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节 重编《知青精神与对错无关》(全)
-
2011-05-26
有许多时候正确与错误并存,我们要善于从中吸取正确的,去掉错误的,我认为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观点都是错误的!前言
重新编写此文是为了把二篇文章放在一起,便于大家阅读。在重新编写的过程中,作了一些修改,也加了一些新的看法,因为我对这个问题也在不断的思考。
知青问题是当今社会的一个敏感问题,对此可能有二种不同的看法,我想只有触及敏感问题,正确理解这些问题,才能有真正健康发展的知青活动。因此写此文不会没有现实意义!
什么是知青?从字面和一般意义上讲,就是知识青年,也就是现在在校读书的一些初中与高中的学生。但从一九六八年以后,随着大批的知青上山下乡,知青在许多场合就成了一个特定的名字,其实这是片面的。尽管上山下乡有各种不同情况,时间有前有后,也不管在农村边疆有各种不同表现,但广大知青在农村边疆的艰苦奋斗,积级拼博,无私奉献的精神应该是知青中的主旋律,我把这种精神称为知青精神,认为这种精神值得肯定。
在2010年9月6日我在写【念奴娇】《论知青》时,因我在网上看到有许多人对上山下乡对错有许多的争论,对此我表达了这样一种看法,对上山下乡不要争论对错,只要付出了就好。因为长期以来对这个问题争了而无结果,白白浪费了许多时间,也影响了人生中更重要的追求:那就是快乐健康!后来在2010年12月1日,经过思考,在《知青精神与对错无关》这篇文章里,我又提出了一个新看法,如果要论对错,那么知青精神也应该与对错无关,也就是说,无论知青上山下乡运动是否正确,与知青这样一种精神的认定都无关,知青精神是永远值得肯定的!这二个看法在本质上应该说是一致的,在这里,我既不赞成全面肯定上山下乡,也反对全面否定上山下乡!上山下乡虽与文革相连,但与文革相连不一定全要否定,如像我们的国家性质不会因为文革的对错而有所改变,像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更是在任何时代都应该得到充分的肯定!
《知青精神与对错无关》的博文发表以后,有许多博友看了此文并留下了评语,这是我所有博文中评语最多,看得人增长速度最快的一篇博文,可见大家对此事的关心。在此我向每一位看过与留下评语的同志表示感谢!从评语来看,我觉得大部份人持正面的态度,也有人对我积极支持。我认为,这也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有那么多的知青至今还在怀念这段历史的根本原因!但这是不是就可以认为:这就是广大知青对这问题的态度,我认为还不能下这个结论。或许有些人看了以后可能心里并不认同,但不愿与人争论,就不想留言了。我自己也有这个思想准备,不相信大家对知青问题的共识,通过一二篇文章能够解决的。但我也不怕别人有不同看法,我认为不管是否正确,应该在交流中会越说越明,害怕别人说,那么它是不会有生命力的。至于怎么说,我觉得最近我引用的一篇文章《执政者当以包容心对待“异质思维”》很有参考价值,我认为双方只要出于善意,并能尊重对方,不搞人身攻击,不乱扣帽子,那么双方就能够相互学习,就有可能争取达到共识。于是在2001年5月4日我又写了博文《再说知青精神与对错无关》,不是说有了什么新的想法,而是想进一步阐明有些问题,用最直接,最明确的语言来说说本人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下面是二篇文章的综合版,我欢迎大家在学习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此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北风
2011年5月26日修订
对错可以不论,精神必须肯定。
如果要论对错,也与精神无关。
—题记
说到知青精神就要说到上山下乡,多年来,社会上有许多人为此争论不休,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也有之,对此我在【念奴娇】《论知青》中这样写到:“悠悠历史,世人难以评说”。“今日再论知青,不言对错,就怕争无结。”其目的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没有结果的争论,最大限度地寻找我们的共同点。我想先不去谈论上山下乡对不对,而是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我们把一生最美好的青春和热血献给了祖国的边疆与农村,从这一点讲,我们大家应该是问心无愧的!假如有了这一点共识,那么回顾历史,那么多年过去了,对错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因为在今天我们发觉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那就是让我们现在的生活更加快乐健康!
不说此事,并不等于说从心里可以避免此事,对上山下乡如何看,从过去和现在来看,都是一个永远回避不了的现实问题。那我如何看待此事呢?我认为,从根本上来讲,上山下乡本身并没有什么错,但在一个时期有这么多人上山下乡,那就有问题了。
这是因为客观地说,上山下乡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或者在将来都是不会消失的,因为这是有些人对自己生活的一种选择。每一时期总会有人要求上山下乡,也许名称有所改变,但实质不会变。这个行为与其他任何人选择职业一样,是不会有错的,而且应该受到鼓励。问题是当时几乎把那个年代所有的知青都送到乡下去,那就过头了。它一方面剥夺了知青的选择权,影响了一些知青的人生发展,这是一个文明社会不认可的做法,所以一直遭到人们的质疑。更重要的是它也影响了我们国家的发展,尤其是大学停招,真接影响了国家对人才的培养,对我们国家造成的损失可以说是无可估量的,因此在这里我也理解一些人对上山下乡的不满。不可否认如果没有上山下乡,一些人也许会发展得更好。但世界上的事不是绝对的,这只能是假设,既使历史重回,让一些人重新来一次,我看有些人也不一定就行。因为他们不知道人生有许多的无奈,光有自己的努力不一定能成功,更何况你没有一个好的心态去面对人生,要想成功更是困难。我们应该明白在现实中,我们没有办法去左右环境,但我们必竟可以调整我们的心态,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的一切,对上山下乡也是如此。由于心态不同,同样上山下乡,收获与感受每一个人是不一样的,我当然赞成有收获的人。这是因为人的生命必竟是有限的,十年的人生时间不算短,没有收获不就是在浪费生命吗?
十年来,广大知青在农村与边疆幸勤劳动,献出了宝贵的青春年华,用自己的汗血改变着农村与边疆的面貌。他们艰苦奋斗,积极拼博,无私奉献的精神就是知青最宝贵的精神。由于社会上有些人不赞同知青上山下乡,所以他们也不认同知青精神。有个别人以知青在农村边疆生活劳动的艰苦,以及在农村边疆受到的迫害为例说明知青上山下乡是历史的反动,也有人认为知青上山下乡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等等,因此是完全没有必要,毫无意义的行为。其实我认为这样看问题方法是错误的,也是不客观的。
知青其实精神是与上山下乡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二个不同的概念,如上面所说,我们认定上山下乡有错,只是文革中大规模的上山下乡运动有错,但不能因此就可以说上山下乡有错,更不能说知青精神有错。这是因为从根本上来讲,一种时代的精神与当时时代的对错是不能完全等同的。如从历史上看,我们党在初期有过多次的路线错误,但我们仍有许多同志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在敌人的枪口下,难道我们能说因为路线错了,他们的牺牲不值得,就不算是一种革命精神吗?我想路线对不对,对整个革命的前途胜败是有至关重要的决定性的影响,而对英雄献身的烈士来说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他们为革命奋斗的精神是永存的!如果不这样认为,对烈士就是一种不公平,也不会有多少人能赞同。退一步讲,对国民党我们过去一直是持否定的态度,但我们现在对他们在抗日战争中的抗日行为还是肯定的。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也是一种爱国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会因为国民党政府当时反人民的本质而会改变。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讲,我认为知青精神也不会因为上山下乡的对错而有所改变!总之,对错可以不论,精神必须肯定,如果要论对错,也与精神无关,知青的付出应该被社会认可!当然我们认可知青精神不是说,要重新提倡这么多青年再上山下乡,也不是说知青返城是不对的,而只是对历史的一种尊重。在十年的时间里,我们不能不看到,有一大批青年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奉献给了祖国的广大农村与边疆,用自己的汗水改变着祖国的山山水水,我们不能说他们的付出是一钱不值的,是错误的!
从这种观点出发看问题,我们就会明白,我们中华民族的许多优秀传统和宝贵精神财富是不可能凭空产生的,而是千百年来广大人民群众努力奋斗的结果。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无数时代精神之总和,就是这个社会这个民族的精神。在任何一个时期,不管这个时期是封建社会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也不管我们认为这个社会是好是坏,都不会影响这种精神的存在和发展。这种观点应该是一种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是一种全面辩证客观看问题的观点,也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在这里,我认为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观点都是错误的!而知青精神正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在现代社会的一种继承和发扬!这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被否定掉的!
为了更清楚说明知青精神,我从下面几个方面在系统地认述我的看法:
一.知青精神与文革关系
有些人认为知青上山下乡完全是文革的产物,我觉得未必如此。其实在文革之前就有不少人上山下乡了,也出了像刑燕子那样的许多先进典型。这能与文革划上等号吗?我记得我们在读书时就学习了毛泽东的著作《青年运动的方向》,文中说:“看一个青年是不是革命的,拿什么做标准呢?拿什么去辨别他呢?只有一个标准,这就是看他愿意不愿意、并且实行不实行和广大的工农群众结合在一块。”就知道要投身到工农中去,到祖国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去。应该说是毛泽东思想与英雄人物的榜样激励了一批人志愿到农村去到边疆去。据我所知,在我们66年毕业时,就有一些人报名要求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去,后来只是爆发了文革而没有去成,那时文革刚刚开始,你说这与文革有关吗?就是我们68年去东北时,也没有“一片红”,非去农村不可。可以这样说,不管有没有文革,上山下乡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始终存在,它的正确性应该是不容怀疑的。我们现在要检讨的是,在文革中让这么多人上山下乡是有问题的,是过头了。而且这问题的危害性首先应该在国家层面来考虑,如果对国家有利而对个人有害,还不能说它有错,只有对国家无利才能彻底说它有错,错在什么地方,我在上面已经说了,在这里就不重复了。因此只能说,大规模的上山下乡运动与文革有关联,但不能说上山下乡是文革的产物。
二.知青精神与红卫兵的关系
有些人认为知青上山下乡是红卫兵运动的继续,我觉得也没道理。红卫兵是文革的产物,这也是不容质疑的。红卫兵的方向就是造所谓走资派的反,这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错误,是应该否定的。但上山下乡是为了让你去建设新农材,这与红卫兵运动的方向并不一致,怎能说是红卫兵运动的继续呢?事实上,上山下乡中确有许多人是参加过红卫兵,这是当时社会中不可避免的事。如据此下结论说,上山下乡是红卫兵运动的继续那就太绝对了。据我所见,与我一起到东北去的同志,有许多人就没有参加过正规的红卫兵,反而许多人受到红卫兵的排挤。而有些表现很积极的红卫兵,在上山下乡问题上并不积极,至于以后“一片红”,非去不可,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在农村广阔天地里,也没有说是那一个城市知青是以红卫兵组织的名义在活动,怎么可能把上山下乡与红卫兵运动连在一起呢?如果说上山下乡运动是在红卫兵之后就是算继续,那么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就是文革的继续了,这只是时间上的一种延续,内在的一切都改变了。
三.知青精神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有些人质疑知青上山下乡不但没有什么成果,并且破坏了环境,因此也没必要让知青上山下乡。我认为这是一种过分苛求,是一种缺乏实事求是的主观态度。我们现在都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但这需求时间与实践来证明的,是人类在改造社会中逐步认识的。在我们东北地区,为了备战备荒,当时兴建了许多连队,开垦了许多荒地。这些荒地在今天看来,有许多是湿地,过分地开发,将影响大气的环流,破坏了环境,是不能持续发展的。这些认识是正确的。但问题是在我们上山下乡的那个年代,还没有今天这样的认识。我们怎么能拿今天的认识来否定以前的做法呢?如果这样,不但农场不能建,而且历史上那一件事可以说做对了呢?这就是历史的局限性!这也说明任何真理只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真理,你今天认为是正确的东西,在明天随着社会的发展就可能是错的。因此以今天的观点来否定昨天的工作,不但是毫无疑义的,也是没有道理的行为,因为我们不可能什么也不做。我可以这样下结论,不管有没有知青上山下乡,这种破坏环境的情况在那个年代总会存在。事实上在许多没有知青到的地方,而且在知青上山下乡前或后的许多时间里,都有这种情况存在,因此我认为把这账算到知青上山下乡头上是缺乏依据的。
四.知青精神与知青受迫害问题
有些人把有些知青,尤其是女知青受到的迫害作为理由来说明是上山下乡造成了这一切苦难,如果没有上山下乡就不会发生这一切。这话听起来有些道理,其实也不一定对。我并不否认在上山下乡的地区,一般生活上比较艰苦,政治上也比较落后,坏人比较容易当道,受迫害的事多些,也是可能的。尤其是女知青更容易受到迫害,对这点我也认同。肯定知青精神不是说没有注意到这些事情,更不是说发生这些情况是对的。而是说我们看问题首先要看方向,如果说上山下乡是正确的,那么就不能说因为有苦难,我们就不去了。要奋斗就会有牺牲,只要是为了正确的方向,这种牺牲有时是不可避免的。就像中国人民为了自身的解放,不知牺牲多少人的生命。在此我们不能因为有牺牲就否定革命的必要性。另外受迫害的事在社会各个角落都有,这是社会矛盾的表现,只是层度不同而已,不能说明事情本身的对与错。这种事的发生只能说明我国法制不健全,对这个问题只能从加强法制方面去努力,而不是让上山下乡来承担责任!
五.知青精神与个人感受问题
有些人总是从个人的自已感受来说知青上山下乡的对错,这是不全面的。精神虽然来源于许许多多人的感受,但又不仅仅是个人的感受。精神是一种抽象,一种慨恬,一种提升。在革命战争时期,我们有许多革命先烈为了新中国献出了生命,在他们身上体现了一种民族精神。但我们不能说凡是参加过这场斗争的人都有这种精神,因为客观地说,在任何时候都有左中右之分,而且总是两头小,中间大,坚定者总是少数。如有人出来说,我不会为革命牺牲自已,我认为这是不奇怪的,也是有可能的,否则在革命队伍中就不会有变节分子。但尽管有这些人的存在,但我认为丝毫不影响我们对革命精神的认定。这是为什么?因为代表社会前进与发展方向的总是少数先进分子,这里不管大多数人的感受如何?这就是我前面说的,精神是一种抽象,一种慨恬,一种提升,精神代表着一种社会进步发展的力量,它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感受,它是千百万人为理想斗争的一种总结。同样道理,我认为认定知青精神也离不开这一原则。
六.知青精神与人的心态问题
大规模的上山下乡运动过去已经40多年了,当年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许多人走上了上山下乡的路。到今天回想起来,有人觉得有收获,有人无收获,这是为什么?也许有人认为,有成就感的人会赞成上山下乡,我看也不一定,一个人有没有成就,除了个人努力还要有机遇,有成就的人,他未必会说上山下乡好,相反有些没有成就的也未必说不好。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我不得不说,这与个人的思想和心态有关。同样在那样许多人无法选择的情况下,有人积极进取,有人消极面对。这是一种生活态度,由于态度不同,心态就不同,快乐程度就不同,收获肯定也不同。我们常说,人生有许多的无奈,面对无奈,我们应该有积极的态度,我们不能改变环境时,我们可以改变自已。如果能改变自已的态度,投身到改天换地的斗争中,尽管没有成绩,至少可以无愧。在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时,当这项“非常重要,非常艰巨,非常光荣”的任务降临时,你可以认为,服从是军人的天职,他们别无选择;但你无法想象,如果不是怀揣理想和信念,他们如何斗志昂扬、苦中作乐,靠双腿走通一条世界屋脊上的“天路”? 因此我觉得有时理想与现实是要靠自己调整的。有人之所以不赞成上山下乡,我认为与这种心态也有一定关系。他们把今天的一切不如意都怪罪于那个时代,这是不完全的认识,其中忽视了自己本身的问题,自己也应该认真思考一下自已那些地方做得不够,需要改进。
七.知青精神与满意之间的关系
有人用三不满意来否定知青的精神,我认为也有一定的认识误区。不可否认,知青上山下乡是存在着“知青不满意,家长不满意,农民也不满意”的情况,这是因为大规模的上山下乡带来的社会问题,与上山下乡本身的对错没有必然的联系,与知青精神的认定更没有直接的关系。另外我们还要看到:看一项政策对不对,群众的意见是不可忽视的,但也不是绝对的。因为任何政策的提出,不可能全部满意,总有一些人会不满意,假如有人不满意就否定,那么能说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人人都满意吗?那不是也要被否定了。可见看一个政策对不对,不能光以满意为标准,还要更深的原因,主要看它是不是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我们也不要忘了有时真理在少数人手里,刚开始时,任何革命都是从少数人开始的。因此满意不满意,满意人数的多少都不能单独作为一项标准来衡量一件事物的对错。
八.知青精神与其内涵的关系
人的生命有限,如何让有限的生命有更多的快乐,这是重要的人生课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有人希望国家给予知青一定的补偿或回报,这种心情我理解,但在目前看来,我觉得可能性不会很大。虽然知青中有些人现在生活状况不是很好,但这种情况不仅仅在知青中存生。在我们这一代人中,有许多没有上山下乡的人也存在这种情况,他们也是文革的受害者,他们也可以要求补偿。因此要补偿也不能不考虑他们。其实国家已经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如对大龄青年的各种补贴与救济就包含了这种内容,。另外我还要说一声,能成为一种精神,它一定是有无私奉献的内容,在这一点上,我们也要学习革命先辈的精神,有许多烈士为了新中国的解放,牺牲了宝贵的生命,他们想到过补偿吗?有位当年进军西藏的老战士说“因为有了这一段经历,我坦然,我自豪,从未感到后悔……”,有一个人一生能坦然度过,这难道不就是一种最好的补偿吗?如果说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那么健康与快乐就是我们人生的两大主题。我希望通过总结,让自己明白怎样做才能让自己的内心深处真正有一颗快乐的心,走好今后的路。
九.知青精神与扎根农村的关系
有些人喜欢问这样的问题,你如此肯定知青精神,那么你为何没有扎根农村而回城了呢?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对那些当初无奈不得不上山下乡,上山下乡以后又不好好干的人来说,这个问题好像是多余的。对那些当初自己报名要求上山下乡的同志来讲,我只能说:我们有些同志主动要求上山下乡,不是把上山下乡作为人生的目标,而是选择一种理想,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走与工农相结合道路,无疑是一种革命的选择!从这个意义讲,无论你人在那里,情况发生怎样的变化,只要理想没有丢,精神没有丢,就是一种继承,就不能说返城是错的,因为这从根本上来说是不矛盾的,更何况在历史风云中,人有时只能跟着形势走。在革命战争年代,有许多同志在各个岗位为党为人民英雄奋斗,留下了宝贵的革命精神,我们不能因为其以后的工作岗位变了,就否定其曾经的精神,那显然是可笑的!因此可以说,知青精神与扎根不扎根没有必然的联系,我们也看到,现在有些援疆支农的干部都有一定的年限,而没有要求你一定要在某个地方呆一辈子,我们也不能因为这一点就看不到他们一种献身精神,进而否定他们的付出。
十.知青精神与青春无悔的关系
对当年上山下乡,有二种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是“青春无悔”,有人认为是“不堪回首”,并为此争论很多。该如何看待这种争论呢?我觉得能够说“青春无悔”的人,一定是一种高境界,这在任何时候,只能是少数人。这个问题无论在当时知青还是现在的青年中都是这样,因此它与上山下乡没有必然的联系。在我们那个时代能说青春无悔的人一定是有追求的人,只有那些当初自己要求上山下乡,或者那些不是自己主动要求,但能在上山下乡中能自觉改造自己世界观,转变观念的同志,才有可能说“青春无悔”!在革命的征途上,有人退却了,后悔了,也不会说“青春无悔”,有理想并把理想坚持到底的人,这样的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很多,因此再争也不会有一个一致的看法。现在的问题是上山下乡的情况很复杂,其中有些同志是没有办法才上山下乡的,到了乡下又不好好干,怎么能要求他们说“青春无悔”呢?他们的一生是虚度的。在这里,我觉得说“青春无悔”倒不如说“青春无愧”,这当中的区别在于,不管你自觉还是不自觉,只要你努力了,只要你觉得自己把青春献给了国家,没有白白度过,就是一种“无愧”,它不一定要“无悔”,这就包括了那些思想不通但仍然积极进取的同志。我觉得“无悔”的人,他一定是“无愧”的,而觉得“无愧”的人,不一定要“无悔”,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看法,可以讨论!在这里,我觉得只要有人认为“青春无悔”,这就够了,这说明有人为了理想付出过,努力过,这种付出与努力就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是我们这个社会所需要的,因此也是我们要提倡的。精神是需要理想支撑的,而有理想的人不可能是全体人员,宣扬一种精神只要具备积极向上无私奉献的因素就行,不必得到全体人员的一致认可!
我们这一代知青经过了太多的磨难,我相信我们这一代的精神将影响我们这一代及后人,在很长的一段时期中,历史将会记住我们为国家所付出的一切!在这里想让我们知青为自己曾是知青而自豪!让我们知青为自己人生有这样一份财富而骄傲! 我想:我们自己不珍惜,谁珍惜?我们自己不自豪,谁自豪?我们自己不骄傲,谁骄傲?
另外还有人说,上山下乡是一种历史倒退,因为社会总的趋势是农村人口流向城市,而上山下乡却是相反,这些人不明白社会发展是逻旋式的发展,社会总趋势并不是说任何事笔直前进的,当中有曲折是正常的!并不能下结论说就是一种倒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就如科学家预测我们的地球在变暖,这是一个总趋势,但不能下结论说,每个冬季一定是暖冬的道理一样,其实出现冷冬也是正常的,不能说错!
以上是一些看法,不一定成熟,通过交流可能会做一些修改。传承知青文化,弘扬知青精神,服务和谐社会是我们今天总结历史的目的!
直面现实问题,诉说独特感受,关注公正和谐,倡导快乐健康是我博客努力的方向!
最后以我写得词【念奴娇】:《论知青》作为本文的结尾。
【念奴娇】:《论知青》
谁能理解?北乡苦路远,亲人长别。春夏秋冬多寂寞,牵手荒原冰雪。怀抱群山,与蚊为伴,泪眼望明月。悠悠历史,世人难以评说。
今日再论知青,不言对错,就怕争无结。只晓边疆曾付出,留下青春汗血。康健人生,心态一好,快乐还能缺?晚年生活,追求依旧心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