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当前位置:主页 > 其他 > 北风博客文选 > 第 1 章 知青论文选
第92节 你成不了雷锋,但不能否定雷锋——浅说《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出版发行

【原创】你成不了雷锋,但不能否定雷锋——浅说《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出版发行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出版发行,已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了,可喜的是,这一个来月全国与上海有不少知青团体与组织,相继召开了学习座谈研讨《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当我开始第一次写这类报道时,我写了这样一句话:“由中央党校策划组织的系列采访实录《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出版后,这对知青来讲是一件不可忽视的大事,在全国知青中引起了不小的反应。"当初我就有这样一个思考,在“反应”二字前该加一个什么样的定语较合适。有些人写文章喜欢往大的方面讲,比如搞一场演出,总是爱用什么“一票难求”,“座无虚席”的形容词来夸大某些事实,我并不赞同这样做,做事还得讲究实事求是,新闻报道更应如此。反应是指,社会对一件事的回应,程度有大小,用词有“巨大”,“很大”,也有“不小”等等,从前到后排列,当然一个比一个大。我曾反复考虑,在这里到底用“巨大”的反应,或者是“很大”的反应,还是用“不小”的反应,那一个更为妥当,更为确实,最后我用了“不小”二字,理由何在?

 

如何正确评价这本书的出版发行,首先我觉得此书给正能量是一个有力支持,知青生活到底怎样?过去有不少的版本,也有不少的说法,最常见的是有人把知青生活描绘得苦不堪言,而且是一片乱七八糟,毫无可取之处。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还原了当年的知青生活。习近平在那段艰苦岁月,与群众一起放羊、铡草、挑粪、拉煤、拦河、打坝,在当了大队党支部书记以后,又带领大家办沼气、打水井、办铁业社、办缝纫社、办磨坊、办代销点、种烤烟、打“水坠坝”,还搞河桥治理等等。他还把延川县奖励他个人的一辆三轮摩托车,换成了手扶拖拉机和磨面机等农机具给村里使用。在农村说不苦是不可能的,问题在如何来反映苦。从习近平身上,我们看到了正是这种磨练,让他读懂了人生、读懂了人民、读懂了中国、最终培养了习近平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使他从进村一开始的迷惘、彷徨到离开梁家河时的目标坚定、充满了自信。这说明反映知青历史,还可以有另外一个不同的版本。不知为何有些人在说到知青历史时,总是说别人是选择的“遗忘”,其实在上山下乡的历史中,像习近平这样的知青不会只有习近平一个,不知这些人是没看到,还是忘了,这些人从未没有以这样的口气说过这段历史,如别人说了,这些人还要反对。我奇怪这些人在说别人时,就没有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是否也犯了选择性的“遗忘”,这种标准不一的逻辑性错误都会犯,可见这些人说的理论常常经不起推敲。现在有了习近平这个榜样,估计有人要全面否定这段历史,看来更困难了。

 

其次,我对此书出版想改变一些人的观念,不要抱太大的希望。人的看法是受世界观控制的,而人的世界观的形成不是现在形成的,而是很小就形成的,而世界观一旦形成了是很难改变的。而对知青问题上的不同看法,从根本上来讲也是两种世界观的不同反应。上山下乡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对待艰苦,有人把苦难当成一种灾难,让你到农村去吃苦就是大逆不道,而不知苦其实也有另一面, 它也能锻炼人,更不要去说去思考为何吃苦这个根本问题了。现在《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出来了,就能改变这些人的看法,我觉得未免有些天真了。在这个时候,这些人再公开说反对意见,或许没这个胆量,也没有这个必要,那最好的方法就是保持一种沉默。如说此书有影响,是多也是对那些中间摇摆的人,可能有些影响,如他们中有个别人态度的所改变,那就是很大的成功了。对那些过去说了好多否定话的人,这些人如想改口也难,这首先要过一个心理关,因为你曾说过的话,你自已心里有数,关注你的人也不会忘记,你突然改口了,先不说别人怎么看,你自已的心里是否能承受别人的眼光,也是一个巨大的心理考验,这需要一种脱胎换骨的勇气,我估计有些人做不到。因此我们不要指望这些人会在这次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上说些什么,他们当中的有些人也许过了这风头,又会老调重弹。

 

还有,我觉得此书由中央党校出版,并由中央党校号召大家学习是有道理的。我一直觉得,自觉上山下乡是一种高觉悟的行为。不是人人可以做到的,因此要让社会上的每个人都自觉要求到祖国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去,这在过去是不可能做到的,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也是不可能办到的。因此尽管当年是计划经济,本身也没多少选择,而让这些人离开城市,去了生活条件相对艰苦的农村,今天这些人有些意见,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我们不能要求社会上每一个人都有很高的觉悟,那是不现实的。问题在于,是非观念不能混淆,你做不到雷锋那样没关系,但你不能去否定雷锋,去否定一种精神。现在有这样一种论调,因为你没做到,所以你不能说他好,这是可笑的。当然我说理解,并不是说我赞同一些人的说法,而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一种客观事实,我们考虑任何问题是不能离开客观事实,离开客观事实说理论,往往会是一种空谈,有可能别人不愿听。中央党校是党轮训与培训党的高中级干部的地方,是党员干部加强党性锻炼的熔炉。党校的主课,应该是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其中培养他们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必不可少的。在党校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领袖人物的故事是不可少的。对党员应该是高标准,现在要求党校带头学习,那是名正言顺的,也是符合中央抓关键少数的要求与方法的!我相信只要我们的党员干部做好了,一切事情就好办了。

 

最后,再说如何评价上山下乡之事,尽管此书没正面评论上山下乡,但从根本上来讲,是逃不掉上山下乡是否正确这一根本问题的。上山下乡到底对不对,历史不能假设,但历史可以进行比较,我们不妨换个思路来思考分析问题。在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也曾犯过错误,如在井冈山斗争时,由于错误,让我们最终失去了根据地。但我们今天在讲这段历史时,好像也没过多地去说那种错误,更没有用错误去全面否定那段历史,而是把它当成中国革命史的一部分来讲。我认为我们不能因为有了错误,我们就否定了那段历史。因为在这里,有一个根本问题不能不考虑,无论犯没犯错,都不能改变我们党为人民奋斗的这样一个历史性质。现在到了社会主义时期,我觉得同样应该如此看问题,尽管在一些事上可能有些错,但同样也不能改变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奋斗的历史性质,在这里我觉得否定一切与肯定一切的方法都是不对的。如果我们把具体的一件件事都否定了,那么我们的整体也就不存在了。拿上山下乡来说,在做法上可能有些问题,但其方向是不能否定的,它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我们党领导下的革命事业的一部分。如不是这样认识问题,我们也许就不能正确理解总书记提出的二个不能相互否定的结论。有些人喜欢抓住历史的枝节问题不放,大做文章,其实有许多事,当时有当时的情况,完全用今天的观点去分析,也是有问题的,毕竟二者情况不同了。就如有许多人当初没有买房子,如今房价飞涨,你老是去追究当初为何没买房,那是没有现实意义的。当初没买,也不就是钱不够吗?你用今天的钱去看昨天的问题,能得出有意义的正确结论吗?也许到了哪一天,农村好了,大家多争着去农村,到那时你可能会认为到农村没什么不好了。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斗争中,我们没有前人经验可借鉴,做任何事都是一种实践,一下子想十全十美也是不现实的。我们应该坚持正确的,改变错误的,我觉得这才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我觉得我们只有解决好这一根本问题,我们宣传知青精神,宣传正能量才更有底气!

 

总之,我觉得《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的出版发行,再现了习近平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让大家尤其是青年一代更全面地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过去,这有助于大家更自觉地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但同时我们也要实事求是地看到,事物是复杂的,因以上分析的一些原因,我觉得我们在大力宣传推广的同时,也不要对此书出版发行有过高的希望。一方面,从客观来讲,书中的这些文章不是今天新发表,而是从2016年11月底就在中央党校的《学习时报》陆续发表了,一直到2017年3月中旬,因此有许多人已见过了,新鲜感也许会少一些。我的网易博客也从这个2016年开始,跟着转发了《学习时报》的全部这类文章,并在文章标题前加了“知青回忆”,“村民回忆’,”支书回忆‘等分类标题。遗憾的是,网易博客设置了许多限制,不让我发这一类文章。为此我想了许多办法让其发表,最后也全发出来了。可能我的行为引起了网易的不满,现在干脆封了我的博客,我只能不舍地离开了我化了8年多心血的博客,8年多来,我的博客已到了网易的最高等级:50级,总访问量:2324258人次,差不多平均一天有1000多人次的点击量,最后共有博友848人,除博友外,另有866人关注我。博客虽封了,但我至今不悔,因为我没有做对不起祖国的事,我有一种自信,我博客发的文章是经得起检验的。我觉得人生更重要的不是名与利,而是应该追求一种人生的无愧与心灵的平静。有奋斗就会有牺牲,这也算是一种牺牲吧。另一方面,从实际上看,我看到有好多知青团体到现在为止,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反应,因此我觉得对此书出版发行,还是用“不小的反应”较好!相比反应,我有时更看重的是一种实质性的,带着问题的深入学习讨论。我们不但要关注有多少人说了,也要关注这些人说了什么,更要关注有那些人改变了说法,座谈讨论不但要讲伟大意义,更要解决实际的思想问题,让人听了有一种启发,有一种新的东西,这样才能更深入地理清问题,现这方面的讨论与体会文章,我看到的还不算多。

 

以上是个人的一种看法!

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