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近70年,原哥伦比亚总会本周开放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戚颖璞 时间:2018-05-23 点击:
地处新华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孙科别墅将进行新一轮修缮这次暂不开放
融合了多种建筑风格的孙科别墅。 戚颖璞 摄
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原样。 (资料)
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原样。 (资料)
本周五,延安西路1262号“上生·新所”将正式对外开放。消息一出,平日不起眼的小小入口,吸引不少市民好奇张望,封闭近70年的“神秘空间”要开放了!
延安西路1262号地处新华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在历史上扮演过多种角色。近百年前,它是供外籍侨民休闲娱乐的哥伦比亚总会; 近70年前,它变身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著名建筑设计师邬达克设计的孙科别墅也坐落其中。这座花园洋房是孙中山之子孙科的旧居,因此得名。此前,这片街区一直不对外开放,如今它将变身为7×24小时开放的活力街区。
在上海,从2014年开放的“爱马仕之家”、“绿房子”吴同文住宅,到去年开放的“荣宅”、宝庆路3号,依托城市更新获得新生的老建筑引发关注。同时拥有文物保护单位、优秀历史建筑、保留建筑三种保护等级建筑的延安西路1262号,因其独特历史“基因”备受瞩目。如何更新?如何再生?记者提前进入园区探访。
13栋建筑年龄跨度数十年
“上生·新所”总占地约4.8万平方米,一期开放近半,建筑年代和风格各不相同。翻开园区规划图纸可以看到,用于记录建筑年代的颜色多达8种,即将开放的13栋建筑年龄跨越数十年。
一栋别致的辅楼将整个园区划分为东西两种不同风格。东侧树木葱郁,幽静古典。从番禺路入口走进,迎面是一栋花园洋房——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上海市第一批优秀历史建筑孙科别墅。由于孙科别墅还将进行新一轮修缮,此次暂不对外开放。
孙科别墅建于上世纪30年代,融合多种建筑风格:红砖瓦、平缓屋顶是西班牙风格;多变的窗框是巴洛克风格,有平拱、圆弧、尖圈拱等; 屋顶上的烟囱又是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孙科别墅占地不到400平方米,其余7000多平方米全是花园,是典型的中式庭院。孙科别墅内部的精美程度不输外观。白墙上有不少尖拱和圆拱设计,楼梯和护墙全是柚木制成,护墙上的花纹细腻多样。
穿过辅楼,别有洞天。西侧园区敞亮宽阔,建筑类型更加多元。建于上世纪20年代的哥伦比亚总会中的乡村俱乐部,是园区的“元老”,属于西班牙风格,红屋顶、圆拱门。一楼大厅有很多曲线优美的螺旋柱,宽敞的室内曾被分成保龄球馆、桥牌室、台球室等。在其周边,是上生所迁入后陆续新建的数栋生产科研大楼。最有名的莫过于麻腮风生产大楼。它建于上世纪60年代,8层高,彼时是长宁区第一高楼。这座德国包豪斯风格建筑,外观简约,窗户尺寸较小,工业风格浓郁,由郭沫若之子、著名建筑设计师郭博设计。据介绍,未来,园区内还将竖起三栋全新的当代建筑,和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相距近百年。
为每栋建筑定制更新措施
2016年,上生所主动腾退厂房,上海万科全面接管园区,为每栋建筑量身定制更新措施。
“园区内的历史建筑价值极高,更新改造要‘修旧如旧’。”上海万科“上生·新所”项目设计负责人陆言清说,仅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的拉毛墙面修复就耗费两至三个月时间。“拉毛”是老洋房中常见工艺,手法极其考究:黄沙、水泥的配比,“拉毛”的时间、力度都会影响效果,必须找经验老到的施工师傅来操作。为了呈现原有效果,现场工作人员甚至找了一堵白墙做试验,反复尝试了几十遍。
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旁的海军俱乐部内,有个全上海罕见的“英制”露天泳池,水质澄澈湛蓝,与泳池边的彩色马赛克地坪、马赛克标识泳道相互衬托。马赛克地砖至今已有数十年历史,仍光艳如新。这里一度成为外籍侨民和上生所员工家属夏天最喜欢的娱乐场所。施工队驻场后,一名上生所老员工指着泳池浅水区旁的封闭墙面说,墙里面有动物雕塑。施工队小心翼翼开凿,果然在墙里面发现羊头雕塑。据史料记载,这颗精美的羊头雕塑百年前曾是泳池的喷水口。
为迎合建筑使用需求,园区不少建筑都进行了现代化改造,改动尺度各不相同。作为保留建筑的麻腮风生产大楼被注入商业办公功能,但窗户尺寸小,不利于采光,建筑设计师便将朝南的窗户部分扩大,外观更现代。最独特的是海军俱乐部原体育馆,大而空旷的空间曾是上生所培养基车间。设计师将上生所留下的痕迹全部保留,改造为公共秀场。墙壁上的蒸锅设备被巧妙地改造为空调出风口,这些现代设备很隐蔽,只有凑近才会发现。
开放为主,弱化商业功能
随着城市发展步入存量时代,上海有大量老建筑、老厂房需要改造再利用。如何在保护历史建筑文脉的基础上,实现对老街区的功能再造,成为当前城市发展的新课题。
“城市更新项目,既要延续历史文脉,又要赋予其适合时代和未来城市发展的使用功能。”万科集团高级副总裁、万科上海区域本部首席执行官张海说,“上生·新所”从设计之初就考虑到公共性和开放性,尤其是市民关注和喜爱的历史建筑将以开放为主,尽量弱化商业功能。未来的“上生·新所”将打造成以文创产业为核心的城市客厅,它更是一个城市更新社区。社区的活力,应该来自于满足公众需求的产业布局。
据介绍,“上生·新所”项目中,保护等级相对较低的建筑陆续植入新文化、新媒体等业态。经过严格筛选,目前入驻园区的20多家商户,包括著名联合办公品牌、知名影视特效公司等,出租率近90%。同时,引入餐饮、文创艺术、娱乐健身等生活配套。
华建集团历史建筑保护设计院常务副院长卓刚峰认为,“上生·新所”在城市更新过程中植入的新功能,符合时代需要,能带动整个园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和影响,有助于营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延安西路1262号地处新华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在历史上扮演过多种角色。近百年前,它是供外籍侨民休闲娱乐的哥伦比亚总会; 近70年前,它变身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著名建筑设计师邬达克设计的孙科别墅也坐落其中。这座花园洋房是孙中山之子孙科的旧居,因此得名。此前,这片街区一直不对外开放,如今它将变身为7×24小时开放的活力街区。
在上海,从2014年开放的“爱马仕之家”、“绿房子”吴同文住宅,到去年开放的“荣宅”、宝庆路3号,依托城市更新获得新生的老建筑引发关注。同时拥有文物保护单位、优秀历史建筑、保留建筑三种保护等级建筑的延安西路1262号,因其独特历史“基因”备受瞩目。如何更新?如何再生?记者提前进入园区探访。
13栋建筑年龄跨度数十年
“上生·新所”总占地约4.8万平方米,一期开放近半,建筑年代和风格各不相同。翻开园区规划图纸可以看到,用于记录建筑年代的颜色多达8种,即将开放的13栋建筑年龄跨越数十年。
一栋别致的辅楼将整个园区划分为东西两种不同风格。东侧树木葱郁,幽静古典。从番禺路入口走进,迎面是一栋花园洋房——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上海市第一批优秀历史建筑孙科别墅。由于孙科别墅还将进行新一轮修缮,此次暂不对外开放。
孙科别墅建于上世纪30年代,融合多种建筑风格:红砖瓦、平缓屋顶是西班牙风格;多变的窗框是巴洛克风格,有平拱、圆弧、尖圈拱等; 屋顶上的烟囱又是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孙科别墅占地不到400平方米,其余7000多平方米全是花园,是典型的中式庭院。孙科别墅内部的精美程度不输外观。白墙上有不少尖拱和圆拱设计,楼梯和护墙全是柚木制成,护墙上的花纹细腻多样。
穿过辅楼,别有洞天。西侧园区敞亮宽阔,建筑类型更加多元。建于上世纪20年代的哥伦比亚总会中的乡村俱乐部,是园区的“元老”,属于西班牙风格,红屋顶、圆拱门。一楼大厅有很多曲线优美的螺旋柱,宽敞的室内曾被分成保龄球馆、桥牌室、台球室等。在其周边,是上生所迁入后陆续新建的数栋生产科研大楼。最有名的莫过于麻腮风生产大楼。它建于上世纪60年代,8层高,彼时是长宁区第一高楼。这座德国包豪斯风格建筑,外观简约,窗户尺寸较小,工业风格浓郁,由郭沫若之子、著名建筑设计师郭博设计。据介绍,未来,园区内还将竖起三栋全新的当代建筑,和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相距近百年。
为每栋建筑定制更新措施
2016年,上生所主动腾退厂房,上海万科全面接管园区,为每栋建筑量身定制更新措施。
“园区内的历史建筑价值极高,更新改造要‘修旧如旧’。”上海万科“上生·新所”项目设计负责人陆言清说,仅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的拉毛墙面修复就耗费两至三个月时间。“拉毛”是老洋房中常见工艺,手法极其考究:黄沙、水泥的配比,“拉毛”的时间、力度都会影响效果,必须找经验老到的施工师傅来操作。为了呈现原有效果,现场工作人员甚至找了一堵白墙做试验,反复尝试了几十遍。
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旁的海军俱乐部内,有个全上海罕见的“英制”露天泳池,水质澄澈湛蓝,与泳池边的彩色马赛克地坪、马赛克标识泳道相互衬托。马赛克地砖至今已有数十年历史,仍光艳如新。这里一度成为外籍侨民和上生所员工家属夏天最喜欢的娱乐场所。施工队驻场后,一名上生所老员工指着泳池浅水区旁的封闭墙面说,墙里面有动物雕塑。施工队小心翼翼开凿,果然在墙里面发现羊头雕塑。据史料记载,这颗精美的羊头雕塑百年前曾是泳池的喷水口。
为迎合建筑使用需求,园区不少建筑都进行了现代化改造,改动尺度各不相同。作为保留建筑的麻腮风生产大楼被注入商业办公功能,但窗户尺寸小,不利于采光,建筑设计师便将朝南的窗户部分扩大,外观更现代。最独特的是海军俱乐部原体育馆,大而空旷的空间曾是上生所培养基车间。设计师将上生所留下的痕迹全部保留,改造为公共秀场。墙壁上的蒸锅设备被巧妙地改造为空调出风口,这些现代设备很隐蔽,只有凑近才会发现。
开放为主,弱化商业功能
随着城市发展步入存量时代,上海有大量老建筑、老厂房需要改造再利用。如何在保护历史建筑文脉的基础上,实现对老街区的功能再造,成为当前城市发展的新课题。
“城市更新项目,既要延续历史文脉,又要赋予其适合时代和未来城市发展的使用功能。”万科集团高级副总裁、万科上海区域本部首席执行官张海说,“上生·新所”从设计之初就考虑到公共性和开放性,尤其是市民关注和喜爱的历史建筑将以开放为主,尽量弱化商业功能。未来的“上生·新所”将打造成以文创产业为核心的城市客厅,它更是一个城市更新社区。社区的活力,应该来自于满足公众需求的产业布局。
据介绍,“上生·新所”项目中,保护等级相对较低的建筑陆续植入新文化、新媒体等业态。经过严格筛选,目前入驻园区的20多家商户,包括著名联合办公品牌、知名影视特效公司等,出租率近90%。同时,引入餐饮、文创艺术、娱乐健身等生活配套。
华建集团历史建筑保护设计院常务副院长卓刚峰认为,“上生·新所”在城市更新过程中植入的新功能,符合时代需要,能带动整个园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和影响,有助于营造更好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