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惊涛骇浪中的灯塔(1)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夏远生 时间:2017-09-09 点击:
——1927年领导秋收起义井冈建军的毛泽东
《秋收起义》布面油画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藏。
1927年,是年轻的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转折之年,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艰难开拓之初。对于共产党人来说,真可谓“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轰轰烈烈的大革命,由胜利在望,到一败涂地,只是瞬间之变,倒在血泊中的共产党人何止万千。
毛泽东笔调生动、意志坚定地写道:“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他们高举起革命的大旗,举行了武装的抵抗,在中国的广大区域内,组织了人民的政府,实行了土地制度的改革,创造了人民的军队——中国红军,保存了和发展了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
浴火重生,浴血奋斗。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叱咤风云、舍生忘死,在秋收起义、井冈建军、开辟生路、星火燎原的伟大斗争中,求实创新,可歌可泣,谱写了壮烈而壮丽的篇章。
一、提出伟大的“上山”思想
毛泽东1938年5月4日在延安抗大演讲,谈到秋收起义进军井冈山时说:“为什么我们上井冈山呢?因为下面住不得,所以才上山去,有什么法子不上井冈山,打游击战。就举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旗,可是这旗帜不准我们在城内插,我们就只好到山顶上去插,永不放下。以前插在井冈山,插在雪山、昆仑山,现在插在清凉山。”
1927年5月21日,国民党反动军阀何键指使许克祥发动马日事变,对湖南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进行大屠杀。郭亮、林蔚、柳直荀坚持领导共产党员和工农群众开展反击。十万农军攻打长沙,功败垂成。
6月下旬,毛泽东在武昌中央农讲所,召集逃到武汉的两百多湖南同志开会,强调说:“大家应回到原来的岗位,恢复工作,拿起武器,山区的上山,滨湖的上船,坚决与敌人作斗争,武装保卫革命。”
当时聆听毛泽东指示的李维汉、郭亮、蔡协民、何坤、袁任远等人,都感到明确了斗争方向,看到了革命前途,坚定了革命信心。蔡协民深受鼓舞,当场写了一首诗《风雨武昌谒毛润之》:
窗前风雨骤,云密压天低。
鄂北狂飙起,洞庭野火稀。
策杖唯图国,横戈哪顾妻。
风华邀热血,识君恨晚唏。
鄂北狂飙起,洞庭野火稀。
策杖唯图国,横戈哪顾妻。
风华邀热血,识君恨晚唏。
毛泽东称赞这首诗写得有气魄。他建议蔡协民、何坤两人改个名字,说:你们俩已经成了被反动派通缉的“共匪头子”,为了安全起见,改改名字。
蔡协民说:我的名字就不改了,就是要以“协民”二字,纪念农民协会的斗争,表示与人民同生息、协助农民谋生存权利。毛泽东听后便说:何坤1918年在长辛店做过工,干脆改名长工,做一个革命的长工。何坤当即表示:长工,协民,我们一起为人民打天下、做长工吧!
既然要上山下湖干革命,就要抛家舍业出生入死。何长工、蔡协民后来都跟着毛泽东上山,成为井冈山英雄,名垂史册。
许多有胆有识的共产党人,努力寻找革命出路。中共中央军事部长周恩来根据湖南情况,提出湖南暴动计划,但被共产国际代表罗易拒绝了,不轻易发火的周恩来气得和他大闹一场。
中共中央常委蔡和森提议改组湖南省委,由毛泽东担任书记。这个意见引来一些非议。因为马日事变后,毛泽东、蔡和森都要求回湖南工作,有人便说他们要在党内组织“左派”。蔡和森曾解释说:“和森与毛泽东同志之关系,绝对不是什么企图组织左派,只因泽东一向反对中央农民政策。一九二六年冬季以来,完全代表湖南土地革命的倾向,为一切敌人之所痛恨,而为一切农民之所欢迎,所以,马日事变后,和森主张他回湘工作。”
从紧迫形势看,湖南地位十分重要,必须尽快恢复强有力的党的工作。6月2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决定成立以毛泽东为书记的新的湖南省委。
毛泽东立刻赶赴长沙开展工作,要求各县工农武装迅速集中,用武力来对付反动军队,以枪杆子对付枪杆子,保存工农武装,不行就“上山”。“上山可造成军事势力的基础”。
“上山”,作为党和革命的一条出路,被毛泽东反复地提了出来。
在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同时,毛泽东对当时中央的行动方向提出批评,说“大家不应只看到一个广东,湖南也是很重要的,湖南民众组织比广东还要广大,所缺的是武装”“要在湘南形成一个师的武装,占据五六县,形成一政治基础,发展全省的土地革命,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
八七会议之后,主持中央工作的瞿秋白提议毛泽东到上海中央机关工作。毛泽东心中早有主意,回答得很干脆:“不愿去大城市住高楼大厦,愿到农村去,上山结交绿林朋友。”湖南省委也写信给中央,要求毛泽东回湖南领导武装斗争。
在秋收起义受到严重挫折后的文家市前委会议上,毛泽东率直地提出了上山做“特殊的山大王”的主张,从而改变了“取浏阳直攻长沙”的原定暴动计划,走上了井冈山革命的道路。
当时,党内的机会主义者讥笑说:“你们毛泽东住在井冈山顶,特委住在山腰,区委住在山角,刮风下雨首先知道,晓得什么世界形势,谈什么革命?”历史证明,毛泽东上山,不仅晓得世界形势,而且搞成了中国革命!
毛泽东后来回忆说:“我没有吃过洋面包,没有去过苏联,也没有留学别的国家。我提出建立以井冈山根据地为中心的罗霄山脉中段红色政权,实行红色割据的论断,开展‘十六字’诀的游击战和采取迂回打圈战术,一些吃过洋面包的人不信任,认为山沟子里出不了马克思主义。”
“山沟里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源起的“山沟”,就是井冈山,就是湘赣边界的广大山区乡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其艰难开拓,始于井冈山。
“红军荟萃井冈山,主力形成在此间。”这是朱德总司令的深切体会。周恩来也说:“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当时只有毛主席提出来。其他的人对这一路线不明确,甚至有的怀疑,有的反对。关键问题在井冈山,没有井冈山的斗争就没有今天。”“起义是大家的一个共同想法,而建立一支什么样的军队,并不明确,是毛主席把这个问题解决了。”
所以,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井冈山时指出:“井冈山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荣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