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变奏曲

来源:上海知青网 作者:周公正 时间:2018-06-04 点击:
 

从武汉回来很久了,但总象有点心愿未了的,已是四次武汉行,每次的感受不一样,第一次是1967年8月的“七•二0”事件后,炎热、混乱,整个武汉是一个狂躁的火炉,耽不了几天,转道郑州餓着肚子回沪;第二次1976年春节前,阴冷,裹着一件“知青”棉袄,虽是萌生了初恋却冷得买了统舱船票,快走;第三次2011年参加一次知青会议,游游荡荡玩了几天,才算认识了一点武汉。
    武汉,用诗意的话说:一城秀水半城山,长江东去,汉水西来,龟蛇对峙,百湖连珠。今天站在汉口街头,除了高楼、人群、車流,就是繁华的街面店铺,只有看到长江东流水,才感到这是江城武汉。
  武汉,九省通衢,辛亥革命首义之地,曾经两度为“都”(北伐时期的“京兆区”,抗战时期的“战时首都”)。一个不仅有着风花雪月,更内蕴阳刚之气、翻滾时代风云雷电的城市。而留在人们俗语中的“九头鳥”,这次在武汉街景看到,大武汉精神:敢为人先,追求卓越。能明确公开宣示自已为“大”的城市不多,中国习惯是,老北京,大上海。那么武汉“大”在那儿?
  这次是参加中包的会展,属于退休工人蹭会,所以,上午参加了开幕式,吃了饭和包协的舒工直奔黄鶴楼。
        这是武汉新建的国际会展中心。规模之大,功能之完善,式样之时尚可能在中国也排得上号,但距中心城区路途之僻远也够可以,今后会有那么多的会议和展览来吗?
         黄鹤楼,天下江山第一楼,不但书法挥洒大气,敢这么自信镌刻勒石映入人们的第一眼?!有点“九头鳥”的气魄,怪不得来到武汉的人是要必登黄鹤楼。
进园门,循飞翠石阶拾级而上,步步登高绿树林中,秋深凉爽,游人不多,是登黄鹤楼的好时光。
  左首庭院紫竹苑,一付对联写出了妙趣:佳境时临共紫竹风前红莲雨后,幽杯自遣任白鹅闲戏黄鹤高飞。此处原为“东山小隐”,是清康熙年间湖北布政使徐惺构筑的隐居宅园,依山势高低错落隐现于山林之中,花树茜茂,甚是幽静清雅,是品茗小憩的好去处。
        穿过紫竹苑,沿着石道向上,就是黄鶴楼
         从黄鹤楼顶北望长江,一桥飞架南北,甚是雄伟壮观,何谈天堑?现是几桥横跨大江,天际彩虹,已是武汉人民大笔挥挥的小意思了。李白诗曰:古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見长江天际流。我俩是深秋登楼寻秋风,一片江城远朦胧了,只因雾霾隐見对岸晴川阁、江汉关,已不见李白诗中的“孤帆”“碧空”,倒是毛主席的“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乘有游人处”,倒还合符此景此情。
  转到楼顶迴廊南望白云阁,已是武昌城头不见大王旗,一片白云黄鶴之乡改天换地的繁华之景。黄鶴楼公园只是万色之中的一抹绿了,武昌在我印象中一直是武汉三镇中一个湖泊点点、宁静而散发着书院气的大学园区,現在却是高楼耸立、車水马龙的闹市区了。
 向下望:郢州城垣遗址,千禧吉祥钟,古铜顶,搁笔亭,毛泽东词亭 ••••••,绿道石阶,游人点点,安详而静馨。
  说到黄鹤楼楚天极目,给我印象更深的是历代留下的诗词佳句,那才是黄鹤楼的价值所在。唐诗人崔颢题诗《黄鹤楼》一名冠天下。
        读楼联助你名楼记忆,清代中兴名将、长江水师提督彭玉麟坐镇武昌,临调离时题联:心宽天地远,把酒凭栏,听玉笛梅花,此时落否?我辞江汉去,推窗寄语,问仙人黄鹤,何日归来。
       更有清陕西学士李联芳长联:数千年胜跡,旷世传来,看凤凰孤岫,鹦鹉芳州,黄鹄渔矶,晴川杰阁,好个春花秋月,只落得剩水殘山,极目古今愁,是何时崔颢题诗,青莲搁笔。一万里长江,几人淘尽,望汉口斜阳,洞庭远涨,潇湘夜雨,云梦朝霞,许多酒兴诗情,仅留下荒烟晚照,放怀天地窄,都付与笛声缥缈,鶴影蹁跹。
        悠悠诗句,繁华天地,苍茫世界,怎不使人感怀多多,俱往矣,今朝三楚儿女主沉浮。
下楼漫步石阶,绿荫丛中,过往游人,再怎么样,都会使你好心情。
  三楚一楼,点睛之题额。我也来充一下:一城一楼一牌坊,有缘无缘四相会;適仙搁笔留佳话,背影黄鹤楼诗情。
  大牌坊前的胜像宝塔,修建于元代至正三年,为威顺王宽彻普化太子建,用于供奉舍利和安藏佛教法物的喇嘛塔。塔型雅致,座,瓶,相轮,华盖,宝顶浑然一体,色奶白庄重持稳,浓厚的端庄美,忍不住驻足仰望,摄影留念。
《崔颢题诗图》浮雕,图像雕绘崔颢在云霞缭绕间,长袖飘逸、峨冠博带、瀟洒挺抜,运笔赋诗《黄鶴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一诗千古绝唱,连诗仙李白见诗也不题诗黄鹤楼,留下“楼未起时原有鹤,笔从搁后更无诗”的文人相亲佳话。
走在山坡绿荫道上,无论年少人老都该有这样的漫步悠然心。
峰回路转又一池,廊亭、苔道、垂柳、殘荷、湖石••••••,有一点江南庭院的情趣,但给人印象的倒是周边的碑廊增添了湘楚文化的人文之情。
手机真好,摄下一幅幅诗碑,是留念更是习帖,加上好诗文,不虚此一游。
诗曰:孤云迢递恋滄州,对酒梨花对白头。南陌送归車骑合,东城怨别管弦愁。青油幕裹人如玉,黄鶴楼中月并钩。君去庾公应借问,驰心千里大江流。人在黄鹤楼诗送友人的心情就是不一样——驰心千里大江流。
诗,书法,美景,三美合一,浓浓的文化气息。
碑廊、太极、红衣人,不一样的风情和氛围。
武汉街头:银杏,金黄;秋枫,火红。
走出纪念馆留影纪念,应该向先辈们致敬!
晚餐是在户部巷美食街吃的,武汉的美食小吃令人印象深刻,上海讲讲海纳百川,美食吃差矣。
第二天,在刘晓航教授和万学工学者陪同下参观了武汉大学,这座中国百年老校、也可说中国最美的大学,整座洛伽山就是校园,而面对碧波鳞鳞的东湖水,能在里面读上四年书,就是再笨的人,薰淘四年也是会知书达理的,所以背影着武大标志性老校部建筑,面对校园操场留下一张纪念照。
武大最有名的樱花大道边的老校舍,登上百级台阶就是武大图书馆,设计者可谓独具匠心而用苦良心。七十年前,这儿曾流下学子爭自由、民主和平等的热血。67年8月曾在这儿住了一周,七年前又来看了一次,今天走在同样的石阶,记忆依旧,却感受有点不一样•••••••
这是登上最高石阶看樱花大道,可难闻学子的读书声了。
武大图书馆,心中的圣地。
留个影,留下遗憾,留下心境。
洛伽山林中十八幢楼,据说当年都是资深老教授住的,头儿是无缘住的,今天大都空着,衰败了,有几幢整修好了,挂着暧昧的研究样公司招牌,但是,大家都懂的,挂羊头。这是在周恩来抗战初期曾住过的小楼前留影。
这是蒋介石和宋美龄抗战初期来武大视察军官训练团时曾住过几天的“半山庐”,和刘教授和万学者的庐前留影。
武大是个藏龙卧虎之地,这是李达故居,(现是校统战部办公室)作为中共一大代表、著名哲学家、武大校长,历经坎坷,令人唏嘘。所以,特来瞻仰,以致敬意。
从校舍顶上看樱花大道,图书馆傍的银杏树下,虽是初冬,没有寒意,一片金黄,彰显着武大的沧桑和辉煌。
某人捐赠建的武大美术博物馆正在举办的新四军第五师画展,
馆前却默默摆放着十几位进城打工者的大幅劳动照,我们都认为自己也是低端劳动者,所以都和这些进城的低端打工者合影。
下午,去了东湖宾馆,一座深藏在武昌闹市中的美丽园林,一面临湖,异常幽静,不見游人,我们是驰车直放园内,有点充“阔”才进得来。
我们冲着看看毛泽东住处才来的,从1953年2月至1974年10月,毛泽东曾先后44次下榻东湖宾馆,短则十天半月,最长一次达半年之久。美丽的东湖之滨,成为毛泽东除北京中南海之外居住次数最多、时间最长的地方。毛泽东在此处理党和国家大事,关注世界风云,接见外国首脑、政要和国际友人,纵论天下大势,赏园咏梅并暢游长江,有湖北“中南海”之美誉,特别是在中国现代史上留下多次不可或缺的“黄鶴楼”逸事奇跡。
据说毛泽东喜欢的梅园,他总是坐在梅树下的藤椅上思考••••••••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梅岭环境优雅、幽静。
毛泽东曾坐过的地方,我们都坐在围台上留影,沾沾灵气。
东湖之滨,,林荫小道;一湖碧水,天清气爽;半亩殘荷,水榭静寂。
浩之苑水榭,静无一人。
走在高耸水杉林掩荫的小道上,天是那么高,湖是那么阔,景是那么静,空气是那么清新,人是那么轻松。'天地养人,宠辱皆忘。
湖对面半島武汉会议中心址,万学者介绍原是歌唱家周小燕家的私家花园,新中国成立之时,她父亲捐赠给国家、给了武汉人民。时光荏苒,今天却是多少国土成了私家花园,世事无常焉。
游艇,4千5租一次,我们只能笑着安慰自己说,下次来乘游艇。
我们出东湖宾馆来到东岸边公园。
找了一个茶室,洁静而又典雅,茶妹添着茶,聊着天,听晓航教授说茶道,还真喝出点味道了。
过西陵长江大桥,迎面是三峡人民欢迎你。
三峡大坝远眺
浩渺峡湖,波澜不惊。
高峡出平湖,雾浓阳未来;桃蕊点点红,三峡春已到。
回宜昌的江轮上远朓两岸风光,万千三峡人家,未闻猿啼声了。
宜昌,就是古代的夷陵,那么多惊心动魄的故事就发生在这块土地上。三国时,刘备被火烧连营,一败塗地,就在這儿。1937年,中国的克顿尓刻——宜昌大撤退,为中国抗战的最后胜利抢得了工商业经济物资的西运四川。俱往矣,还看宜昌一个新兴城市的新貌。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中国游客泰国海底漫步溺亡获赔偿
    下一篇:龙虎山衢州游组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