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不必我在,我要为理想奋斗——追忆杨晓沪

来源:葛元仁 作者:葛元仁 时间:2018-03-29 点击:


      2015年4月13日,从“三好合作社”微信群中获悉杨晓沪于当日凌晨去世,我心里非常难过。
 
      对于杨晓沪的名字和事迹,我最早是从上海知青办的《黑土情》杂志上知道的,而真正认识他还是在2013年11月召开的中国农业合作社首届论坛上。那天,他在发言中几乎是以一种悲愤的语调,将农业生产各个环节攫取农民利益的“三把刀”一一道来:第一把刀是农资,包括种子、化肥、农药以及农机配件。每到播种、施肥、除草的季节,所有的农用物资价格暴涨,以黑河地区2012 年玉米种子为例,1 斤种子从20多元被经销商炒到50 多元。化肥和农药也是花样年年翻新,价格年年提升。第二把刀是农机,一些所谓现代农机合作社,拿了国家的巨额补贴,不仅不用心为农民服务,反过来把农机当做赚钱的工具。当地的“农机合作社”不允许他请价格合理的农机来耕地,甚至采取挖断道路的方法阻止农机进村,强迫以高价向农民收取耕作费用,变相增加农民负担。第三把刀是卖粮。粮贩子想方设法对卖粮农民的粮食水分、杂质、重量压价和克扣。而农民自己去卖粮,则要冒着严寒在粮库门口排几天几夜的队。“农民辛苦一年,汗珠子摔八瓣,还得看老天爷的脸色,好不容易收获一点粮食却要被这‘三把刀’刮走将近50%的利润,这就是当今农民的无奈。”他愤愤不平地说。
 
      2014年8月我去黑河时,受《中国梦.知青情》工作组和《黑土情》杂志社的委托,专门去看望他,了解他的身体状况和他办“三好合作社”的过程,他带我参观了“三好合作社”,和他谈了一下午。从他的发言和与他的交谈中,我看到了一个理想、信念坚定,有思想、爱学习,有实干精神的知青;一个不尚空谈,用实际行动改造世界的知青。
 
      当年杨晓沪在农村当生产队长,把每个劳动日的分红值从四角多提高到了两元多,比城里人的收入都多,生活水平也高。这次,他本来是回村养病的,但发现农民现在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比他当队长的时候低了许多,在农民的要求下,他挑头办起了合作社,因为事实告诉他农村只有走合作化道路,才能实现共同富裕。
 
      为了解决购买大马力拖拉机又无法贷到款的情况下,他不仅发动农民群众集资,还请上海知青援助。150万元的购机款,知青们的集资达到了一半,而其中他出资最多。现在合作社有了买1354拖拉机一台用于整地,704拖拉机一台,554拖拉机一台用于播种、中耕和打药,3.5米旋耕犁一台,四行播种机一台和六行播种机一台。能够满足5000亩地的耕地、播种、收割的需要了。
 
      我问他合作社发展情况。他告诉我,第一年的时候他就给所有土地上了保险。当时社员们不理解,也不愿意出钱投保,他就自己出了全部7000元的保费。没想到当年遭受涝灾,庄稼几乎绝收,因为他们投了保,保险公司赔付了35万元,保证了农民生活。

 
 

      合作社办起来之后,邻村的一个种田大户也主动加入了进来,而且合作社解决了村里几户孤寡老人的生活问题。
 
      我问他,过去这里是否种小麦。他告诉我,过去是种小麦。现在种玉米是因为玉米抗旱,而小麦需要按季节浇水。过去前面有一个水库能够引水浇麦,现在由于集体经济解散了,引水干渠淤塞没人管,没有水了,只能种抗旱的玉米。说到这里,他感慨地说,这样的状况值得反思。
 
      我随着他到村支部书记和会计家,听他们对下一段工作的安排。同时了解到杨晓沪一个人独自生活,乡亲们不时地给他送菜。因为村里冬天很冷,无法取暖,他去附近农场租了有暖气的房子居住。他带着我去了机库看他们的拖拉机,开着他的越野车围着合作社的地转了一圈。
 
      在车上我看到他在方向盘上装了一个把手,就奇怪地问他为什么装把手。他告诉我,4月份他有一次轻微脑溢血,一只手还没有完全恢复,为了驾驶方便就安装了一个把手。听他这么说,我心里一紧,因为他患有肝胆多毛孔囊肿,而且医生告诉他,即便有适配的活体,也只有5年存活期。我问他身体情况,他淡淡地说,黑河市医院现在能够抽囊液了,实在不行了,就去一次,没事的。平静的语言后面是一颗那么坚强心!
 
      他看我很不放心他的生活,就开车把我带到了他租住的房间。屋里除了睡觉的床,放电脑的桌子,吃饭桌和几个凳子外什么也没有。看着屋里简单的陈设和站在那里穿着普通衣服,笑嘻嘻的杨晓沪,我突然想起了毛主席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的题词“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这一切不正是反映了他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人生的追求——不考虑个人得失,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今年春节前,我打电话祝他节日快乐,问他是在上海还是在村里,他说还在村里。问他合作社去年收成情况,他告诉我,大丰收。每垧地的收入10000多元,而办社前只有3000多元。从他兴奋的话语中感受到他把乡亲们的欢乐当作是对自己最高的奖赏。
 
      今年3月份,我打电话问他合作社的情况。他告诉我,黑龙江省已经发文把“三好合作社”列入了“规范合作社”,能够享受有关扶持的优惠政策。自己一定要为“三好合作社”争回“规范合作社”的荣誉,使合作社今后能够享受更多的优惠政策,更好地发展。
 
      我是多么希望听到他成功的消息!然而等来的却是他去世的噩耗。
 
      几天来,一个问题一直萦绕着我。杨晓沪,一个红军的后代,本来可以像有些人那样,利用父辈的光环在上海过上优越的生活,为什么要拖着有病的身体,回到曾经插队的贫困农村,帮助与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农民?为什么在明知坚持下去可能碰得头破血流,甚至搭上性命,还要坚持?
 
      唯一可以解释的是,他在毛主席号召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中真正把自己融入了农民群众之中,与农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把曾经和自己同甘共苦农民的利益放在了第一位。他明白,如果退却就意味着弃农民的利益不顾,辜负农民的期望。正如他自己说的:“能在有生之年为农民做点实事也值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本质不就是为了劳苦大众的利益吗?他为了这个事业,用自己的生命拼搏到了最后一刻!这和无数革命先辈为了人民的利益抛头颅,洒鲜血不是一样的吗?他是一个实践了入党誓言的优秀共产党员,是一个继承了革命先辈遗志的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
 
      杨晓沪同志永生!
 
当年下乡干革命,广阔天地献真情。
年逾花甲再返乡,带领农民奔小康。
道路坎坷不畏惧,意志坚定向前进。
信仰坚定不动摇,鞠躬尽瘁为人民。
 
 
山西插队北京知青葛元仁
 2015.4.16
 
(本网站有删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深情回忆 50年前上海赴黑龙江小分队火车旅途上给马克思过生日
    下一篇:杨晓沪:一个退休知青的农民情结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