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第42节 46《云南旅游记》
2020.4.10
2019年12月12日到年底,我受上海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会知青杂志社马琳主编的委托,参加由云南知青文化研究会发起的、邀请全国知青融媒体工作交流会,到云南省洱源县开会。会后我和先生作了一次云南自助旅游,感受到了南国的风光和人文,弥补了以前从未到过云南的缺憾,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一、到昆明)
昆明是云南省省会,享“春城”“彩云之南”的美誉,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门户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重要的旅游、商贸城市,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昆明地处云贵高原中部,北与凉山彝族自治州相连,西南与玉溪市、东南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毗邻,西与楚雄彝族自治州接壤,东与曲靖市交界。昆明市为山原地貌。地势大致北高南低,多溶洞和溶岩地貌,溶岩盆地有石林坝子。属北亚热带低纬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5℃,年均降雨量1450毫米,气候宜人。
来云南之前,只以为这里四季如春,其实到了以后才知道,“四季如春”指的只是昆明,云南其他地方可不是这样。有的地方挺冷的,有点像北方,有的地方海拔虽然不很高却还会有高原反应。
我们提早了两天到,打算利用开会前的日子先游一游附近的景点。在飞机到达后的第二天上午,按照昆明知青的指点引导,就先行到昆明市内的滇池去了。滇池位于昆明市南的西山脚下,距市区五公里,公交车很方便到达。历史上这里一直是度假观光和避暑的胜地。滇池形似弦月,湖面面积300k㎡,居云南省首位,素称“五百里滇池”。是中国第六大内陆淡水湖。水很清,并非人们曾经对它的评价是被污染得很脏了。也许这几年的清理整顿,拆除关停了周边的污染企业,才换来了清澈的湖水吧。
我们看到了成千上万从西伯利亚飞来过冬的红嘴鸥,在滇池水面上低空翱翔,优雅舒适地享受着南国人民和游客给予的优厚待遇,吃着湖面上人们撒下的面包等食物。当地人说,你们很幸运,这一幕不是一直都会有的,一年四季,只有隆冬季节才会有这么多北方远道而来的“客人”,它们在这里越冬,开春了就会飞回万里之远的西伯利亚。
当天下午,我们去了附近的另一个著名景点:云南民族村。民族村位于昆明市西南郊滇池之滨的国家四A级旅游度假区内,它还是国家民委民族文化基地、CIOFF中国委员会民间传统文化基地、国家民委全国首批民族工作联系点之一,占地面积89公顷,与西山森林公园、大观公园、郑和公园等著名风景区隔水相望,是云南省新兴的旅游度假胜地和展示云南26个民族社会、文化、风情的窗口。2017年12月获得2017世界春城十佳、2017中国年度文化影响力城市。
民族村很大,半天根本转不过来,我们就坐了观览车,在导游小姐的解说下,“走马观花”把各民族的村落民宅看了一遍。云南是多民族地区,拥有最多的民族,景区内把云南大部分民族的民居都做了介绍,各种不同的住宅和生活习俗,服饰礼仪,食物,都有展示。我大约记了一下,有汉、白、彝、回、苗、布衣、瓦、傣、傈僳、藏、瑶、壮、景颇等二十多个民族的村寨民居,按照一比一建造,而且各有不同的民俗、工艺表演等,一日内就可以遍览云南众多民族的风情。
民族村中,以傣寨和彝族村最值得一看。傣寨是进入民族村的第一个村寨,里面种满了热带和亚热带植物,一幢幢精致典雅的傣家竹楼点缀其间。有干栏式的民居楼、风情楼、泼水亭、佛寺、泼水广场等典型的傣式建筑物。引人注目的是村里的白塔——“波中塔”,它是按比例仿德宏州盈江的允燕塔建造的,40座小塔簇拥着高高的主塔,还有365个风铃声,十分悦耳。傣寨附近还可以乘坐画舫。
彝族村特别值得一看的是太阳历广场,广场中间竖有一根石柱,古时的彝族人便是通过石柱的日影来观测时辰。村里的巨“虎”则是古代彝族人的图腾。另外有村里还有彝族特有的土掌房建筑、烤酒作坊、文化楼等。如果有时间,民族村待一天慢慢品味也是不错的,可惜我们只有三个小时,匆匆拍了些照片,也算到此一游了。
第二天,我们坐火车到了石林。石林景区位于昆明石林县,是昆明的必游景点之一。石林是典型的喀斯特特色地貌,有石峰、石芽、落水洞、地下河遍布,峰林幻化成各种形态,剑状、塔状、蘑菇状等等,千奇百怪美轮美奂。
石林景区的几大片区分布较为疏散,以大小石林景区为中心。大门口购票进去后,沿着甬道前行20分钟,左手边即是规模较小、石峰略为平缓的小石林景区,在一片茂密的峰丛中,有名的阿诗玛石即屹立在此,巍峨的峰林幻化成一位亭亭玉立的彝族姑娘阿诗玛,仿佛正在向你招手,这里是游人喜爱的合影之地。除了俊俏的阿诗玛,小石林区还有神骏、簇石擎天等景观,无不形态各异。这可是考验想象力的时候。沿着公路缓缓前行,路边依次是唐僧石、石监狱、凤凰梳翅、灵芝石等,无不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以各种姿态展示着大自然的造化奇功。
我们沿着甬道前行来到大石林区,经过“双鸟渡食”“犀牛望月”“莲花峰”“石林胜境”“石屏风”等奇景,差点迷路了,因为没有请导游。
因时间关系,我们并没有去另外的乃古石林。它位于大小石林以北13公里处,也叫新石林或摩寨石林,石林景观、白云湖、石峰山、幽谷仙瀑组成。与大小石林相比,那里又是另外一种风格。据介绍说那里的峰林整体呈灰黑色,石柱高大密集,有城堡状、塔状、蘑菇状等,古朴粗犷的怪石如浪涛般冲天而起,气势磅礴。
(二、洱源会议)
第三天,我们便去洱源县参加知青融媒体参加会议。坐火车到洱源县城后有当地的知青企业家在等我们,用车把我们送到普陀泉温泉酒店会议地点。
洱源,是高原明珠洱海的发源地,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大理白族自治州北部。洱源县地处横断山脉与云贵高原交界地带,境内山岭纵横,层峦叠嶂,湖泊棋布,河流如织,盆地、河谷错落其间。当地政府和开发商建立起了以健康、关爱、成长、时尚为主题,集温泉疗养、休闲度假、康体娱乐、商务会议为一体综合性大型温泉养生休闲度假区。温泉浸泡区,包括34个形态各异的温泉泡池,为地热国核心休闲区。利用天然的温泉建的酒店,吸引了各地游客来此旅居泡澡游泳,有良好的养生保健甚至治疗作用。
老知青们虽然都退休了,大都年届七旬,一些唱歌跳舞一类的知青活动已经接近尾声显然不再适合知青所以不再热闹,而知青网站、知青报刊、知青杂志和知青广播,各种融媒体的形式方兴未艾,给了知青们老有所思、老有所乐和老有所为的空间。我们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近年与各地的知青团队、联谊会研究会也一直在互相联系互相交流中,结下了良好的友谊,此次我是以上海知青研究会的报刊杂志编辑以及老辰光网站编辑人员的身份,应邀参加云南组织的会议,也是一个学习的机会。
15日晚,会议主办方为我们举行了欢迎聚餐,各地来的老知青们互相举杯祝福,欢庆团聚,预祝会议成功。
16日,全国知青融媒体会议正式召开。我受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知青》杂志社和知青时代报编辑部主编马琳老师的委托,以及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所属老辰光网老总赵大砥先生的委托,同时分别代表这两个单位,在全国知青融媒体联席会议上发言。该会是由云南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会、云南知青联谊会、以及云南鸿雁旅居健养管理中心、于若木慈善基金会主办,云南神工集团和云南大理洱源县普陀泉温泉大酒店承办,各地知青融媒体代表,有网站、报纸、杂志等各类融媒体,包括北京中知网、中知协、中国知青作家协会、上海、四川重庆,湖北宜宾、江苏南京、山东青州等地代表,近九十人参加了会议。
三天的会议,前一天报到,晚上招待会聚餐,互相熟悉交谈。第二天上午主场发言,每个预先指定好的发言代表每人都只有五分钟到十分钟的简短发言机会,因为除了会议代表发言,还有主办方与承办方的代表发言,不光是交流办刊办网站的经验,还留部分时间听取对知青养生养老事业的看法和做法交流,以及对鸿雁集团下属的普陀泉温泉酒店的介绍,加上点评,拍集体照,占用了一部分时间,因此代表发言就显得非常紧凑。
后一天的自由发言,各地与会代表自由发言,积极踊跃,也很热烈,除各地介绍办融媒体的做法之外,也涉及到知青的养老问题。第三天下午的小型座谈会,分别有专程前来的缅共知青的代表讲述他们的经历故事,以及鸿雁旅居健养集团新成立融媒体刊物组委会,并给愿意参加的人员发放聘书。
三天的会议安排得很紧凑,我们听取了与会代表事先准备的发言,和自由发言,交流了各地的报纸杂志网站的信息,了解了各地的知青文化活动情况;我也向大家介绍了我们上海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杂志以及老辰光网、上海知青网的一些做法,得到了大家的重视肯定,会后交了一些新朋友。
参加会议的三天期间,我们在居住的普陀温泉酒店也享受到了泡温泉和游泳的乐趣。甚至在房间里就可以泡澡,不需要到室外去。这样在十二月寒冷的季节,室内有空调,也不会感到寒冷。
会议结束后,我们便在云南知青的帮助下找了一家旅行社到不远的丽江古城旅游。
(三、在丽江)
资料显示,丽江市地处居于青藏高原南端、横断山脉向云贵高原北部云岭山脉过渡的衔接地段,境内地形地貌多样,含高原雪山、河谷、深峡、草甸、平坝相结合的地貌特征及自然景观资源,同时气候变化显著。丽江历史悠久,很早就有人类活动的足迹,是我国古人类活动的地区之一。
丽江市的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坐落在丽江坝中部,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大研古城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古城,光滑洁净的青石板路、完全手工建造的土木结构的房屋、无处不在的小桥... 丽江古城历史悠久,古朴如画,兼有水乡之容,山城之貌,城中有水,山中有城,城山相融,山水一体,道路自由,街巷幽深,道旁河畔,垂柳拂水……成为西南边陲著名的旅游胜地。
丽江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西南交通贸易大动脉南方"丝绸之路"和由西藏入境的"茶马古道"的中转站。两条古道既是中原至东南亚的南来北往的贸易通道,又是沟通中原文化和外来文化影响的传送渠道。 丽江是纳西族的家园,是我国唯一的一个纳西族自治县,同时还居住着白、彝、僳僳、普米族等少数民族。丽江的文化以开放、大方、兼容并蓄为重要特征。纳西族人民长期以来创造并延续保持下来的东巴文化,是世界民族文化的一枝璀璨的奇葩,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纳西族东巴文化的主要记载符号"东巴文",共1400多个单字,被誉为世界上唯一保留完整的"活着的象形文字",卷帙浩繁、内容丰富的东巴经书、舞谱、绘画、祭祀仪式都充分展示着纳西族东巴文化的神奇异彩。
我们行进在丽江古城的老街上,古朴的建筑充满现代的活力,人来人往,熙熙攘攘,街道两旁开满各种土特产商店、中药材店、特色小吃饮食店、民族服装店、银器饰品店,等等;商品琳琅满目,非常热闹。旅游者来自四面八方,一点也感觉不到冬天的寒冷。店里的营业员大多非常年轻,有的穿着民族服装,充满地域风情。
我拿着相机和手机不停地轮番拍着,想着手机拍的可以立马发到朋友圈让朋友们分享,而相机拍的回去以后慢慢欣赏细细修片。我们登上了古城的高处,在快要到山顶的地方俯瞰古城全貌,几百幢古朴的民居尽收眼底,宏伟壮观,古朴典雅,尽显古城风采。
丽江古城,这个曾经耳熟能详的地方,对于我来说有点神奇神秘的地方,终于亲眼目睹他的芳容和雄姿,走在石板路上,闻到清新的空气,心旷神怡。
17日在古城住了一晚, 12月18日来到玉龙雪山下的蓝月谷景区。玉龙雪山为云南省丽江市境内雪山群,在丽江北面约15千米处,全长75千米,是北半球最近赤道终年积雪的山脉,如扇面向古城展开。全山的13座山峰由南向北纵向排列,主峰扇子陡最高处海拔5596米,终年积雪。玉龙雪山在纳西语中被称为"欧鲁",意为"天山"。其十三座雪峰连绵不绝,宛若一条"巨龙"腾越飞舞,故称为"玉龙"。又因其岩性主要为石灰岩与玄武岩,黑白分明,所以又称为"黑白雪山"。
2007年成为全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
   因为山上的缆车道正在修,不能乘坐;而考虑到徒步爬山一是太累二是时间来不及,三是听说上面很冷空气稀薄,担心会缺氧高原反应,所以我们就决定打退堂鼓不上去了,在山下拍了一些玉龙雪山的雄姿,也算不虚此行。
蓝月谷,其前身为早前人们所熟知的"白水河"。在晴天时,水的颜色是蓝色的,而且山谷呈月牙形,远看就像一轮蓝色的月亮镶嵌在玉龙雪山脚下,所以名叫蓝月谷。而白水河这个名字是因为湖底的泥巴是白色的,下雨时水会变成白色,所以又叫白水河。蓝月谷中的河水在流淌过程中因受山体阻挡,形成了四个较大的水面,人称"玉液"湖、"镜潭"湖、"蓝月"湖和"听涛"湖。
我们把这四个湖都走了一遍,欣赏她的美丽风光,感受她的迷人风姿,迎面感觉到从玉龙雪山上刮来的寒风掠过我的脸,掠过湖面,穿着风衣羽绒服还是感到了寒意。
离开蓝月谷,听说还有一个非常值得去的著名景点拉市海湿地公园不很远,只有8公里路,于是我们又坐车去了那里。
拉市海高原湿地是省级自然保护区,是云南省第一个以湿地命名的自然保护区,于1998年6月批准建立。2004年被中国政府指定为“国际重要湿地”,2005年列为全国“野生动物科普教育基地”,2005年列为国家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保护区位于玉龙县中部,主要功能是:保护高原湿地、湿地鸟类及其赖以生存的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区由拉市海、文海、文笔水库、吉子水库四个片区组成,总面积六千多公顷。
与玉龙雪山脚下蓝月谷的寒风凛冽寒气逼人完全不同的是,这里没有一丝冷意,甚至可说说是温暖如春。夕阳西下,眼前呈现的是一片金色油画般美妙的风景。湖中的水生植物、水鸟、水鸭,远处的山峦树木,似乎都被夕阳抹上了金黄的颜色,在黄昏里静谧地悠然自如地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诺大的湿地公园静悄悄地,没有车来人往,没有喧嚣,简直像世外桃源。也许我们去的时候已经过了游客高峰时段,一问景点管理人员,果然是还有一小时就要关门闭园了,我们只好紧赶慢赶匆匆地转了一圈,拍下一些照片。如果有半天时间,慢慢地欣赏品味,这拉市海绝对是个可以发呆的地方,充满诗情画意想象力的地方。
(四、大理行)
12月20日,我们来到大理。大理是一个以白族为自治民族的自治州,是闻名于世的电影"五朵金花"的故乡。州府所在地大理市,是滇缅、滇藏公路交汇地。大理位于云南省中部偏西,总面积 29459平方公里,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山川秀丽,四季如春,是祖国大西南一块宝地。全州辖一市十一县,是一个居住着汉、白、彝、回、傈僳、藏、纳西等26个民族的地区,1999年末总人口326.09万人,少数民族人口约占50%,其中白族人口108.53万人,
资料记载,大理,治也,"大理"意思即是大治理。在从公元902年到公元937年南诏灭亡后的30多年间,洱海地区出现了三个短命王朝。大理国的开国国君段思平建立政权后,实行新政,改革旧治,推行礼治,便取国号为"大理",意思是大大调理各方面的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大理曾有着显赫的地位和作用。秦、汉之际,大理是"蜀道"(从四川成都,经云南大理、保山进入缅甸,再通往印度)的必经之地,这条通道,对促进大理地区和内地的联系、促进中国和东南亚诸国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起着重要的作用。大理是滇地远古文明的中心,大理既是茶马古道的重镇,又是云南设治最早的地区,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云南就设叶榆、云南、邪龙等县。叶榆就是今天的大理,当时的大理就是个丰腴之地,土地肥美,宜五谷蚕桑。
网上查到,公元8世纪,洱海地区建立了南诏国。南诏国时期,大理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产技术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由于南诏是在唐王朝的支持下才得以统一六诏的,因此与中原交往比较密切,通过吸收和运用汉文化,因而建筑、雕刻、绘画相当出色,享誉海内外的崇圣寺三塔、石宝山石窟、剑川木雕,以及著名的《南诏中兴国史画卷》等,都是当时的产物。当时南诏王凤伽异到长安进贡时,带回了唐朝赠给的龟兹乐队。他们与南诏的专业乐队相结合,创编了《南诏奉圣乐》,被列为唐代十四部音乐之一。
后晋天福二年(937年)大理国建立后,与中原宋王朝的关系更加密切,贸易频繁。白族文化已经提高到汉族文化的水平,各领城通行汉文,官、商各界竟相买汉文书籍、读汉字、写汉字。雕刻、绘画等艺术也有了显著的成就,现存大理地区佛寺中优秀的壁画,大多是大理国时代的作品,公元1180年,描工张胜温画的《大理画卷》又称《张胜温画卷》,被誉为"南天瑰宝",大理也因此有"经藏之都"的美名。蜀汉诸葛亮南征大理时置云南郡,唐代南诏国、宋代大理国在此设都。这个城市,很早便是云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大理还被誉为"文献名邦"。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汉军白旗人偏图以督标别将身份随云南总督赵良栋征讨吴三桂。因屡建战功,偏图被提升为云南随军总兵。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云南平定,偏图又被提升为云南提督,提督衙门就设在大理古城,偏图在大理为官15年,深感大理的人文兴盛,所以向朝廷申请了"文献名邦"匾额。这一块匾,如今高悬在文献楼上,斗大的绿字,黑底,苍劲醒目,是提督偏图亲笔所写。有着这样丰厚的历史文化根基,大理不愧为"文献名邦"。
从南诏国到大理国的五百多年时间里,大理一直是云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后又经过漫长的发展、继承和发扬,成为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民族优秀、经济富足的一块宝地。1956年11月22日,建立大理白族自治州,下关定为自治州首府。
我对大理最深的印象是电影“五朵金花”中的歌曲,“大理三月好风光,蝴蝶泉边采花蜜”。还有就是闻名天下的大理石。来到大理,游古城是必不可少的。它和丽江古城有所不同,但规模也很大,也是让人流连忘返的充满民族风情的边塞古城。我们走在古城老街上,看到那气势宏伟的古牌楼,那涓涓流淌的溪流从石板桥下流过,看那街边树干粗壮的古树,仿佛看到了几百年前先民的身影。
游览了大理古城,我们来到闻名的蝴蝶泉景区。在这里,有郭沫若题词的石碑,有延绵不断流淌的泉水,有遮天蔽日的古树名木,有美丽的孔雀,有静谧的湖水,就是没有看到美丽的金花姑娘,却看见许多导游和拍照的游客都穿着白族姑娘的民族服装,也好像个个都是金花姑娘。由于时间紧迫,只能匆匆一瞥,带着遗憾离开。
洱海是位于大理的著名的湖泊,古称昆明池、洱河、叶榆泽等。因其状似人耳,故名洱海。湖水面积约246平方公里,蓄水量约29.5亿立方米,呈狭长形,北起洱源县南端,南止大理市下关,南北长40公里,是仅次于滇池的云南第二大湖,中国淡水湖中居第7位。洱海形成于冰河时代末期,其成因主要是沉降侵蚀,属高原构造断陷湖泊,海拔1972米。
洱海具有供水、农灌、发电、调节气候、渔业、航运、旅游七大主要功能,洱海西面有点苍山横列如屏,东面有玉案山环绕衬托,空间环境优美。我们坐船在洱海中浏览,远处的苍山倒映在湖面上,湖水清澈湛蓝,苍山巍峨茫茫,天高地广,令人神往。与江浙一代的青山绿水碧绿青翠有所不同的是,这里的山水更加蓝,更加深邃。
我们来到杨丽萍的洱海豪宅所在地参观。著名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恐怕指的就是这里。清澈蔚蓝的洱海,其实不时海而是湖泊,它在天地间展示秀美宁静的画面,人们在这里,身心会静下来,烦恼和忧愁会消除,它不像咆哮的大海给人威武雄壮的感觉,而是缓缓地抚慰人的心灵。难怪一些少数民族对动物、植物、对大自然有着天然的崇拜敬仰的习俗。
1981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了苍山洱海自然保护区,1994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高原淡水湖泊及水生动植物、南北动植物过渡带自然景观、冰川遗迹,面积79700公顷。
(五、崇圣三塔)
大理的崇圣三塔是云南的标志性建筑,非常唯美,非常大气,非常令人崇拜。我们在大理的最后一个景点,是大理崇圣三塔,也是云南旅游必不可少的景点,没有到过这里,我觉得就不能说到过云南了。
崇圣寺三塔是云南大理"文献名邦"的象征,是云南古代历史文化的象征,也是中国南方最古老最雄伟的建筑之一。1961年3月国务院第一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组建筑群位于云南大理古城以北1.5公里苍山应乐峰下,背靠苍山,面临洱海,三塔由一大二小三座佛塔组成,呈鼎立之态,远远望去,卓然挺秀,俊逸不凡,是苍洱胜景之一。我们拾级而上,感觉有点累,就坐在广场休息了一下,拍了些照片,没有去仔细听导游介绍。
回来以后网上查了一下,原有崇圣寺(即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所云"天龙寺"),现寺宇已毁,仅存三塔。主塔又名千寻塔,始建于唐代,为密檐式方形空心砖塔,16级,高69.13米,其塔基前有"永镇山川"四个大字,笔力雄浑苍劲,气势磅礴,为明代沐世阶所书。南、北二小塔建于宋代,为密檐式的八角形空心砖塔,10级,均高43米。每层出檐,角往上翘,不用梁柱斗拱等,以轮廓线取得艺术效果。塔通体抹石炭,好似玉柱擎天。三塔布局成鼎足之势,高耸蓝天,成为大理白族文化的象征,是我国南方最壮丽的塔群。1978年维修时出土618件珍贵文物,有佛、菩萨、天王、力士等造像及经卷、塔模、金刚杵、曼陀罗(坛城)、铜镜、铭文、题记等。
如此丰富的文物古迹,可惜我们来去匆匆,没有时间参观,只好留下遗憾离开了。
(六.昆明园博会)
回到昆明,离我们订好返程机票的时间,只有一天半了。我们从手机上查到,有个云南讲武堂非常著名,是应该去看一下、接受一下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地方,于是打车来到讲武堂所在地。
云南陆军讲武堂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所著名的军事院校,原系清朝为编练新式陆军,加强边防而设的一所军事学校。开办于1909年。1935年,云南陆军讲武堂被改编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昆明分校",由龙云兼主任。蔡锷将军也曾经在这里讲课。抗日战争结束后,1945年9月,第五分校奉令停办。
云南陆军讲武堂、讲武学校共办22期,包括校内举办的各种培训队、班,共培养各类军官、军士约9000人。云南陆军讲武堂是对中国近现代史产生过重要影响的早期著名军事院校之一,从这里走出了以新中国开国元勋朱德、叶剑英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军事将领。主题展览《百年军校 将帅摇篮》分为"讲武堂的创办"、"辉煌业绩"、"将帅录"等三个部分,全面介绍了讲武堂的创办背景、军事教育体系及历史作用。
讲武堂的边上,就是美丽的翠湖,昆明市内著名的公园。我们来到翠湖,觉得它确实名不虚传,寒冷的冬日里依然温暖如春,绿意盎然。清澈的湖面上,飞翔着很多红嘴鸥,有的停在游艇上,有的在水面觅食,成为园内一景。而古色古香充满中国古典园林风格的大大小小亭台楼阁,使我们感觉仿佛来到了苏州园林或者是京城颐和园,它们被南国鲜艳葱翠的花草树木衬托着,掩映着,更增添了它的典雅气势和靓丽风采。因知青朋友来电有约,我们这天依旧是行程匆匆,走马观花,带着流连忘返又依依不舍的心情离开翠园。
晚上,应上次会议中结识的几位昆明知青的邀请去聚餐,为即将分别的各地知青饯行。我们应邀前往,在热气腾腾的火锅和融洽的气氛中,回味前几天的会议内容,交流各自五十年前下乡的经历,交谈甚欢,很是投机。大家表示以后要加强联系合作,为知青历史留下一点文化印记。
最后一天是圣诞节前一天,12月23日,因为下午就要去机场,只有半天空闲时间,于是我们整理好行李,抓紧时间打车去了昆明世界园艺博览园参观。这是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会址,园区整体依山就势、错落有致,气势恢弘,集全国各省、区、市地方特色和95个国家风格迥异的园林园艺精品,庭院建筑和科技成就于一园,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时代主题,是一个具有“云南特色、中国气派、世界一流”的园林园艺精品大观园。
云南不愧为植物王国,这里的花草树木,都特别大,特别鲜艳,特别丰富多彩。在园艺工人的精心布置下,整个花博园就像个童话世界,,有小仙女,有七个小矮人,有西游记人物,有紫藤花园,有各国风情园,等等,半天时间根本不够用。我们也是采取做游览电瓶车的办法,坐车兜了一圈,然后在中心园区拍照留影,把最精彩的景色留了下来。
上世纪四十年代,我的父亲在重庆上大学期间投笔从戎,到美领馆报名应聘,通过考试参加抗日救国,,受委派来到云南昆明郊区当了前来中国帮助抗日的美军部队的翻译官,其中克服困难,经受了不少艰辛曲折,完成了任务受到了表扬。在抗战结束以后回到上海交大继续学业。然而在以后的几十年里,不但抗日救国的经历没有得到肯定,反而被打压遭受冤屈,经历了种种磨难。我很想去看看他曾经留下足迹的地方,但是因为没有有关的资料,只好放弃寻找。
下午我们到了昆明机场,带着没有找到父亲抗日旧址遗迹的遗憾,以及没有去西双版纳的遗憾,但是也带着对彩云之南美好的印象,离开了这个曾经有着几十万知青留下足迹的地方,也是我父亲留下抗日足迹的地方。
美丽的彩云之南,我还会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