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打赢这场决定国运的终极之战?

来源:砺剑 作者:文/胡耀武,据戴旭观 时间:2015-07-21 点击:

习主席强调指出:“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涤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

侵略者可能会卷土重来,但战争形式不可能重复。从历史发展的进程可以看出,发动武力战争的成本越来越高,破坏力越来越大,通过武力手段侵略别国领土、掠夺别国利益越来越行不通,不动干戈又有无穷威力的文化战成为解决国家利益冲突的最佳方案,倍受西方霸权主义国家的青睐。

今天相当多的中国人,对于国防安全的概念还停留在传统的陆海空军事平台武力对决的概念上,而对西方敌对势力发动文化战争的危险态势尚未觉察。面对咄咄逼人的文化战攻势,我们已别无选择,拿起文化战武器奔赴战场,保卫我们的精神家园。

1、文化战是不见血的厮杀,不见影的征服

文化战是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阶级与阶级之间以文化载体作为武器平台进行的战争,破坏甚至摧毁敌对国家、民族、阶级的信仰和价值观,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特殊战争形态。

纵观人类历史,无论是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的征服,还是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的征服,归根结底起决定作用的是文化,而不是武力。

公元前300年,罗马帝国在武力上战胜了希腊王国,但是因为罗马文化体系不发达,最后不得不接受希腊文化改造。16世纪,西班牙人登陆美洲,为了把美洲变成殖民地,杀光有文化的宗教阶层,当地印地安人失去了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只会说西班牙语,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位前苏联语言学家才读懂了玛雅文。

汉族统治的中国曾经两次战败亡国,一是宋朝战败被元朝取代,二是明朝战败被清朝取代。虽然蒙古族和满族用武力统治了汉族,最终却被汉族文化溶化了。宋朝和明朝在军事战争中惨败,非但没亡国灭种,反而因此而壮大,实为汉文化优势所致。

文化入侵是英国实现政治入侵的重要武器。大英帝国鼎盛时期,英国人把他们的文化、语言、价值观、生活方式渗透到殖民地的每一个角落,至今仍显示着殖民文化的力量。此前发生的香港“Z中”学潮就是例证,成百上千个“90后”大学生打出英国殖民地时期的旗帜走上街头示威,强调自己是香港人而不是中国人,让中国的国家形象受损,百姓受害。英国人的刺刀和皮鞭虽然在香港永远消失,但殖民文化的怪胎却阴魂不散。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面对着更多的国际担当,在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打造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同时,也面对不少杂音与非议。习主席指出:“我们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2014年11月11日晚,习近平主席在中南海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会晤。

习主席告诉奥巴马,当代中国人的思维,中国政府的治国方略,浸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了解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对理解中国人民今天的理想和前进道路很重要”。经过5个小时的夜谈,奥巴马在第二天面对记者时说“我更加理解了中国人民为何珍惜国家统一和稳定。”

2、冷战背后的文化战

列宁曾经说过,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

前苏联没有被不可一世的拿破仑没有打败,没有被战争疯子希特勒打败,也没有被美国的核武器所屈服,却在自己最强壮的时候轰然倒下。究其原因,西方发动的文化战起到了特殊作用。苏联文化领域长期的混乱与政策反复给了西方文化大举入侵、猖狂进攻的机会,从而丧失了国家文化安全,最终付出惨痛代价。

美国中央情报局前雇员彼得·施瓦茨在自传里毫不掩饰地写到,“谈论前苏联崩溃而不知道美国秘密战略的作用,就像调查一件神秘突然死亡案件而不考虑谋杀。”彼得·斯瓦茨的著作详细记载了这一时期,美国政府为了瓦解前苏联而巧妙发动文化战的经过,美国凭借文化输出的力量颠覆和改造了苏联的意识形态,在苏联内部从上到下培养了一大批认同西方价值观的反共反社会主义分子和民族分离主义分子,达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英国《泰晤士报》社论曾引用美国前中央情报局局长杜勒斯的话说:“如果我们教会苏联的年轻人唱我们的歌曲并随之舞蹈,那么我们迟早将教会他们按照我们所需要他们采取的方法思考问题。”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更是直言不讳,他在谈到邀请苏联学生去美国学习的意图时说:“有朝一日,一批新人将会在苏联掌权,我要努力争取的正是这样一代。”

在这场不太漫长的文化战中,美国的各种文化战武器“功不可没”,在那个时代,国际广播电台扮演了重要角色。美国国会的一份文件曾这样写道:“电台、广播是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手段。”

80年代后期,苏联和东欧各国开始了全方位的改革。它们分别解除了对西方广播的干扰,并且在思想领域放弃了对西方宣传的抵制,听任西方广播电台在其境内采集和传播新闻,于是西方的政治观念和意识形态就随着广播在这里长驱直入、广为传播。以后苏联和东欧的改革日益偏离方向,国内Z局混乱,更使得西方广播有机可乘。而西方广播乘机推波助澜,煽动群众不满情绪,为各种反社会主义言行鼓噪,这又加速了东欧的政局变化和苏联解体的进程。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看到了这一切,在1988年出版的《1999,不战而胜》中写道,“从长期看,我们可以鼓励苏联内部的和平Y变”,并且“我们将获胜,而且是不战而胜”。

3、日本侵华战争中的文化战

在侵华战争中,日本制定和实施了武力战和文化战相结合的战略,企图用武力战杀死中国人的肉体,用文化战挖出中国人的灵魂。除“枪部队”外,还网罗学者和文化人组成了“笔部队”,不遗余力地对中国进行‘文化战’。“枪部队”和“笔部队”相互配合,既对中国人进行血腥的屠杀和残酷的武力征服,又用各种形式向中国人灌输以效忠日本天皇为核心价值观的军国主义文化,企图彻底摧毁中国人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达到彻底灭我国家、灭我民族、灭我文化,使中国永远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的目的。

日本法西斯信奉:要想控制一个国家,最好的办法是控制这个国家的文化。文化战不仅是日本侵华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比军事占领和经济掠夺更狡猾,更毒辣,更具欺骗性,危害也更严重。

日本把东北作为其文化战的重点试验区,想尽各种手段封杀中国文化,推行“皇民”教育,妄图使中国人奴化变成日本的“皇民”。“九·一八”事变前,东北地区已经建立起比较完整的近代教育体系。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对东北教育进行彻底的破坏和摧残,随后即开始着手建立殖民教育体系,编写奴化教育教材,设置奴化教育课程,培训奴化教育师资力量。

日本侵略者还在学校建造日本皇室的神社,学生每天上下学路过都要脱帽行礼致敬,否则就要受罚。学校每天要举行“朝礼”,向日本天皇皇宫遥拜,唱日本国歌和伪满国歌。

中国在甲午战争战败,台湾被迫割让给日本。为了推行“皇民化”运动,日本对台湾实行了大规模的文化统治和改造,还制定了一系列的配套优惠政策,如规定:对建立日语家庭、穿日本和服、按日本风俗习惯生活者,予以奖励。凡废掉中国姓名改为日本姓名者,可享有下列特权:提高政治地位;在社会上享受优待;子女可进入日本人中学读书;增加米、面、糖、布、烟、木炭等日用品的配给量。

4、互联网已经成为文化战主要武器平台,诋毁英雄人物成为惯用伎俩

互联网自1969年诞生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打破了文化交流的技术障碍,同时也打破了本土文化的自然屏障,更为强势文化的全球传播和建立文化霸权提供了手段。在互联网领域,美国拥有远远超过核武器的绝对垄断性优势,并利用网络对那些与自己有着不同政治制度、不同价值导向的国家进行意识形态乃至全方位的文化入侵,企图使发展中国家沦为“网络殖民地”。

1993年,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时在“国家信息基础结构行动计划”中宣称,“要开辟一个新的战场,其目标就是利用全球化的网络信息传播,使‘自由、民主、人权’的西方价值观去占领世界、统治世界,实现思想的征服”。

2006年,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在《权力的转移》书中指出:“未来世界政治的魔方将控制在拥有信息强权的人的手里,他们会使用手中掌握的网络控制权、信息发布权,利用英语这种强大的文化语言优势,达到暴力、金钱无法征服的目的。”

互联网现已成为西方敌对势力发动文化战的重要武器平台,发布虚假信息炒作热点问题,激化社会矛盾,干涉他国内Z。前些年一些国家相继发生的“颜色革命”,到近两年发生的西亚北非地区持续动荡,都与此有着直接关系,正是由于网上各种不满情绪的滋生蔓延,使这些国家的执Z者失去了对社会舆论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并最终引发了Z治突变、社会动荡。我国近年来发生的各种突发性群体事件,都与网络背后的黑手推动有着密切关系。

2010年3月,因中国政府限制谷歌在中国内陆的业务,这个互联网搜索引擎巨头退出了中国大陆市场。谷歌和它的子公司(如YouTube)其实是美国政府文化战武器平台上的重要武器。据前任中情局官员罗伯特·大卫·斯蒂尔向美国媒体透露,谷歌是2006年在中情局种子基金的帮助下成立的。

除了来自中情局的资助,谷歌还与美国国家安全局有着深层次的合作。据时任谷歌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承认,埃及网络活跃人士、谷歌的高级主管通过脸谱网和推特散布信息,在发动组织解放广场的抗议活动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中国青年是西方敌对势力对我进行文化战的主要目标人群,青年人最喜爱的互联网成了最主要的战场。美国前驻华大使洪培博在参与CBS访谈节目中毫不掩饰地说:“美国应该在中国境内团结我们的盟友和支持者,他们是互联网世界里的青年人,他们带来的变化,足以take China down(扳倒中国)。”

在这场旨在“take China down”的文化战中,敌对势力培养和收买了一大批网上炙手可热的“公知”和“大V”,躲在数以亿计公共舆论平台里面,披着言论自由的外衣射出一支支毒箭,不分昼夜地泼污领袖、诋毁英雄、嘲弄体制,攻击D和Z府,编造所谓的“党史”、“国史”、“军史”,不断制造舆论引爆点,从而撕裂中国文化传承、撕裂社会共识、撕裂D群关系军民关系,已经到了无恶不作的程度。

西方敌对势力不仅跟我们争民心,而且在互联网上争军心,把军队作为西化分化的重点,从狼牙山五壮士到董存瑞,从邱少云到黄继光等,对英雄的事迹刻意调侃和抹黑,以“历史虚无主义”在青年官兵中制造思想混乱,妄图使人民军队变质变色,这是敌我之间的一场殊死较量。

今天的大好河山和美好生活,是无数英雄人物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崛起,需要更多的英雄人物。如何对待英雄能反映出一个国家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的世界观,一个崇尚英雄的国家才能英雄辈出,如果忽视、冷落和践踏英雄,我们不但将失去未来,而且将会失去现在。

军队作为执行D的Z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同时也是英雄辈出的战斗集体,既要在有形的传统战场上,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也要在无形的网络战场上,坚决捍卫意识形态安全,在前沿阵地打赢反击战,捍卫“网络主权”,筑牢“网上长城”,为保护我们的英雄、保护我们的历史、保护我们的文化而战。

5、最大的危险是不知道有危险

近些年来,国人习惯把战争焦点盯在西方大国的军事扩张上,其实来自西方的“文化扩张”比军事扩张更具危险性,敌对势力围剿中国的文化战一直处于进行时。

美国智库兰德公司在报告中露骨地披露:我们过去把苏共和苏联搞乱搞垮,仅用“西化”和“分化”就成功了,对付中国要再加上“四化”,即淡化、丑化、腐化、溶化。“淡化”是让中共D的领导干部淡化马列主义信仰;“丑化”是要全力丑化中国GCD和国家领导人;“腐化”是让中G官员在市场经济中全部腐化、腐败;“溶化”是让马列主义在多元文化冲击下溶化,丧失指导思想地位。

这“六化”的实质是在让我们放弃马列主义,核心是以文化战动摇共产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信仰、信念、信心和信任,这“四信”动摇了,马列主义理论放弃了,举旗的GCD人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然就崩塌了。

文化战没有狼烟警报,也没有枪声炮火,目的不在于攻城略地,而以改造目标国家的年轻人作为主要任务,通过占领年轻人的思想阵地,击垮目标国家的凝聚力,摧毁目标民族的自豪感,最终推翻目标国家的政权。

翻开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近代史,列强对中华民族的侵略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只不过换换花样而已。如今,针对中国的这场文化战争同样也是西方发达国家发动的,它们凭借其强势的文化实力肆无忌惮地向中国输出其文化产品,再借助文化产品来推广其价值观和制度,就如当年英国向中国输出鸦片一样。这场文化侵略的后果要比当年军事侵略和经济掠夺的后果严重得多。

近些年,西方反华势力发明了以“四片”为核心的文化战争,即“薯片+唱片+芯片+影片”。他们先用麦当劳和肯德基俘获中国儿童的心,让他们从小开始接受西方的文化符号,长大后再让他们接受欧美流行音乐的洗礼,在互联网上玩充斥暴力与色情的游戏,看宣扬“自由和民主”的好莱坞大片,过各种各样的洋节。在当下中国,任何一个中国人从童年到长大成人,想不被西方文化洗脑都难,当中有多少人会变成黄皮白心的“香蕉人”实难预料,不容乐观。

各种敌对势力对我渗透破坏指向愈加明确,活动愈加猖獗,我们必须针锋相对,练就金刚身,不怕百毒侵。

6、文化战事关民族存亡,国家安危,不可不察

1996年,美国国际Z治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出版了《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被译成39种文字在世界流传。亨廷顿认为冷战后的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

2002年,英国女作家弗朗西丝·斯托纳·桑德斯写成《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用海量翔实的史料告诉读者,前苏联并非“自杀”,而是西方世界用文化战武器“谋杀”的。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为策划和组织这场战争,耗费了多少心计,花费了多少金钱,网罗了多少人才,涉及多少文化艺术种类,又有多少世界名流卷入其中。

2012年,法国社会学家弗雷德里克·马特尔的大作《主流》问世,详细介绍了美国电影如何在好莱坞、华尔街、美国国会和中情局的共同作用下成为世界主流文化,迪斯尼、索尼、新闻集团、贝塔司曼等国际文化资本如何逐步占领世界各国市场,日本如何通过漫画、流行音乐等实现它的“重返亚洲”战略,韩国如何通过韩剧跻身文化强国,世界文化战争将形成怎样的新的地缘政治格局,在全球化和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谁将赢得全球文化战争的胜利。

美、英、法三国学者分别著书,详细阐述了全球文化战争的事实,并由此带动了世界各国对文化战的研究与实践。2001年9月,新加坡举行了“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权利”研讨会,来自中国内地及港台地区、印度、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斯里兰卡、泰国、荷兰、英国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们参加了这次会议,与会代表提出了文化多样性问题,反对发达国家文化体系的入侵,呼吁文化自治。

欲亡其国,先乱其俗;欲亡其国,先乱其文;欲亡其国,先乱其德。

在当今国际Z治斗争中,西方发达国家凭借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无孔不入地侵略着目标国家的本土文化和传统价值观念。为抵制美国文化的入侵,保护本土文化,法国反对将视听产品纳入世贸组织贸易规章制度中。

法国为此对欧洲各国进行不懈的游说,终于使得1993年欧洲议会采纳了“文化例外”原则,捍卫了法国和欧洲的文化权。此外,作为美国的近邻,加拿大就曾同美国在文化领域多次交手,抵制美国杂志和多媒体的渗透,控制美国文化产业在加拿大媒体和电信产业中所占据的份额。

现在,世界各国都清醒地意识到,谁在文化上占据立场优势,在文化上具有资源优势,谁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挖掘自身的优势,谁就成为未来世界的主人,成为世界潮流的引导者,成为未来世界的主宰。所以说,文化战事关民族存亡,国家安危,不可不察。

近些年来,中国经济实力日渐崛起令世人瞩目,应当与之协调发展的文化实力却亟待拓展。“韬光养晦”战略适用于政治层面,但不一定适合文化层面。当西方世界在文化推广上大行其道时,当西方价值观不断在中国落地生根开花时,中华文化却退避三舍,拱手让路,致使国际舞台上绝大多数的文化标准,都是按着西方人的理念来设计制定的,弄得中国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受西方的限制和束缚,非常被动。

中国当下面临的文化危机,不仅反映在意识形态、价值观等宏观层面,而且反映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恐怕比丢失国土还要严重!国土丢失了大不了还可以豁出性命夺回来,但是国人的文化观和价值观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这也是文化战在全球广泛应用的原因!

7、打赢没有硝烟的上甘岭战役。

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毛泽东提出文武两个战线理论:“我们要战胜敌人,首先要依靠手里拿枪的军队。但是仅仅有这种军队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文化的军队,这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

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习主席强调:“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精气神的凝聚,我们要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要加一个文化自信。”

军队文化阵地历来是党和国家文化的重要阵地。我军作为完成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是战斗队、工作队、宣传队的统一,是创造、传播、践行先进文化的主力,担负着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的重任。军队孕育的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抗洪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产生了“全党全国人民学习解放军”的社会动员效应,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和全社会的精神财富,是引领社会文化风尚、抵御西方文化渗透的重要保证。

新的历史时期,在西方的大举进攻下,文化战已成我军和国家安全的软肋,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文化战的理论研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文化战的实践基本属于空白,文化战阵地的建设缺乏设计和规划。如何打造永葆我军本色的文化战部队,为“能打仗、打胜仗”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确保文化阵地的安全,已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要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着眼军队面临文化战背景的新形势新特点,以提高应对文化战能力为目的,以文化战如何进攻和如何防守为研究主题,运用理论与实际、传承与创新、系统与重点等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理论上探索文化战攻防作战的规律特点,丰富和完善文化阵地攻防作战理论的研究成果,

在全军大力普及文化战原理和知识,加强文化战骨干力量储备,加快培养适应信息化条件下文化阵战攻防作战的精兵强将;开发制造文化战武器与作战平台,熟练操作使用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各种网上论坛、QQ聊天、网络视频等工具;健全文化战组织机构,确保文化战各项工作落实;开展文化战战法研究和训练,不断提高进攻和防守的作战能力。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今天仍然需要“知青精神”
    下一篇: 今天仍然需要“知青精神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