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第13节 杨 志 坚:<当山洪突然降临>
这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我一直象收藏文物那样珍藏在心底,从未向别人透露过。时光要倒退回上个世纪了,如果没记错的话,那应是1970年春夏相交的一天。当时我在江西井岗山地区上山下乡,那是个三县交界处的山坳,公路的尽头露出了村庄,房子就筑在绿水青山红壤的向阳坡上。其时我还是个不谙世事的毛头小伙,刚从大城市下放到此,看到那村庄也蛮有气势,一片片青砖灰瓦飞檐的民居和用石块依山势而修筑的巷道,是城市中见不到的风格。但巷道上尽是鸡屎猪粪,美好的印象大打折扣,一下冒出另外四个字:破旧.肮脏。现在想来,太幼稚了,按如今的环保理念,江西是绿色生态保护最好的地方。
站在村中高处放眼望去,层层梯田被四周的山峦怀抱,布谷鸟的鸣叫此起彼复,缠绵不断。到处都是清冽甘甜的山泉和大大小小的水库。土特产很多,最出名的是茶籽油.冬笋和一种延用至今专治气管炎肺炎的特效药——竹沥水。每年三四月份,家家厅堂都堆满毛笋,象小山似的,那是晒笋干的季节。     
       我们知青也想试试,结果那季节正好是雨季,没掌握好方法都发霉了,只能扔了。
村后的金华山是全县第一高峰,茂盛的毛竹和杉树遮天蔽日,方圆好多里的无人区与邻县交界。山顶还保存着民国时期建造的航标灯塔遗址,听老表讲,当时没电,每晚用柴火发光,为夜航的飞机指引方向。山中还有华南虎的踪迹,每当知青要上山砍柴什么的时候,老表总会告诫我们小心走路,没有山间小路的地方别瞎跑,当心被套住(一种捕捉猎物的工具)。
       那时政府还曾执行过打一头野猪奖10元,一只豺狼30元,一只老虎100元的政策。我亲眼见过村里老表猎杀到野猪后,全村喜庆,分吃猪肉的场景。在南昌的大饭店,化两元钱就可以吃到一碗虎肉。当年路过南昌时,有人提出搞碗吃吃,可能还是嫌太贵,没钱吃不起,最终没吃成。由于保护措施不力,如今都已绝迹。
      多年后我去黄山旅游,觉得也不过如此,我们那里的云海一点也不比它差,在山中出工时,经常会置身云海中,甚至云海之上,感觉非同一般。最传神的还是那里的红壤,赤红赤红,让我想起课本上描述的是先烈们用热血染成的…… 就在这宛若仙境的地方,却孕育着巨大的天灾——山洪。每到雨季,时有爆发。
       那天早上出工时还是绵绵细雨,渐渐变成暴雨。待到收工回家时,我怀疑走错路了。原本熟悉的,潺潺流淌的及膝小溪,顿时变成浊浪滚滚,吞噬生命的洪水猛兽。一群老表在河边大声议论着,原来早上栓在此处吃草的一头牛被困在巴掌大的孤岛上,受惊的牛随时有挣脱缰绳被洪水冲走的危险,为救牛大伙心急如焚。 自恃水性高强的我,仗着年轻气盛,向队长说:让我试试。队长激动地说:我们都是旱鸭子,否则早就下水了。你能自告奋勇,我很高兴,要知道牛是生产队的命根子,一定要想办法救出来。队长的话更坚定了我的决心,稍作准备,那时也没救生衣,只有把衣服脱了,选好地形,一个猛子下去,好家伙,一下冲出十来米,根本无法在水中停身,一直冲到下游浅滩处才爬上岸,第一次尝试失败了。第二次我跑到上游更远处,下水后拼命斜刺里朝岛上游去,但还是被湍急的水流冲过了头,幸好拉住了水下的石块,才顽强地爬上巴掌岛。“了得。”岸上老表发出一片赞叹。“小杨,这是黄牛不识水,”队长的声音传入我耳,“实在不行,千万要听我的话,松缰绳。”队长的叫声让原本已开始解绳索的手停了下来。
       的确得想办法先稳住它,否则这庞然大物在水中受起惊来,叫我如何驾驭。为此我先拍拍它的背,再摸摸犄角,随手再喂了一把青草,只听“哞”的一声低叫,看来它也知道救星来了。这时天色渐渐暗下来,不能再等了,我轻轻解开缰绳,牵着牛下水,不料水一下没顶,前蹄刚入水的牛受惊朝后一退,反而将我拉上了岸。吓得众人一片惊叫。后来我折了根树枝,顺着老表的指点,慢慢探着水浅处,亦步亦趋,好不容易将牛拉上对岸。几天后洪水退尽,生产队开了大会,队长在会上表彰了我。看到原来天天过往的小桥顷刻之间就无影无踪,过水的稻田颗粒无收和冲垮的水库大坝,还真有点后怕。可当时就记住了队长的那句话,牛是生产队的命根子。要知道我们队只有三头耕牛啊。
       如今,每当听到各地有洪水涝灾的报道,就有一种刻骨铭心,身临其境的感觉。 2008.12.12. (原江西峡江桐林乡插队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