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歌——难忘的中学生活

来源:原创 作者:蒋振宇: 时间:2018-03-21 点击:

五十一中学是文革以前上海仅有的三所五年制中学之一,总共只毕业了两届五年制学生。作为我们,1961年能考上五十一中学,并在三年后经过筛选,被淘汰了一半人,而幸运地留了下来,以五年的时间完成了六年的学习任务。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这批人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当时五年制毕业的65届学生升学率还高于我校同年六年制毕业的学生)。1966年中学毕业至今已过去了40年,我们这一些人都已逐步步入老年时代,不由得常回想起过去的岁月,而在五十一中学度过的中学时代是我生活中开心而难忘的日子。
 
一、 五十一中学教会了我怎样学习



图注:66届高中毕业40周年回母校,部分同学合影留念

我家在徐汇区的长乐路,对马路就是静安区。我小学是静安区陕西南路小学,而五十一中学是徐汇区的,小学毕业时要考五十一中学是隔区考。当时考初中是各区自己出考题,所以我们作为外区生,要想考当时是市重点而且是五年制的五十一中学是有风险的。据说当初考的人特别多,数学一定要100分,再比语文。我是抱着搏一搏的想法,填了五十一中学。但我拿到五十一中学录取通知书,戴上“上海市第五十一中学”的校徽时,那个高兴劲就别提了,路人都会露出羡慕的眼光看我们,我们自己仿佛也变得高人一等。

考入五十一中学的同学,大多在小学里担任干部,当大队长的也有一大串,不要说我们那些当中队长的。初中时,我什么长都当不成,只当上了几何、代数课代表,自嘲是“鸡蛋(几、代)长”。当时我也十分喜欢这个工作,我负责出那个“学习园地”,每日一题,我从课外参考书上找些难题写在黑板上,大家下课后都会一起讨论。有的几何题很难,为了证明出来,有时会想好几天,晚上睡在床上也会想。当能解出难题时,那个得意劲就别说了。我从小学起,老师常批评我自高自大。我不服输,总喜欢和别人比。到了中学,我也想争第一,喜欢和男生比,想比别人先做出来。老师喜欢我聪明,但也批评我不要骄傲自满。
我喜欢读书。常常会在假期里把下一个学期要教的书借来看,事前先预习。那时天热没有电风扇,我记得我总是一边摇着扇子,一边看书。放假时,我会突击一、二个星期,把假期作业全做完,然后看新的教科书、参考书。那时候学校搞教改,提倡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我们搞了许多课外兴趣小组,张嘉荃老师是化学老师,她上的课我们都喜欢听。她要我们动手动脑筋,我记得在她的指导下,我们自己制成了葡萄糖。
读书是我的爱好,我从来没感到读书苦,反而在课余时间找来许多参考书看。我们那时候没有人请家教,父母也用不着每天来检查我们的功课,我们的学习都是自觉的。我和袁哲明从幼儿园起就是同学,一起读小学考初中,直到高中毕业。我和她家是在五十一中学的北面,往那方向走的同学很少,我们俩经常放学一起回家,并到她家里做功课、复习,相互交流学习方法。在五十一中学读书的日子里,我们同学间互相帮助,有谁学习上有困难,我们都会无私的帮助,不会保守。薛敏秋和我是班级里的矮个子,我们从初中到高中都是同桌,薛对人和蔼、诚恳,有时我会惹她,她总让我,从不和我计较。因为薛住得离我家较近,经常到我家来玩,我也到她家去玩。后来我们一起上山下乡到了安徽黄山茶林场,分别上调、成家、有了孩子。现在孩子又成了好朋友,孩子结婚时,我们又互相庆贺。
文化大革命废除了高考,使我们失去了直接进入大学学习的机会。18岁中学毕业,正是我们青春的黄金时代,那时候我们记忆力最好。记得初中上的政治课是毛主席著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我即能把它从头到尾背下来。中学里教的英语单词及数学公式,也是现在记得最牢的。我们当时这些五十一中学毕业的佼佼者,可惜有许多人失去了发挥他们才能的机会。
在那个“读书无用论”的年代,我们暂时放下了书本,但并没有能阻挡住我们继续学习的愿望。1974年,我从农场上调到上海电动工具研究所工作后,从此就一直没有放弃读书,坚持参加业务大学的学习,先后完成了“自动控制”、“电子技术”等专业的学习。直到1978年恢复高考时,我刚生了女儿,未能参加高考,但我没有放弃继续深造的机会。我考上了“中央电视大学”,每天我带着未满周岁的女儿,挤公共汽车,去学校上课,回家后还要照顾躺在床上患老年痴呆症的婆婆。等女儿睡觉后,才能把床当桌子,趴在上面做功课,常常学习到深夜。我珍惜这迟到的学习机会,努力学习,凭着我在五十一中学打下的功底,每次考试都能名列前茅,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那时每学期的期终考试都是全国统考,老师也不知道考题,记得有次考“电子技术”,我得了99分,老师同学都很佩服我。因那时的读书条件已远远差于五十一中学那无忧无虑的读书环境,一面读书一面还要带女儿。感谢五十一中学,感谢五十一中学的老师,是你们教会了我怎样学习,让我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在后来的工作中,我发扬了五十一中学的优良学习作风,刻苦钻研技术,获得了国家重大发明奖、机械部科学技术成果奖等等奖项,并评上了高级工程师。

二、 五十一中学教我做怎样的人

五十一中学不光重视学习,而且重视思想教育,当时的朱校长就在开学典礼上给我们上了入学的第一课。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就受着正统的革命传统教育,我们是唱着“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要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戴上红领巾的。我们从小仰慕英雄,记得在初一放暑假时,我好不容易借来了一本“红岩”的书,迫不及待的一口气把它看完,我敬佩许云峰、敬佩江姐,我下决心要向他们那样,忠于党、忠于革命。我喜欢看“欧阳海之歌”,看“军队的女儿”,看“雷锋日记”等等描写英雄人物的书。我们经常会在一起讨论,在敌人严刑拷打面前,我们能不能挺得住,会不会像黄继光那样扑向敌人的碉堡,像董存瑞那样举起炸药包,像雷峰那样无私奉献…..。我们把那些英雄作为我们的榜样,向他们学习,向他们靠拢,那全是出于真心的,并不是表里不一的。
曾记得当时学校办过“抗大学习班”,我们学习“三八作风”,向往着延安时期那种精神。在全校歌咏大会上,我们激情高唱“我们年轻人有颗火热的心,革命时代当先锋”。我们学雷锋,争做好事,抢着打扫教室、厕所,我们曾到马路上、桥上帮人推粪车。在下乡劳动中,大家不怕苦、不怕累,刻苦锻炼自己。我们认真学习毛选,在小组会上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努力改造自己,争做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我们都积极争取入团,没到15岁我就打了入团报告,当时通知我们到徐汇中学去听团课是多么开心啊!那时候已经开始讲“阶级路线”了,我们那些出身不是在工农、干部家庭的子女,要使自己完全站到工人阶级一边来,就要脱胎换骨,彻底改造自己。
学生时代我们是那样单纯,对党是那样虔诚,我一直积极向组织靠拢,努力改造自己,直到中四时我才入了团。吴加令、吉康是我的入团介绍人,当我举起右手在团旗下宣誓“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时,我是多么激动啊!
“我们这一代青年人将亲手参加埋葬帝国主义的战斗,将亲手改变祖国一穷二白的面貌。任重而道远。有志气,有抱负的中国青年一定要为完成我们伟大的历史使命而奋斗”。我一直以毛主席的这个教导激励自己,也正是怀着这个信念,在以后的上山下乡热潮中,我积极报名去黑龙江。后来和鲍树明、徐鸣时,施选青,苏红军,曾道娓,何晓芸、张承毅等一起到了安徽黄山茶林场,并在那里组织了“五七突击排”,战天斗地,以实现我们的理想。
那个时代的教育,塑造了我们这一代人,我们读的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毛主席著作。我们不想虚度年华,我们认真学习白求恩大夫那种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力争做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做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我们刻苦读书,为的是将来为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我们以“大公无私”为荣,以“贪图享受”为耻。当时学校是这样教育我们,我们也是这样要求自己的。可到现在,我反而十分困惑,我们当初那样的教育、学习英雄人物,像雷锋那样“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否已经过时了。我们那一代人现在看起来是否真的“太傻了”(欢迎大家对此发表评论)。

三、文化大革命改变了我们一生


图注:1968年班级女同学外滩留影


图注:1968年去黄山茶林场的同学在五队仓库留念

1966年我们是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的。我们正准备填高考志愿时,开始了文化大革命。我们这一代人应该说是忠于党、忠于革命、忠于毛主席的。所以听说有中央领导要走资本主义道路,我们当然义愤填膺,为了保卫无产阶级专政,为了保卫毛主席,我们都积极投入这场防修反修的文化大革命中去了。我们年轻,我们有革命热情,也应该说我们当时很幼稚,我们贴了许多老师的大字报,批判他们的所谓资产阶级教学方法。
但随着文化大革命深入进行,我产生了许多疑惑。我当时很相信组织的,敢于向组织暴露思想,是我们过去一贯的教育。但当我向组织讲出想法后,却遭到了批判,认为这是对文化大革命不满,对无产阶级专政不满,如果是反右时,就一定是右派分子等等。这以后,我被压着不敢讲话,被认为是思想反动……。对这一切,应该说大家当时都是无知的。我想说的是,感谢陈念、臧子宝,在我思想苦闷的时候,是她们给了我力量。当时她们并没有排斥我,她们和我一起成立了战斗组(当时还有四班的朱小玲)。可能当时我们所处的地位是一样的,她们理解我,相信我,从此我们成了好朋友。我有幸在患难之中找到了知心朋友,让我排解了郁闷苦恼。加上薛敏秋,我的同桌,她一直对我很好。我敢把心里话告诉她们,正像陈念在回忆中讲得那样“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特别是毕业分配前,我们在红洲纺织厂劳动了近半年,那时我们几乎每星期休息天都到臧子宝家里去玩去谈心,在那样的环境下,能畅所欲言是多么不容易啊!我们的友谊最纯真、最长久,一直保持到现在,并定会至天长地久。
我还要说的是我们中五(3)班的班主任张嘉荃老师。张老师作为化学教研组长,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她一直勤勤恳恳,奋战在教学第一线,她把她的一生都无私奉献给了五十一中学教育事业。而在文化大革命受到了不公的待遇。我十分敬佩张老师,她顽强地挺过了那一段艰难的岁月。而如今已经八十花甲,还任劳任怨,继续发挥余热。在此,我衷心感谢张老师对我们的培养和教育,衷心祝愿张老师身体健康、幸福、长寿。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黄河岸边的追思
    下一篇:跨越90年的友谊传承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