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6:《宋庆龄往事》纷繁美丽的大学生活(1)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者:何大章 时间:2017-10-19 点击:
人民文学出版社,何大章著
连载6:《宋庆龄往事》纷繁美丽的大学生活(1)
连载6:《宋庆龄往事》纷繁美丽的大学生活(1)
二十世纪初,清朝的腐朽统治已经摇摇欲坠。在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的压力下,清政府逐步推行“新政”。1907年,在教育部门为选拔赴美留学生而举行的考试中,首次出现了女学生的身影。最终从全国选定了十一名男生和四名女生作为官费生派遣出国。这四名女生中有一位即是宋庆龄。这是中国“官费女生留学西洋之始”。宋庆龄曾自豪地说:“这场考试的成绩使那些男主考官们认识到,女学生在智力方面并不亚于男学生。”
面对即将出国的宋庆龄和准备同时赴美的宋美龄,父亲宋耀如不无担心地嘱咐道:“爸爸让你们去美国,不是让你们去看西洋景,是要将你们造就为不平凡的人。这是一条艰苦的荆棘丛生的路,要准备付出代价,不管多么艰苦,都不要终止你们的追求。”
当年秋天抵达美国后,十四岁的宋庆龄首先来到新泽西州,进入波特温学校学习法文和拉丁文,因为“这两种外语是大学入学考试必须应考的”。这段时间里,宋庆龄还在课余当家庭教师。
宋庆龄的英语十分出色,但她一刻也没有忘记祖国。据一位同学回忆,为了不让美龄忘记自己的母语,庆龄每天都会和美龄用母语交谈一小时。有时宋美龄觉得用英语交谈比较方便,不愿意练习汉语,宋庆龄就把她关在房间里,强制她练习到规定的时间。
宋庆龄酷爱读书,爱泼斯坦曾说她是“一个无书不读的人”。她经常到学校对面的镇图书馆去借书。据当时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回忆:“她是一个害羞、漂亮的姑娘,书读得很多很广。她经常选择一些非常严肃的书来读,这些书像她这样年龄的女孩通常是不读的。”图书馆馆长也发现,“这个严肃的姑娘”,贪婪地阅读成人读的小说、传记和历史等等。这些书“远远超出她那个年龄的普通姑娘的口味”。
1908年9月,宋庆龄在佐治亚州梅肯市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正式注册入学。当时她只有十五岁。同学回忆说:“她非常用功,从不漏掉任何一门功课的作业,总看见她在工作。”
宋庆龄出身在一个十分特殊的家庭,从小就受到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她的父亲是最早和孙中山一起投身革命的民主主义者。
宋庆龄和宋美龄来到美国后,父亲经常“给女儿们写长信、寄剪报,使他们了解国内的形势。宋庆龄能够从这些片断的情况中了解到孙中山博士革命的艰难历程”。威斯里安学院的凯瑟琳女士评价:“她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学生,对国际大事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尤其是对中国发生的一系列事情有着浓厚的兴趣。”校友们回忆,宋庆龄通常表现得认真严肃,沉默寡言。有的同学问她,为什么总是那么多地考虑国家的事而不去无忧无虑地享乐。宋庆龄回答:不能忘记中国,也不能忘记孙中山所说的那些话,“如果忘记了,人生就失去其意义”。有的同学则回忆:“正是她那副忧伤和沉思的神情,使她显得俏丽动人,她在内心深处已经是一个忠贞不二的造反者了。”
任何对中国的伤害,都是宋庆龄无法忍受的。一次,有人嘲笑中国落后。一向温文尔雅的宋庆龄被激怒了。她挺身而出,用流利的英语驳斥对方。她为祖国的尊严所作的多次辩护,使她得到了“辩论家”的美誉。虽然她攻读的是文学专业,但对哲学、历史她同样有着浓厚的兴趣,广博的知识使她的见解深刻而富有哲理。
在历史课上,宋庆龄向同学们讲述中国的现状、中国实行改革的必要和中国光辉灿烂的未来。她的讲述,给他的历史教授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他说,宋庆龄的声音如平时一样柔和,但她的眼睛中燃烧着“足够照亮整个大地的火焰”。
1912年,辛亥革命胜利的消息传到了大洋彼岸。宋耀如将一面共和国的五色旗寄给了宋庆龄。得知亚洲的第一个民主政体——中华民国成立,宋庆龄兴奋异常。她立刻登上椅子,把清朝的龙旗扯下,踏在脚下。她挂上新国旗,呼喊着:“打倒专制!高举共和的旗帜!”宋庆龄激烈的情绪,使同宿舍的同学直到耄耋之年,对这一幕依然印象深刻。因为对一向沉静、温和的宋庆龄而言,这种毫不掩饰的表现,实在是太反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