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祖康:站在历史肩头的勇士

来源:爱我中华公众号 作者:黄国贞 时间:2017-09-26 点击:

 

在横網公园内的“东京大地震纪念馆”前合影,前排左一为吴夫人周建新,后排左一吴祖康,前排右一为作者黄国贞。(摄影 吴铮)
思想高度决定了事业的疆野,在与之接壤的宽阔领域,你可以见诸岁月沉潜的奇迹,也可以行走其间,体会风云变幻莫测与历史神秘的交头接耳。
以此,梳理该梳理的,见证该见证的。
没有什么能够敌得过激情过后演绎的创新杰作,冷静下来的思索,绝对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沉甸甸的那种:时间流河里的清澈……
认识吴祖康先生,是在日本东京“两国”站前的珍珠酒店。
同是来参加日本“关东大地震受害中国人纪念会”的他却担负着重任,除了要参与全程报道,还要为安排一些琐碎的事操心。我同旅日华侨中日交流促进会秘书长林伯耀乘新干线从新神户到此,刚刚下车,得知温州来的遇难华工遗属被扣海关,他和林先生等人一直交涉到夜半。
第二天,在参与活动时我才得知,他是“中国9.18爱国网”的创始人及总编辑,且住在这家酒店的918房间,巧了不是。他给我的名片上标记:“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理事”,他的网站是“上海市第四第五届优秀教育网站”。网站还辟出“抗战死难先烈祭奠堂”、“援助抗战老兵”、“不朽的张纯如”、“衡山抗战忠烈祠祭奠堂”等活动和纪念园地。
这次日本东京之行,他的夫人周建新和女儿吴铮一起参与,其实是为了跟进实时报道,采掘最新的一手资料,是一次家庭的集体出征。总编辑的头衔是给了吴祖康先生,可干活离不开手下的两员干将。从素材搜集到录像摄影,再到现场采访及幕后编辑,三个人缺一不可。
为了网民尽可能快速地读到新鲜出炉的资讯,三个人把一应设备带到现场,在酒店编辑成型。每天多项活动,几乎是不过夜的。特别是吴先生,至始至终工作在前沿,占有详实资料的同时,敏感的网络新闻人周到、细致、认真的敬业精神绝对让人钦佩。
在网上查找吴先生的资料,铺天盖地。
什么事都是有渊源的。最初,当他发现许多日本人从小学到大学接受的教育都没有侵华这个历史事实的时候,当他看到2000年,日本大阪反华团体声称侵华战争是“20世纪最大的谎言”的时候,他就上网查找相关的资料,到底为什么日本人说是谎言,但发现只有一篇文章,还不足以说明问题。他觉得有必要收集相关资料,教育下一代,在历史上,曾经有过这么一场非人道的战争,中国有3500万人民丧生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屠刀之下,不然若干年后,这个历史就真的成了他们所说的“不曾存在”了。
“不过,我们追求历史真相,最终还是要走上研究这条路的,我们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抗战历史,反思如何去体现民族精神以及后代如何继承、发扬不屈的民族精神,而不仅仅是一种国耻教育”。吴祖康如是说。
有个日本人写文章诋毁中国:“我们有靖国神社,你们有什么?吴祖康知道后很是气愤。气愤带来反思:“我们确实要有东西纪念抗战。”他说了,也去做了。他以敏锐的反映,最快的速度出拳,利用最能拉近人们距离的万维网作为与之抗衡和反击的武器,不仅在意识形态上与之较量,更在实践中进行有力的博弈。
自2000年3月建站,根据抗战历史,追溯到1931年9月18日,申请了China918这个域名,抱定“追求历史真相”的信念,在2000年1月日本大阪“二十世纪的最大谎言——南京大屠杀彻底检证”集会后自费创办了《历史不容忘却》网络抗战历史资料库,且随着网站的建立,加大了对中日关系的报道、研究和分析。面对网络上史无前例且巨大规模的相互交流空间,以其强烈的爱国之心,勇于担当的匹夫责任感,脱颖而出的。正如他所说:
“投身万维为民族,我以我心献忠诚。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感动,总有一种信念让我们前行。
凭一个中国人的良心做事!”
“中国918爱国网”,不用说,是一个明显上升到民族高度的网站。
因为万维是世界性的,吴祖康在这一网络平台上的影响力也是世界性的。他的起点很高,一下子就站在了历史的肩头。可以说,这个网站不是一个人的低语,也不是一群人的,而是一个民族在时空中发出的强有力的声音,具有相当的感染力与震撼力。
17年时间不算短,从中可以感受到坚持的力量。
这个网站,在国内来讲,应该说是一个较为全面地反映抗日战争这一历史事实的资料库,且逐步由再现历史演变为投身实践的理性思考,是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华文世界民间第一抗战网。
今年5月,在爱国人士的帮助下,历经两个多月918网制作了新的程序和建立自己独立的影音频道,整合这十七年来所收集和采集的资料,做成一个统一的网络平台。设“新闻中心、专题直击、对日索赔、面对日本、专题研究、国际风云、918网动态、影视资料、日军暴行、人民抗战、综合史料、图片中心”等十二个栏目。
我大致地浏览一下,惊讶于这里的好多资讯及史料是国内外绝无仅有的。比如对二战遗留问题、对日索赔问题及社会调查等,特别是我发现了《300专家历时10多年整理“满铁资料”填补中日关系史空白》的消息,虽然没见到这套书,但不知怎么,这套书在我的心目中却有着一定的分量。
源自东北铁路之家的非常体验,上世纪50年代初,家父在吉林铁路经济技术学校读书,工作在铁路,弟弟和妹妹都在铁路,我在吉林铁路子弟学校中学毕业,赶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四个面向”,被分配到市内工作。但从小到大,一直住在日本人建的房子里,无论平房还是楼房,无论城市还是沿线小站。吉林铁路局的大楼,铁路职工住宅、百货商店、铁路医院及各种与之相关的建筑,如松花江上的大铁桥都是日本人所为。可以从中看出日本侵占中国的长梦,如果不是随意拆迁,整座城市就是一部教科书,是一座满铁历史博物馆。
回眸出生的年代与走过的路,居然与满铁瓜葛上了。历史的遗存,就在那里。
我在“中国918爱国网站”上找到了想要东西,其他人不也如是么。
吴祖康在众多的网络达人中,一步步走近历史。让他的网站对准世界瞩目的话题,以其独特的存在方式娓娓道来,在虚拟空间,传递人们对历史与现实认知的深刻表达。
不用多说,我是受益者。能够在历史的回放中,找到更加贴近真实的文字。
这次日本之行的“关东大地震受害中国人纪念会”活动连续报道,对民间索赔与日本政府的交涉,有着极为现实的意义。
吴祖康默默奉献,在短暂的活动中,抓取了最让人感慨与振奋的东西,连同留下思考。可以说:他是个能让中国扬眉吐气的人,不是仅凭激情与热心去达至心中的愿景。我想,它是时间与厚度的积淀,不但有着超出常人的眼光与观察思考能力,更有着无私无畏的胸襟与胆略。
人称“918网老吴”的吴先生,1969年高中毕业后去了黑龙江军垦农场,一呆就是10年,环境的濡染,生生地把这个上海男人变成了东北汉子。性格中,既有上海人的周到细致,又有东北人的豪爽大气。回到上海后,他在一家精细化工厂工作。之后,当过副厂长,下海经过商,可是没少折腾,就是不安于现状,折腾来折腾去,终于找到了落脚点。
那就是,拿出微薄的工资创办网站。谈何容易,创建网站,既要克服技术层面的重重困难,又要在经济上承受意想不到的窘境。在工作岗位上,请一天假要扣几十元工资,但他没办法,只有咬牙坚持。为的是“宣传和研究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正是这种独立的建设精神,让他成为虚拟网络世界的网络达人。
他夫人周建新说,两个人的工资在上海维持最低生活都很难,况且网站的运行,每月需要的开销对他们来讲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谁又会料到,这样一个被日本右翼当成“全球头号反日民间网站”十几年来,居然蜗在长宁区仙霞路上一个仅仅不到16平米的迷你小屋里。这个小屋子,一半做网站,一半放两张床。要生活,还要拼事业,他们一家人在这个小屋子里一起折腾。他对女儿说:爸爸没有什么遗产可以留给你,但是可以留下一种精神给你,做个网站也是一个事业,现在经济上虽然是困难些,但是精神上还是很充实的。我们的事业就是为了那不幸的3500万人,就是为了帮他们传递声音,把中华民族的贡献昭告世界,把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后代。
真个“大道至简”的现实版,简到份儿了。可是工作起来,他却不那么简单。
每一次的跟踪采访,都要付出心血。《为了我们的祖辈——2013-2016活动纪实》,他是以日记的口气介绍在温州实地采访“日本关东大地震遗属追踪”的活动情况,然后再加上影像及相关文字,没点对历史的深透了解,没点敏锐与缜密的思考能力,没点文字功夫与占有的大量知识做后盾便无从做起。
因为,一个人的网站,靠他独挡。
当然离不开亲友及他的夫人和女儿的全力支持与配合,不仅仅是事业上的,且在经济上无私投入。夫唱妇随。夫人原在幼儿园上班,1995年下岗。曾为了这个家,为了这个网站,不得不出外打工,做销售员、清洁工,甚至搬运工。走在东京街头,看着她瘦弱的身体,怎么也不相信她会那么能吃苦。她说,我现在还胖了一点呢!即便如此,也有“弹尽粮绝”的时候,不得不吃面粉和青菜做的面疙瘩度日,女儿中专毕业也放弃了赚钱的机会,帮助父亲制作网页,编辑录入,拍片摄像,监控BBS和处理网友来信,进行网站维护。
两个最近的人,成全了这个爱国网。
爱国的不仅仅是这一家子,还有更多的爱国者支持吴先生,比如一些活动器材,都是旅日华侨林伯耀捐助的,林先生克服种种困难,积极帮助历史上中国在日受难遇害者进行民间索赔,给了吴祖康以极大的鼓舞。所以,他坚持了下来。
平日的网站维护所需资金也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有识之士“雪中送炭”。是那多的爱国者与善良的人成全了吴祖康,让他在历史肩头,站得更高,望的更远。
当然,网站不可能总是这样继续下去,运营中需要资金,光靠精神力量不足以支撑网站的扩大再发展,吴祖康也试着考虑成立商业公司来运作这个网站,但又怕到时精力不足;再就是从长计议,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金会,目前又没有相应的政策。
两难之间,企业赞助是最靠谱的。可是,企业还没有行动起来。其实,从只有1.2兆容量的一张软盘起家,到目前为止的超大容量网站,其发展速度与内涵质量是有目共睹的,它的发展前景会更好。

这次的“关东大地震受害中国人纪念会”上,他在活动现场聚精会神地投入其中,有时夫人和女儿从不同角度帮助拍摄。我在“赴日祭祖活动群”里,每天都能最直接地看到活动概况,比如《遗属祭祖代表团2017.9.2在东京活动》、[图文+视频]《中朝联合  祭祖东京》、[现场录像]《关东大地震被屠杀中国遇难者思考集会》、《中日人士 集会思考》、《横網公园 友人捐款》、《驻日大使馆代表田培良参赞在追悼会上致辞》以及遗属代表在追悼会上的讲话等历时5天活动的全部资料。
他夫人说,这些活动情况,都是老吴夜里加班发布的,还要搭上女儿编辑整理。
吴先生把这些辛辛苦苦的采访凝成历史与现实相互反射的结晶,呈现给网民。而这只是其中的一幕,每一次活动都透着全家人的心血,经年累月地奋战在现实那边的历史故道上,不是轻容地散步,那是他和他的家人在一次次的短跑实践中达成的默契。
除了现场报道,在网络建设上不能离开合作网站,这些都需要时间打理。
我真不知道,这一家子是如何应对的。活动结束后,听说他们又去了南京。9.18前夕,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祭奠死难先辈,我在网上看到《祭奠南京12.13遇难先辈》的图片,知道了他们的行踪。在与他夫人微信时,我说,真是马不停蹄啊!
光挨累,是正常的。可是,不可理喻的是还要挨骂。
除了日本右翼分子的攻击,他的邮箱总有人捣乱。凡做一件事,不合流者会说三道四,持不同政见的人,会谩骂攻击。这些在吴先生看来也都是正常的,邮箱搞些设置就是了,让那些人来了碰壁,讨个没趣儿。正面的东西在阳光下,多数网民是好的。况且,自己做的是件上对得起列祖列宗,下对得起子孙后代的事,没什么不可以的。他的释然态度表现了中国人的超凡气度。
看得出,吴先生对这些现象不屑一顾,但当初对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南京大屠杀这件事,他却非常气愤。想是用事实进行有理有据的反驳,苦于网上找不到相关历史资料,才促成了自己建立网站的决心,他的勇于实践的创造精神是对右翼分子最有力的回击。
从中可以看出,他既是达人,又是站在历史肩头历练过的勇者。
我相信:正义发出的声音,会压倒一切。
吴祖康从建站初期到现在的17年间,何止是发出声音,网站上有他的办站宗旨,也有口号似的东西。实际上,把口号付诸实践,需要踏踏实实地做事,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来。他是在以勇士的精神,构筑了一道新的长城。
2000年7月《南京大屠杀--历史照片中的见证》画册上网发布,自此开始,南京大屠杀铁证的图片呈现了一段血淋淋的历史。再后来,包括南京大屠杀的资料以及抗战和日军史料、二战被掳日劳工的资料、日军化学武器和对华细菌战的资料,还有重庆大轰炸等图片、影像等相继在网站发布。
2001年“9.18”七十周年纪念日,他与“中国918爱国网”和“网同纪念网”等成功策划了全球中文网站“网络共祭日活动”。他所建立的“抗战死难先辈祭奠堂”成为互联网上一个永久的悼念反法西斯斗争中献身的战士、凭吊惨遭日本军国主义杀害的同胞、教育子孙后代、揭露日本右翼分子复活军国主义企图的阵地。
2003年起参与策划、组织保钓活动,向世界表明了国人坚决捍卫领土完整,保卫国家主权不容侵犯的决心和能力。
2004年1月,他和一些人士策划出海“钓鱼岛”旅游。3月28日进行旅游的试航,5月份开始每个月出海。他们在厦门借了3条渔船,参加首航的有五、六十人,只是想把旅游搞起来,通过这种和平方式宣示主权。最终,因种种制约没有去成。他说:“我觉得‘登岛’的人上去以后,如果安全撤退,就是成功的。”这年4月,他又发起“我们的历史责任——援助抗战老兵行动”,提出“我们纪念抗日战争不能只挂在嘴上,一定要有行动”,引起各界对抗战老兵的关注与关怀。
2005年3月23日策划建立“918长城签名总站”,支持反对日本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百万人全球签名”活动。没想到,参与救助的抗战老兵们竟协调、征集了全球41个国家4200万人的签名。吴先生没想到会有这么大反响,以至于网站负担加重,瘀堵不畅。他不得不连续工作19个小时,向外界求助增加分流点,才使网站得以畅通。
2005年8月起在网络开展“庆祝抗战胜利六十周年”活动,主题为:将中华民族的贡献昭告世界,把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后代。
2007年被聘“中国被掳劳工联谊会(筹)”顾问,开始参加华侨及日本友人对“日本索赔活动”每年都去参与,记录下那些志愿者的活动。他要让后代知道在解决二战遗留问题过程中,有多少人付出了多少的艰辛的努力,以此达到进行“历史清算”的目的。

我是在他全家参与这项活动的第十个年头与之相遇的。
在这之前,我还不知道这个爱国者,在高于任何口号的旗帜下,以这样的方式去爱国。他的行动让人感动、感慨,更多的是感叹——如果国人都像吴祖康那样,即便不去摇旗呐喊,最起码是真诚的理性呼吁就足够了。
2001年9月,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百姓故事》曾在“918系列专题”中播放了“中国918爱国网”的专题片。9.18当天,上海各大媒体全部做了专题报道,并给予“918爱国网站”、“爱国者的家园”等称号。
“中国918爱国网”,无愧于这些称号,吴祖康无愧于“爱国者”的典范。
日本东京有个叫町田忠昭“对日本索赔活动”的志愿者,非常敬重吴先生的爱国行动,在东京都港区浜松町“中华居酒屋”的一次聚餐中,他郑重地向吴祖康一家子赠送了朋友送的水墨画手袋,以表支持之意。我抢拍了这一幕,留做永远的忆念。
东京返回神户后,我写了一篇题为《呜咽的中川河谷——吉林义士王希天日本罹难94周年祭》的特写,发给吴先生,很快被他发到网上,后来发现错误的地方,要求改正,不知他正在路上,到上海后,迅速把我发的新稿放上去,真的被他的勤勉精神打动了。

吴祖康说:“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做一件事,时间久了会有微词,一些人认为他这样耗精力搞网站,一定是有什么利益,有钱赚的,不然不会自己搭钱搞下去。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看清楚他了。
其实,他和女儿凭网站技术,完全可以在社会上赚很多钱,但他没有这样做。他发现,这项关乎民族的事业,越做越觉得使命在身,容不得其他想法的潜入,既然做了就没道理放弃。况且,网站的影响力与号召力已经今非昔比,那么多的时间、精力和资金的投入,即使赚钱又有何错。我在为吴先生鸣不平。
一种生命的融入,再怎么说也无法分离。
这样的人生样式,大概吴祖康自己也未曾料到的。为此,我想到“命运”一词,天降大任于斯人。这时候,连他自己都说了不算了。这面旗帜扛到底,看来非他不可。从初始到造势,再到发展,如今步入平稳轨道,剩下的就是收获了。
收获民族尊严,收获和平成果。
我发现,站在历史肩头的勇士,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会百折不挠。还是那句话:站得高,望的远。因此,他会栉风沐雨,勇往直前。
高天厚土之间,始终有这样一个人。

2017.9.25

作者简介
黄国贞
新浪博名 妖妖弄文
1976年开始文学创作,喜好多种文学样式,坚持我行我素个性。作品被台湾世界论坛报、西藏日报、日本关西华文时报、吉林日报等多种报刊、书籍登载。中国散文诗学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吉林分会会员、吉林市散文诗学会理事、香港诗学会会员。已出版散文诗集《黑色的诱惑》、《野梦》、《季节之岸》、《阡陌之绪》、《高原绝唱》;哲理散文集《灵魂家园》;诗集《最后的守望》;散文集《私语流年》;游记《路上,在路上》等作品。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这座日本人不敢直视的雕像,在旧金山揭幕了
    下一篇:忠诚与信仰:专辑1---特别的藏品,永远的情怀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