个懵懵懂懂的“69”届,还没有等到幻光出现,就被上山下乡的大潮卷到了黑龙江。然而,他不屈服于命运,他怀揣着报国的信念不改,为强健民族精神,知青精神文化行远,他开始为知青文化大声疾呼——写诗文!他的信念和父辈一样为新中国的红旗而热血喷张。正如他在重庆缙云山邓小平贺龙故居前的豪迈誓言:理想有传人/千嶂脚下踩。
    人常说诗言志,王建国诗歌没有一首不是言志诗,在《三色土诗草》面前,那些无病呻吟的“诗人”无法比肩。或许作为诗人,他不是最优秀的,但爱国的情操比屈子一点不差!这从大气磅礴的《知青组诗》可以略见一斑:“知青方阵击鼓前进/向着太阳向着光明”。这诗共8段,层层推进,步步登高,如同江河滚滚巨浪滔天来直白抒情:“我是图门江/我是澜沧江/我是黑龙江/我是乌苏里江/我是延河/我是逊河/我是乌苏里江/我是卡鲁伦河/我是塔里木河/我是青海湖/我是鄱阳湖/我是兴凯湖/我是博斯腾湖!”这是诗吗?不像是诗,却超过了诗的高度:他热爱这片三色土的感觉就是诗,“汗水为你洒/热血为你洒,”爱到了“生命你拿去!”
    王建国从来就没有依靠父辈光环做本钱,而是靠着自己的“不忘初心”的信念,在黑龙江脸朝黑土背朝天,练出了抗击高寒的精神!等他整理思路,放弃了其他的既得利益,靠着坚强的意志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倾其所有,与他的志同道合的伙伴,创建和发起很多人不能认可的 “事业”,研究起了知青精神。
  

 
   
    卷二 浦江潮,有诗38首。
    这一卷,是赤子情肠,是知青的未了情:“纵然我已两鬓飞霜/生命之酒依旧飘香/为有那不竭的清泉/永远流淌在我心田。”
    潮起潮落,“为了月亮” ;霞飞霞散,“为了太阳”,他的本卷序中说。
    改革开放40年,大潮涌起,潮起潮落,王建国的思想犹如江河推浪,跟着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飘逸着/丝丝缕缕织出一个爱的梦境。”
    王建国是一个感情深重的人,不过都被掩盖在淡然一笑中,实则在内心深处,还是有孤独的惆怅的空间与情愫。“在这感动的瞬间/夕阳中的你/请回眸给我力量”,这里面也是可以窥见王建国的内心深处的无奈,他的“你”,是冥冥中的精神支撑!
    潮水涌起,当年知青活动是方兴未艾,刚刚幕启,各种能人纷纷登上历史舞台。王建国有自己的主张,他不会跟别人争争讲讲。但瞧不起那些所谓的诗人,“有酒轻天下/无利不文章。”“桃李自成蹊/诗歌可佐餐”。 2008年,上海市崇明岛首届文化节诗歌专场,就是他排除众家“名人大腕”的质疑,与笔者和诗人王亚岗、周公正、孙向荣等6位知青才子策划了《真情岁月》诗歌专场演出,开了上海知青诗歌专场的先河。他在爱辉期间写的一首小诗《青青松树林》,还被笔者谱写成曲子演唱。这一场演出,备受折磨和困扰,此后无有再现,成为历史遗响。
   “枯树老藤齐努力/生命意志领风骚。”1998他发起组织爱辉上海知青联谊会,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
    “众人归去懒归去/广阔天地长相守”。1999年2004年他两次组团回访爱辉,了却大家的“第二故乡的情结”。
    王建国看起来内向,却时不时地在迸发出一些“醒世名言”来。他在《存在》说到“过去,确实值得反思;现在,无疑都是对的;将来,总有希望跟着:历史,或是这样写成。”2004年底他筹措资金,创办《上海知青》杂志。在自家的阵地上,写知青的大文章,几十篇精品卷首语,就这样被推出,才华也略见一斑。他问到“你可有众星嫉妒的灵感/雕塑出人类的自由风姿?”
     “街角的梧桐已过早地衰老/躯干已被修理得伤痕累累”,他是在说老树吗?不是,他是在叹息知青的人生。
    之后,长三角以及泛长三角知青文化研究会的抱团起势,连续19届的研讨会,一届比一届有深度,也把他的感受推到了酸甜苦辣的深处。这些知青活动,谁都不能否认王建国是淘第一桶金的人。他自己却写诗说:“问君今日志何酬/忍看一江春水向东流”。有悲哀有伤感有心酸有《残梦》。
    那艘穿行在惊涛骇浪中的知青巨轮,溅起的浪花泼湿了多少人的衣襟?眼界开阔了,视野更加地远了。王建国写到“总有退潮的时候吧,那是准备再一次爱的迸发。”
    他书写到“此行应和少年狂/无边秋色胜春潮。泛长三角知青文化研究会各地分会,知青之家各地颐养联盟,各地知青文化旅游胜地——王建国带着他的伙伴把共建单位的金字牌匾,亮堂堂地挂在很多地方,成为一道醒目的风景。有人开玩笑说:王建国的金字牌子无处不在!
    知青文化的巨轮,劈波斩浪,似鲸伏波,“我自天涯踏歌行”,“乘风破浪挂云帆”,而他的《上海知青》被作为最贵重的礼品,海量的信息,漂洋过海做使者,则成为沟通国内外读者的共同的情感桥梁。
  

    卷三 白桦林, 44首
    这一部分,收进了王建国在从1970——1978年的北大荒插队落户时期的部分诗歌。
    这些言志言情诗歌,以短诗为众,以朴实为特点,以真情实感为语言。
    有小鹰高飞“满天落霞不须归”“天涯何处不春秋”;
    有英雄情结“我以我血洒山川/萧飒长风为我歌”“陶然一笑尽风流”;
    有豪情壮志“猛虎奔向山林/我走向了社会”“谁共我/缚苍龙”;
    有无可奈何 “叹今生/惜流年”;
    有壮志凌云“望云中大鹏展翅/少年雄心/扬英姿勃发/再点风情”“将翔将翱”;
    有徘徊踟躇“青山只能远处望”“屯垦戍边志未酬”。
    看山是山,诗意盎然,“偏是血气冲颈时/最恨青鸟难寻觅”,这才是成长时期小青年王建国的真实相貌。
    没有兴安岭漫山遍野白桦林的“风姿动我心”,就没有王建国的“严寒无所惧”,所以才有“美丽山河/我愿做你的奴仆/顶礼膜拜/在你脚下/愿别抛弃你的孩子”这样的朴素感情。
    白桦林卷诗歌,是那个时期所有知青娃的百感交集,尽管比较青涩,作为写真集也就足够意思了。
    《三色土诗草》的骨骼不是一个人,而是赋予黑土地、 红土地、黄土地人格化的群体雕像,也是综合了知青们用青春的代价厚积薄发的感悟。
    王建国的故事有很多,拨开浮萍,也能看见清水;一册诗书,足见他的不泯诗心。
    我和王建国认识10多年了,对于他的作为,只是远远地看着,但是很敬佩。写上一点感受,不知道是不是诗评?抑或是“评王建国其人其事其诗尔”。
 
                   2018年7月11日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梦随风万里》书摘】: 13、羊绒衫绽放雪莲
    下一篇:【《梦随风万里》书摘】: 17、巍巍井冈山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