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老辰光网 返回首页

晓歌的个人空间 http://myoldtime.com/forum/?5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日志

《知青与上高》读后感

热度 8已有 627 次阅读2021-1-25 18:16 |个人分类:散文|系统分类:写作


在纪念1968年全国知识青年大批上山下乡五十周年的日子里,我听上海江西上高知青联谊会的会长徐广鳌告知,他们的上高知青回忆录出版了!我感到非常高兴。徐老师是上海市静安区公安局退休干部,也是我们上海知青网的老朋友。多年来,我们上海知青网曾经得到上高知青的热心支持和积极参与,这次纪念下乡五十周年,他们得到了当地政府政协的支持以及知青们的参与,共同配合,出版了《知青与上高》这一有纪念意义的回忆文集,值得祝贺!

在抗疫的日子里,收到了徐广鳌老师寄来的书,我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尽管江西其他县的知青回忆录书籍已经不少,但这次上高知青的书,可以说是一本比较有分量、有代表性的回忆录。因为他们也有六千多知青,算得上是整个江西省内安置知青比较多的县。它的问世,在我们知青历史研究的馆藏里,又多了一份有研究价值、有说服力的资料。

看得出上高县政协为此书的出版,做了详细的准备和精心的构思,除了广为宣传动员发动知青参与回忆写稿,召开座谈会、讨论会,仔细收集整理当年的档案资料等,编辑人员还特地到习近平总书记当年下乡的陕西延川县参观学习取经,领会习总“广阔天地 终身难忘”的精髓,把握写这部《知青与上高》写作的政治方向和基调,以及重点内容。他们以还原、求真、求实的精神,尽量如实地反映,在收集各公社、各大队知青点、知青名录、知青入团入党上调、参与重大工程、评选优秀分子、提拔担任干部等各方面,力求详细,不予遗漏,确实付出了很大心血。他们充分肯定了十年时间里知青在建设上高、促进农村文明、发展教育医疗等各方面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充分肯定知青爱国奉献、吃苦耐劳、经受磨练等方面的成绩,给予知青一代以很高的评价,反映了淳朴的上高人对知青的一片深情。

上高知青,有从上海、南昌、樟树、吉安以及上高县城下放的给地知青,在七十年代末大返城时又都先后离开上高,如今散布在海内外各地,要找到他们,要了解他们当年的生活,确实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容易事情。在筹备过程中,成立多年的上海的上高知青联谊会和南昌、吉安、萍乡等各知青联谊会发挥了很大作用,专门成立了筹备组,积极配合,广泛发动。在他们的努力下,定居海外的上高知青,以及在各行各业各岗位上的知青,都被动员起来,写下了他们难忘的青春岁月。其中不泛报社社长,人大常委、军分区司令、银行行长、保险公司经理、企业董事长、日本教授、大学校长等等,他们都以普通知青的身份真情回顾,难舍乡情。

值得称赞的,是那些包括下岗工人在内的底层知青的参与,他们与返城以后当教师当医生当公务员当科技人员、当文艺工作者的知青们一样,没有流露对生活艰辛的抱怨,经历坎坷的无奈,而是感恩当年的乡亲,感怀自己的艰苦岁月,把如何学会农活、如何带去城市文明、如何得到磨练考验、如何投身农村农业生产的点点滴滴,都记录了下来,汇成了一首如歌如诉、抑扬顿挫的交响诗,给我们留下了生动丰富的上高知青七十年代生活的全景图。

而更值得肯定的是,上高知青在离开上高以后,一次又一次地重返第二故乡,关注上高的今日发展,加强两地合作沟通交流,促进上高经济与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这本书既有他们昨日的风采,更有他们今日的情怀,令人感动。

而我最佩服、最赞同的,是这部书“只记录、不议论、不评价”的著书原则。这是回忆录最需要最不容易做到的,因为几十年过去,人们的思想认识、经历体验感受,会与当年有很大不同,又很大变化;有人在写回忆录时往往不可避免地加进一些个人的观点或者评论。而如实记录对于后人对于旁观者来说,才是不会误导不会引入错误判断的重要方法。上高县政协编辑组的老师们,有些年龄比知青小一些,但是他们冷静清醒理智修史的态度,是值得我们其他打算写回忆录的知青们学习的。

略感遗憾的是,我2003年发在上海知青网上的三篇回忆录,是我独特的乡村记忆,却被某个偷懒的上高女知青截取以后经过裁剪拼贴,剽窃变成了她的回忆录,赫然发表在上海知青回忆录中,变成了她的文章,也许 这样她就不用动脑筋自己写了,还能留个名字在上高知青回忆文集中。难道这样做有意思吗?我虽然向上高联谊会的会长反映了,但也没有打算去追究。知青当中,此类剽窃抄袭的小技俩也不鲜见。只好听之任之,总不值得去打官司吧。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4-3-28 22:35 , Processed in 0.01976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