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84节 北京行(六)逛前门
-
北京行(六)逛前门
走在前门西大街上我们发现,在“老舍茶馆”门前,有一个2分钱一碗的茶棚引起了我们的兴趣,没想到在物价飞涨的今天,一元钱也不能算钱了,现在北京还有二分钱一碗的茶馆,让人有些惊喜。回上海我从网上查到这样一条信息:“今天的前门大碗茶则源自1979年,在当年知青返城社会面对就业安置巨大压力的背景下,当时的北京市宣武区大栅栏街道办事处干部尹盛喜主动扔掉国家干部的铁饭碗,带领几名待业知青在前门大街靠10元人民币本钱在前门箭楼脚下支起茶摊创办的“青年茶社”,靠卖每碗二分钱的“大碗茶”解决了知青的就业问题,替政府排忧解了难,成为新中国发展历史进程中轰动一时的知青自谋职业的标杆性事件。”我不知这条信息是不是就是说这里,因为我在网上发现,北京买二分钱一碗的大碗茶的地方不少,不止这一家。
大碗茶棚边现放着雷锋的铜像,上面有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字。我想买二分钱一碗茶与学雷锋同志有什么关系,这二者之间好象有联系,细想一下好象也不是那么回事,我想我们不能得出结论,买二分钱一碗茶是学雷锋,那不买这个价就不是学雷锋,学雷锋关健学精神,否则学雷锋容易庸俗化!
既然来了就要买碗茶喝喝,可惜我们身上谁也没带二分钱,你给他多了是不找零的。这好象有点不是名副其实了,一般人最手中最低也是一毛线了,喝一碗茶无形中成了一毛钱一碗。虽然想喝的人不会计较这些,因为一毛钱一碗也很便宜,但总是一种与广告不合的内容不合吧,也不算一种公平,既然打出雷锋,我不知边上的雷锋是不是赞成这种做法?最后我们中有人拿出了五毛钱,想喝的人就喝,也不知喝了多少碗!
我们可以看到的是那边上的茶楼,因大碗茶已历经30年的沧桑,现已形成以“老舍茶馆”为标志,集京味文化、茶文化、戏曲文化、食文化于一身,内设书茶馆、餐茶馆、茶艺馆的综合性的京城第一家京味大茶楼,到目前共累计接待中外游客300多万,其中包括近50位国外元首政要。
下面这张照片是战友所拍!
喝完了茶,往前走就到了前门大街。前门大街是北京著名的商业街之一,位于北京的中轴线上,北起正阳门箭楼,南至天桥路口,与天桥南大街相连,平时到这里来参观的游人不少。前门是正阳门的俗称,包括箭楼和城楼,原由瓮城墙连为一体,后因修路分割成了两个部分。但一般人们也把大栅栏那个地方叫做前门,所以说严格意义上来说,前门的概念是一个区域,范围是正阳门和它前面的珠宝市、大栅栏等区域。正阳门箭楼始建于明正统四年(1439年),建筑形式为砖砌堡垒式,重檐歇山顶、灰筒瓦绿琉璃剪边。上下共四层,东、南、西三面开箭窗94个,供对外射箭用。箭楼四阔七间,宽62米,北出抱厦五间,宽42米,楼高24米,门两重,前为 吊落式闸门(即千斤闸),后为对开铁叶大门,城台高12米,门洞开在城台正中,是内城九门中唯一箭楼开门洞的城门,当年这里曾是皇帝出城去往天坛、山川坛的御路。正阳门箭楼从它建成那天起,一直是老北京的象征。1915年改建后,更成了北京人游览的场所。1949年2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曾在此举行盛大的入城式。前门商业街发源于明代。明代北京突破了元代“前朝后市”的定制,在正阳门周围以及南至鲜鱼口、廊房胡同一带形成大商业区。清朝前期,这里山现大量:工匠作坊、茶楼和戏园,形成专门街市。到了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大量洋货涌入北京,京奉铁路、京汉铁路开通,往前门设立东西两个火车站,前门商业红极一时。前门在我记忆中也来过,但那一次来有点记不得了,看到那有点印象的街与楼,觉得旧地重游,也有一种沧桑感!在这里我们分散活动,自己找地方吃饭,然后说好时间在此集合。别看时间已过中午,好象也没去多少地方,但大家确实觉得走得很累,在家再走好象也没一次走这么长时间吧!我与几个同志在下面的照片中一家面馆吃了一碗炸酱面,单价25元,据说酱还不正宗。吃完了面,到时候碰了头,有人要继续逛就再逛,不想逛就地休息!
北风
2013-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