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家校微信群会取代传统家访吗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报道 时间:2018-09-02 点击:
无图说
调查说明
随着时代的发展,便捷的通信工具拉近了教师和家长的距离。一些传统的家校联系方式,似乎慢慢淡出视野。比如以往基础教育阶段常见的教师家访,在一些学校、教师,甚至是家长的眼里,被认为是明日黄花。
有人认为,应以即时通信工具诸如微信等与学生家长联系和交流,不少家长群就可以起到家访的效果。
对微信群替代教师家访,您有什么话要说?您认为在信息化的时代,家访真的可有可无吗?针对上述问题,解放日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KuRunData中国在线调研,选择在新学年开学之前,进行一项有关“家访”的调查。本次调查采用在线方式,样本总数600份,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300份;本科及本科以下学历300份,以70后样本为主。
调查显示,在600名受访者中有413名、占68.8%的家里有孩子正在上学,其中258名、占62.4%的人表示“孩子所在班级的教师进行过家访”。
近七成家长支持家访
家长是否希望或支持教师上门家访?调查中,有68.8% 的家长表示支持,并希望教师上门家访,25.7%的家长表示无所谓,另有5.5%的家长明确表示“不支持”。在支持教师家访的家长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家长的支持率高于平均数,达到73.3%。
问及原因,希望教师能上门家访的受访者中,有81.6%的表示,通过教师上门家访,能了解孩子在校情况,密切家校关系;63.4%的人认为,有利于和学校一起教育孩子;51.1%的家长说,平时没时间和老师沟通,上门家访正好可以多了解点情况;“可以沟通与老师的感情”也有49.6%的人选择。除此之外,也有受访者认为 “作为教师,家访是其基本工作职责之一”“家访是一项好的传统,不能轻易丢弃”;也有的受访者认为 “通过教师家访时的言谈举止,也可以对教师有更多了解”。
虽然反对教师家访的受访人员总体占比不高,但“反对”的理由却五花八门,在给出的8个多选项中,相对集中的一个理由是“现在的教师家访基本就属于走过场,这种为了完成任务的家访没多大意思”,选择这个理由的超过了半数,达到51.5%;其次,有30.3%的家长似乎不喜欢别人包括老师登门,因为“不希望家庭的隐私被人发现”。有意思的是,选择该理由的,尤以本科以下学历者为多;并列第三的有两项,分别是 “面对上门家访的教师,是不是要 ‘意思意思’,有点纠结”与“工作太忙,没时间接待老师”,都有27.3%的选择。选择“工作太忙”的,本科及以上学历者人数远高于本科以下学历。除此之外,家访形式过时了;现在的教师普遍很年轻,怀疑他们的家访能否起到真正沟通的作用;教师家访一般就是来告状,不想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家里经济条件不好,被教师看见了担心孩子在学校被“歧视”,也均有受访者做了选择。
多数人认为家访有益
600名受访者,在回答“您觉得教师进行家访,是否有益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这一单选题时,持认可态度者超过七成。其中,认为“非常有益”者有34.3%;认为 “比较有益”者有40.3%;认为“没啥意思,形式大于内容”者有13.7%;还有11.7%的受访者,则给出模棱两可的态度,认为“不好说”。
受访者认为,家访最明显的效果,是孩子学习主动性提高,且学习习惯有所改变;其次是思想状况有明显改变;第三,因为教师到家里来了,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无形之间对教师的亲近感增加了,少了疏离和畏惧,“孩子不再那么怕老师”;还有一点让不少受访者感觉是个惊喜:就是以往孩子特别是已上中学的孩子,回到家很少愿意讲学校里的事,但自从老师来家访后,这种状况也有些改变,有时会主动讲和同学之间的事情;有时也会议论下“××老师讲课速度有点快”“今天××同学被老师批了”等。
尽管认为家访对孩子成长有益的受访者不少,但是若给家长以主动选择,说出更喜欢用哪种方式与教师进行沟通,39%的受访者选择 “家访”;35.5%的受访者选择 “通过电话、网络等工具”;14.7%的受访者选择 “自己去学校主动与老师交流”;也有10.8%的受访者相对“自我”且对自己孩子充满自信,认为“无所谓,因为孩子的表现与是否经常和老师保持沟通没多大关系。”
家长希望通过上门家访与教师进行沟通,那么学生呢?调查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学生,你愿意老师来家访吗?”调查数据显示:50.3%的受访者明确表示“愿意”;33.2%的受访者表现出“佛系”心态,称“来不来家访不是学生可以决定的,随缘吧”;只有16.5%的受访者表示“不愿意”。一位受访者表示:记得小学二年级时,老师来家访,我妈向老师“告状”,说我晚上到点了就是不睡,当时我好害怕老师会骂我,没想到老师只是告诉我晚睡的坏处,“个头长不高”,从那之后,我便慢慢改掉了晚睡的习惯。“我觉得不是每个老师家访就是来打小报告的,老师只是反映学生在学校的情况,让父母更了解在学校的孩子,学校家庭配合,让孩子更好成长。”
微信群沟通会变得客套
虽然对教师家访这一形式认同者不少,也认为家访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益;但一个严酷的现实是,在回答“您觉得传统家访会被‘家长微信群’取代吗”这个单选题时,认为“会”或“不好说”者占比均为34.5%;“保持中立”者占14.5%;有16.5%的受访者表示“不会”。
不可否认,诸如微信群等在线即时交流平台,确实有及时、方便、快捷的特点。在微信群,教师会布置作业,通报孩子的在校情况,通知班级的相关事宜,有的教师甚至每天发一些孩子在学校的视频,让家长看到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家长有问题也可以在群里问,“隔空”对话很是方便。不过,有受访者认为,正是因为微信群交流方式的“隔空”,会让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交流变得生疏或客套,客套话多了,“掏心窝子”的话却少了,彼此的空间距离也随之疏远。
家长杨女士告诉记者:微信群再方便,也不能替代家访。群里那么多人在一起,说话肯定有很多顾忌;如果哪个孩子在校表现不好,在群里说重了怕家长脸面上挂不住,说轻了又可能不能反映孩子的真实状况;况且老师的精力也有限,不可能时刻关注每位家长的发言。如果每个家长都找老师“私聊”,老师也会“崩溃”。“所以,该家访的时候还得家访。”
家访是不是过时了?
假如您是教师,您会对学生进行家访吗?受访者在回答这一问题时,44%的人表示 “会”,47.5%的人表示 “会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来决定”,只有8.5%的人表示“不会”。
“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来决定是否进行家访”的确是教师们心里所想。吴老师十多年前作为引进人才从黑龙江黑河来到本市某区级重点初中任教。近一个月来,她一直在家访,“温比亚”台风来的那几天也没间断过,“因为接了个新班,开学前不走一圈心里不踏实。”尽管如此,对于是不是要坚持传统家访,她还是给出了理性答案:没必要过多纠结“去”还是“不去”,也不要去钻“家访是不是过时这个牛角尖”。就家校沟通而言,任何一种方式都有其优点与局限性。比如,微信虽然能通过语音、图片等多样化方式实现沟通,但也存在不能更深入了解的局限性,在表达情感上和涉猎的宽广度上都有限制;更主要的,是难以全面了解学生,特别是学生在家里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家庭情况,而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效果。
吴老师说,实地家访也有局限性。现在的老师不仅担任教学任务,还要忙教研等事务,每个学生家里去一趟,还得挑家长有空的时候,“时间真不够用。”但家访的显著优点,就是可以成为学校、老师、家长、学生之间温情沟通的“纽带”,有助于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她说曾经有位学生,在班里表现一直很活跃,成绩也不错,可中考前几个月人忽然变了,不愿和老师、同学说话,成绩也下滑。她给家长发微信,家长不回;打电话给家长,对方也敷衍了事,最后去家访时才发现家长正在“闹离婚”。她和家长开诚布公地谈了很多,希望大人之间再有矛盾也尽量不要影响到孩子,毕竟孩子即将面临升学考。这次家访后不久,她发现学生的成绩慢慢开始回升,情绪也稳定了不少。
教育部颁发的 《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中,要求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应建立健全家校合作育人机制,建立教师家访制度。也就是说,教育管理部门将“家访”作为义务教育中的一项“制度”固定了下来。对此,46.7%的受访者认为“有必要”;27.3%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保持沉默”;而26.0%的受访者认为“没有必要”。
事实上,家访“有必要”也好,“没必要”也罢,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应该明了家访并不是目的。新时代的家访,不能片面选择或放弃哪种家校之间的沟通方式,教书育人的终极目标,是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并通过正确的方式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毛主席时代为何没有“官二代”?让当今多少人汗颜!
毛主席与毛岸英 在毛主席时代,基本没有官二代之说,那个时候所谓的官二代...全根先:新时代仍要提倡尊老养老的优良传统
根据联合国国际人口学会对人口老龄化的定义: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美媒:拜登对华加征关税,美廉价商品时代走向终结
参考消息网5月20日报道美国《纽约时报》网站5月18日报道称,拜登对中国征收...波兰总理:“不是吓唬人,欧洲已处于‘战前时代’”
参考消息网3月29日报道据德新社3月29日报道,波兰总理图斯克说,两年多前俄...新时代思政课教学要在“讲道理”上下功夫
新时代思政课教学要在讲道理上下功夫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