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沃淞沪 勋昭千秋

来源:新浪网 作者:未名 时间:2015-08-13 点击:

 

阅读:5702015-08-10 22:00
X

眺望《淞沪抗战纪念馆》
在上世纪的中日两国战争史上,上海曾经是主要战场之一,在这里发生过两次震惊中外的战役,这就是1932年1月28日至3月3日的“一·二八淞沪抗战”和1937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的“八·一三淞沪会战”。这两次战役都以其激烈程度高、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而在历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2001年1月上海市政府在宝山的临江公园内建立了“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而这里就处在当年的宝山县城内,也是淞沪抗战的重要战场遗址之一。2014年8月24日,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名列其中。
在建馆后的十几年时间里,这处国内唯一的纪念两次淞沪抗战的纪念馆已经成为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唤起中华民族自强意识、凝聚海峡两岸民族情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无论从纪念馆的总体规模,还是对历史认识的系统全面程度,都透出了明显的不足。为了迎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更加全面反映淞沪抗战的历史面貌,上海启动了淞沪抗战纪念馆的改扩建工程。在这个过程中,由淞沪抗战纪念馆联手复旦大学、台湾政治大学等两岸主要历史学术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对两次淞沪抗战的史料进行了深入考证和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
新建成的淞沪抗战纪念公园
经过各方一年多的努力,改扩建工程目前已经临近尾声,即将在“八·一三淞沪抗战”78周年之际向公众开放。纪念馆改建后陈列面积由原来的500平方米扩展为1500平方米,展线长500米,展示内容将以“血沃淞沪”为主题,增加的各类史料、图片、实物等新展品约1000余件。同时经市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原“临江公园”也将更名为”上海淞沪抗战纪念公园”,以淞沪抗战纪念馆和临江公园“馆园合一”的模式,形成“一个中心、三个基地”,即淞沪抗战历史展示中心和淞沪抗战历史研究基地、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基地。
上海淞沪抗战纪念公园内景
带着先睹为快的心情,我于8月7日来到了刚刚落成的“上海淞沪抗战纪念公园”。与之前的单一纪念馆相比,如今新建成的以“淞沪抗战纪念馆”为核心的纪念园令人耳目一新,除了原来就有的纪念馆、纪念塔和纪念钟以外,又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其中最主要的亮点包括:
一、《历史之门》纪念雕塑
在纪念馆外的西南方向,新建了一组雕塑,取名为《历史之门》。这组雕塑使用的材料是石头和钢材的组合。主塑像由四个人物构成,包括三名处在战斗状态的士兵和一位参与战场救护的青年女性,配景是由钢板焊接成的四组不同几何形状的门型构架,好似战争废墟中的残垣断壁,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再加上一柄冲天的出鞘利剑,巍然耸立在历史的长河中,组合成了一座特殊的“上海淞沪抗战纪念碑”。
雕塑人物特写
这组雕塑以黑褐色的人物雕像与锈红色的钢板构架形成色彩上的反差,给人的视觉造成极大的冲击。同时,具有十足动感的人物雕像与不规则钢板构架形成的特殊效果又给人的心灵以强烈震撼!这一切都直接表明了当年淞沪抗战的惨烈与悲壮,仿佛又将人们带回到那场中国军民抗击日寇侵略的恶战当中!
二、《淞沪战歌》纪念墙
《淞沪战歌》
在淞沪抗战纪念馆主体建筑的东山墙外面,新建了一面“淞沪战歌”纪念墙。这座墙高约3米,长度约20米,具有花岗岩砌筑的效果。墙面上镶嵌着《淞沪战歌》的乐谱和歌词,歌词如下:
“机掩吴淞月,炮掀黄浦波。发扬我民族英威,扫荡敌人侵略的罪恶。
半夜火光中,那悲愤的杀声,正是我将士在冲锋肉搏!
一寸血肉,一寸山河!怎悲壮。
光荣的历史,千万劫,也难磨! ”
光荣的历史,千万劫,也难磨! ”
虎贲之师的战歌
《淞沪战歌》由罗家伦作词,黄觉非作曲。据考证,这首歌是抗日战争时期在贵州籍士兵中流传甚广的战歌,曾经于淞沪抗战时在宝山地区传唱,极大地激励了参战的黔军将士的战斗意志。黔军的“草鞋兵”在抗战中作战勇敢,被称为“虎贲之师”。歌中描绘了78年前国民革命军第102师从贵州驰援上海,并在吴淞口与日本侵略者大战的悲壮历史。不过随着淞沪抗战的失利和黔军将士的大量牺牲,这首战歌在之后的岁月里渐渐失传。2012年6月,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在贵阳地区采访抗战老兵时,意外获悉此曲的信息。后在原黔军102师少将参谋长杜肇华的外甥女罗勤的支持下找到了歌的词曲,这才使得这首战歌重新传唱。
激昂的战歌
当年的淞沪抗战虽然已经过去了78年,曾经被战士热血染红的土地早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战歌中“发扬我民族英威,扫荡敌人侵略的罪恶”、“半夜火光中,那悲愤的杀声,正是我将士在冲锋肉搏”、“一寸血肉,一寸山河”等词句,配上激昂旋律,悲壮中带着血泪,重新展现了淞沪抗战的悲壮场面。今天,当人们重新唱响这首战歌的时候,一定会对爱国将士视死如归的精神更加充满敬意。
看到这首战歌的词曲作者名字,我的心头不觉一震!罗家伦(1897—1969),那可是个大名鼎鼎的人物。他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是1928年在清华大学转为国立大学时的第一任校长。而黄觉非则应该就是那位新中国法学教育奠基人之一的法学教授。他们怎么会在那个时候联袂写出这首战歌,具体情况如今不得而知。根据史料,唯一可以推断的是,罗家伦在创作《淞沪战歌》时是在国立中央大学校长任上,那时他亲身经历了1937年8月15日日寇飞机对南京的大轰炸,中央大学也受到严重破坏,这一切让他对日寇的暴行恨之入骨!作为有觉悟、有血性的中国知识分子代表,他们能够拿起笔来谱写战歌应该毫不奇怪!
此外,在纪念墙的前面设置了一个浅浅的水池,水池中间安放着一座名为《结1937》的巨大雕塑:两个用一股股钢丝缠绕而成的巨大绳结从大地拔地而起,锈迹斑驳的钢身拧成一股,蜿蜒而上。这个巨大的绳结,寓意着在外敌侵略之时,全中国各方抗战力量同仇敌忾,一致抗战,拧成一个“同心结”产生出的巨大力量!《结1937》用凝结的力量与《淞沪战歌》融为一体,成为中华民族“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象征!
三、“无名战士”纪念广场
此次整修,新建了一处纪念广场,面积约8000平方米。根据仔细观察,明显感觉这处广场在创意和设计方面借鉴了世界上一些著名纪念广场的设计思路,产生出前所未有的效果。新建的广场处在原有的纪念塔和纪念钟之间的位置,在广场的中心地面上建造了一处可以点燃“长明火炬”的装置。而设置“长明火炬”则是对牺牲战士亡灵的最好祭奠形式,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红场、法国首都巴黎的凯旋门广场上都安放有“长明火炬”。淞沪抗战纪念广场的这具火炬装置取名为《汇聚》,由四组同心黑色大理石和褐色琉璃构成,象征中华民族以及全世界正义力量为和平事业汇聚于此,并作出巨大牺牲和贡献,最终迸发出熊熊的抗战胜利之火。
有“长明火炬”的地方一定会有相应要祭奠的墓冢,于是在纪念广场正对的缓坡上出现了几百个花岗岩石块。这些经过雕琢的石块呈不规则的方形,在石块的顶面都镶嵌了一个蛋形的不锈钢块。石块按照一道道浅弧线方式排列,远远望去,就像是密密麻麻的墓碑!但这些“墓碑”上并没有任何名字,“墓碑”下也没有墓葬。因此,我们权将这些石块看作是淞沪抗战牺牲的几十万将士的“无名冢”吧,这或许就是设计者的意图。在阳光的照射下,一块块花岗岩上的不锈钢闪耀着悠悠的亮光,让人觉得仿佛是那些无名烈士“死不瞑目”的悲愤目光,正在与后来者进行着跨越时空的无言交流,提醒人们牢记惨痛历史,珍惜他们用生命为我们换来的和平!

纪念广场的另外一个创意也非常值得一提,那就是在广场用花岗岩铺砌的地面上,镶嵌了几十块铜质铭牌,每块铭牌上分别记载着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著名战役或者重要事件。这些战役既有以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在敌后战场进行的战役,如“平型关战役”等,也有以国民政府所辖的军队在正面战场与日寇进行的战役,如“武汉战役”、“常德战役”等,还有发生在世界其它抗击德意法西斯战场上的著名战役与事件,如“马德里保卫战”、“奥斯维辛集中营”等。这样的创意一下子就将中国人民进行的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场与全世界反法西斯战场联系到了一起,突出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性、正义性!同时也释放出令人欣喜的信息,那就是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正在摈弃以往开始用开放、宽阔、公正的视野客观、全面地认识历史。
牢记历史,不忘过去
再过三天,我们将迎来淞沪抗战78周年;再过五天,我们将迎来日本战败投降70周年;再过二十三天,我们将迎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这些凝结着无数人“哭与笑”,记载着战争中“血与火”的日子里,当淞沪抗战纪念钟被敲响,当无名战士纪念广场上的“长明火炬”被点燃的时候,我们会在心里默默地告慰所有为国捐躯的抗日壮士们:如今的中国正在“富国强军”的民族复兴之路上阔步向前,中国人惨遭侵略者肆意屠戮的悲剧再也不会重演!你们流尽的鲜血换回了民族的觉醒,你们付出的生命赢得了今日的和平!安息吧,英雄!这正是:
圣火长明祭壮士,警钟敲响奠英灵;
血沃淞沪诚惨烈,勋昭千秋佑和平!

(2015.08.10)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闪光经历令人尊重 知青送别抗战老兵》
    下一篇:今天,八一三淞沪会战78周年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