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印痕

来源:四月天籟文学社 作者:舞蝶 时间:2017-10-03 点击:

—— 读秋思君散文集《溪上青青草》断想
 
这是一段难以忘怀的岁月,一段记载青春年少,如梦年华,印有青春痕迹的片章。
这段日子温柔敦厚,任运而恬淡。从自家的门走出,走进一个叫作丹阳县新桥乡孙家湾的小村庄。村庄四处田野,笔直四方、曲折蜿蜒的田埂将一片片庄稼分割开来,把四邻左右一座座村庄连接起来。
田野里,田埂上长满盛开各式的小草和小花,白色的、黄色的、红色的,细细碎碎,象一条缤纷斑斓的五彩丝带,将春天串在了上面。
春天是美好的,于是,把春天移栽到屋里,插在窗台或小桌上,便有了一个香气袭人,生动温馨的小屋。一群正值锦瑟年华的他和他们,乐土、乐水、乐山,和春天一起生长。柴门犬吠、舍里鸡啼,梁间黍香,但凡此间风物,皆抛世间尘俗,弃黑白恶作,自一番洒脱悠然之风流。
像是一卷浮世桧。斜晖晚照,绿色竹林,清澈河渠,高高江堤,候船土屋都一一镌刻进袅袅上升的炊烟,捶衣舂米的闷响,打场脱粒的欢笑声中。用勤劳和智慧结实自己稚嫩的臂膀,厚实自己的双手,生活虽然清贫,却教人学会了生存。自制煤油炉,别样钓技,推独轮车,编竹筛子,打粽叶,种野菜,采野菱,刈麦,穿手秧,昕蟹,甚至练茅缸功,乐而生趣,诗境禅心,绿意盎然。
一缕清风,一片田园,一鼻菜花香,远离共和国的断代,残酷命运的拨弄,依偎在农家乡亲温暖的怀,感受最朴实无华的乡情,看岁月如何无情,又如何任是无情也动人。



在物资匮乏的那个年代,知青的居住条件简陋,生活清淡。“虽说是瓦房,但也单薄得很,抬头可以从瓦缝间看到天。瓦屋不御寒,一扇小小的窗户用塑料薄膜糊着,虽能挡住风,却难挡寒气。水缸里的水常被冻成冰疙瘩,连热水瓶的塞子也会被冻住,拨不出来。”“冷的无处藏身了,只有往被窝里钻,蜷缩在被窝里才能感到些许温暖劲。谁知早晨起床一看,三人的被面上竟落满了一层雪。”
 “那几年的冬天真冷,几乎每年都要下好几场大雪,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那晚,夜色仿佛也被冻住了,空气凝结如铁一般,”在这样一个极寒冷的夜晚,几个小知青“踏着坚硬的田塍,双脚踩着积雪发出的金属的响声,”推开羊汤店虚掩着的木门。店主从翻滚着乳白色羊汤的锅中,往每只蓝边大碗里夹上一大块羊肉,再兑满浓浓的羊汤汁,分别端到每个人面前。“当绿色的蒜花漂浮在羊汤上时,一阵带有羊膻味的香气便直冲鼻尖,嘴里的唾液腺便不可遏制地肆意流淌了。” “狼吞虎咽、风卷残云般地将一大碗羊肉汤全部吃得精光,”这时当时的吃相,而“鼻尖冒汗,额头发亮,双颊殷红,眼睛放光”,是种满足,惬意和爽快!那浑身散发的阵阵热气,将寒气驱除得一干二净。每碗区区不过两毛钱,却在记忆中留下了冬夜冒雪喝羊汤的情景,给多少有些苦涩,有些磨难的知青生活,给日后的人生道路带来不绝的温暖。
“过去在农村,村民们平时大都以食粥为主,那不是人们喜欢食粥,而是因为粮食短缺的缘故。”“那时由于生产队分配的口粮不足,所以村上的村民平时几乎从不吃干饭,每家每天早上都是在灶间的大铁锅里煮一大锅黑糊糊的稀粥,一锅粥往往可以吃上一天。除放少量的米外,粥里还随意放有青菜、黄豆、山芋或晒干的豇豆等。”“稀粥不熬饥,所以每天的晌午和午后,村民们劳作累了,肚中也空了,大家都会利用休息的时机各自回家盛上一大碗粥来喝,既解渴又饱肚,称为‘吃满粥’。”逢到这时,他们也会跟着随便到哪家喝上一碗。没有亲历过的人也许不懂或不清楚这“吃满粥”、“腊八粥”、“麦哈粥”对于当时他们的滋味和意味,但从那“只将食粥致神仙”的感觉,从把“喷香的大麦粥作为过去艰苦岁月留在脑海中的记忆,”便知道这尚有余温的和飘着的大麦粥香是多么的温润绵长!
村子毗邻长江,长江有一条夹江,江岸有高高的江堤,堤上有个渡口,还有个候船的土屋。江的这面是他们住着的丹阳新桥,江的对面叫做扬中八桥。人们从这“土屋里走出来,不慌不忙地沿着长长的堤岸走到江边,再踩着晃悠悠的跳板走到船上,走亲访友,买猪卖苗,大约几百年来都是这样的平常和安详。”
青春是浪漫的。他们会时常到江堤上漫步,“看看‘蒌蒌满地芦芽短’的春江,聆听‘枫叶获花秋瑟瑟’的秋声,间或有‘突突’作响的机船划破静寂的江面驰过,渐渐远去,”一种"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
年少也是胆大的,气盛的,冒失的。那年夏天,那个午后,他们自持水性好,沿江滩向逆流的上游跑去,踏过芦苇江滩下水,奋力向江心游去。那一瞬间,他们被混浊的江水包围着,“越游近江心,就越能感到江水的流速在加快,江风也大了,”几个人之间的距离在拉大。“天空中云层翻滚聚积,风速加快,像雷雨即将到来,”他们感到了困难和危险的逼近,“但这时除了继续向前游外,已别无选择。”突然间,他们听到了后面有人高声喊叫,扭头一看,竟然是渡船跟在身后面,一船的渡客在为他们等待。原来,船老大和乡亲们不放心他们,怕出意外,怕对不起他们远在城市的父母,本能地把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当作了一种责任!多么淳朴可亲的船老大,多么可敬可爱的乡亲们,这人世间的爱心和生命的价值,还有比这贵重?又岂是一毛钱的渡船费能相提并论?
岁月留痕情深深,溪上青青草依稀。金川娘,一个不能不提的人!


 

在那个动乱的年代,特殊的历史时期,当人性被无情剥夺,压抑并摧残,身边充满了荒唐和谬误,生活艰苦而多磨难。然而,他和他们却是幸运的,因为他们远离尘嚣,避开争斗,进到一方山温水暖之地,如世外桃源。
这里,水流在水里,风淡淡吹着风。清澈的河沟,一垄垄田野,浓郁苍翠的竹林掩映着一个只有九户人家的小村庄。“上善若水”,这里的人随物赋形,有着柔顺安逸,温文和婉,纯朴善良水样的禀性,金川娘就是之中最鲜明的代表。
 “我们来到这个小村庄的时候,金川娘还正值中年,一副精干的样子。印象最深的是她有一对像淘气孩子样的双眼,一眨一眨的。”而就是这一眨一眨的双眼,长满了仁爱、慈祥、纯厚,和善。
寒冷的冬天,冰冻三尺,“每天清晨我们还缩在被窝里睡懒觉,就能听到灶边噼里啪啦的烧柴草声,是金川娘过来为我们烧早饭了,还用自家的桶到村头的河塘里挑水,帮我们把水缸注满。”
 “平时金川娘经常会从自家的自留地里拨些菜给我们,只要我们缺什么她都会想法送来。那时农村的生活还很贫困,平时农民十分俭朴,即使这样,金川娘家吃上什么她认为好吃的东西也不忘留一些给我们。有一次不知金川(金川娘唯一的儿子,这个生产队的队长)从哪弄来几条鱼,金川娘晚上冒雨端过来一碗,尽管是那种清水煮鱼,我们仍感到是那么鲜美。至于难得做的米粉团子、端午节粽子等更是少不了我们的份,饿了的时候我们也会上她家去喝一大碗菜粥解饥。”
 “过年过节时,金川娘干脆就叫我们到他们家一块吃饭。”“记得桌子上摆放着平时极其难见到的红烧肉和鱼,金川娘眨着她俏皮的眼睛,用筷子指点着一个劲地叫我们吃,而她自己却只吃点蔬菜。”
这就是金川娘,一个普通的却有着金子般菩萨样心肠的农家妇女。在她眼里、心里,把他们视同自己的孩子,敞开母亲的胸怀,竭尽温暖和疼爱,予以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呵护。
一面是人间的苦乐与喧嚷,一面是时光的波折与漫长,青春似乎是从这小村庄流走,却在脑子里冲刷出一条深深的沟,留下了极其难忘的印象。
“光阴荏苒,我永远忘不了金川娘,一个普通善良的农家妇女,在我这曾经的知青心中永远是那么真切、那么鲜活,她就像我的母亲一样。”他满含深情的说!难怪他会在后来离开村子回到城市工作之后,数次重返这里,探望金川娘和乡亲们;难怪当他得知已是90岁高龄的金川娘于2012-7-3辞世的消息之后,亲自前去吊唁。
特殊年代结下的情谊最为纯真,深厚。在此被省略的盐水毛豆伴中秋,置办年货,过革命化的春节,三个鸡蛋,一件的确良衬衫,乡书的温暖等,一样全都贴着亲情的标签,暖意心窝,牵动心灵里最柔软的地方。
悠悠长河东逝水,人生岁月总归真。
朴朴素素的一个个人情故事,滤掉了蹉跎、沧桑、动荡,骨感峥嵘、细致而明确地宣扬人性之美,温润而泽,漆亮如玉,融入生命的年轮;雪泥鸿迹,萦绕心头,相伴一生。

【作者简介】
       李红武,网名舞蝶,北京市人,军人家庭出身,三十年军龄,职业医师。善舞,曾多次在全国和地区国标舞大赛中获奖。爱好古典诗词,诗文散见于报刊文丛。
【舞蝶印象】
       吾友舞蝶,天生舞蹈身姿,丽质演员美貌。因同好古典诗词结缘,彼此关注,少通言语。惊异凡间有此尤物,上天眷爱此女太多,羡慕嫉妒爱哦。O(∩_∩)O
       另致歉意!舞蝶抬爱,约读其文,四月天以各种忙碌、懒惰、任性安逸与玩耍,无挂于心,纵情拖延数月,蝶竟不急不恼,无限期痴等不已,执着只认四月一片天,令本人愧疚,不安之下,终于编成,反复录制,难如己意,勉强奉上。 
——人间四月天

【名家点评】
这篇文章本身写得纤丽精致,通篇流响着旋律。文章的本意是写书评,书评用浓浓郁郁的情感去写,是不多见的,这就很值得细细品味。
这个故事即成语“金石为开”,是一个寓言般的故事,讲的是你用心去做一件事,会达到超越客观限制的效果。“金石为开”的前句是“精诚所至”,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读舞蝶的《岁月印痕》,我得到的正是这个感觉。舞蝶是用心写的,以至所谓写作技巧之类已经变得不重要——尽管此文本身写得纤丽而充满韵味。这些文字,是超越技巧所达到的景致,能让我们感到,必是秋思君散文《溪上青青草》引起了舞蝶的翩翩情思……那样的知青生活,能怎样去描述呢?能用批判的语言吗?能用控诉的话语吗? 我们是否还能找回那青春的汗水,那对未来的忧虑或梦想……还有金川娘,像青菜一般朴素,却有金子般的菩萨心肠,这些如今到哪里去才容易找到?…… 如果用批判,用控诉去描述那片生活,那就把我们自己彻底否定掉了。
知青的日子,有阳光,也有风风雨雨;有冬天里客观存在的寒冷,也有至今都留在心中的温暖……一切都在岁月中留下深深的印痕。那样的生活,如果不用情感去描述,用什么去描述?秋思君是这么写的,舞蝶是这么评述的。这样的散文和这样的书评,也只有用心去读,才会听见它的旋律,看见它那清清的流水。王宏甲

                                          ———— 著名作家王宏甲
 
【摘录鹰飞倒仰的点评】
        虽然是知青题材的作品,却用诗一样的语言,描绘着朴实无华的人性之美,青春在大自然的蕴育中滋养,在乡亲、乡情的温暖怀抱里萌动,平凡的日子掺杂着平凡的苦与乐,回眸一笑里,饱含着说不尽的沧桑与依恋……
        我心头一惊:原来,知青往事,还可以这样书写!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祖国,我对你说》
    下一篇:《中秋夜》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