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写作 > 写作 >

重读毛泽东:“赶考”(7)

时间:2021-06-14来源:《中国青年》杂志 作者:韩毓海 点击:
排除万难,争取胜利 那时,毛泽东并没有料到,蒋介石会直接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 中原解放区,是唯一一个与国统区直接接壤的解放区。 当时,李敦白作为马歇尔领导的军调处三人小组成员,就在中原解放区首府宣化店。他把蒋介石要完全消灭中原解放区的命令透

      排除万难,争取胜利

      那时,毛泽东并没有料到,蒋介石会直接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

      中原解放区,是唯一一个与国统区直接接壤的解放区。

      当时,李敦白作为马歇尔领导的军调处三人小组成员,就在中原解放区首府宣化店。他把蒋介石要完全消灭中原解放区的命令透露给李先念,并告知蒋介石全面军事行动开始的时间是1946年6月26日凌晨。

      1946年6月22日,中原局立即密电毛泽东,认为“局势确已发展到必须迅速主动突围的地步”,如果不立即突围,“皖南事变”的结局就会重演。

      接到电报,毛泽东彻夜不眠。他明白,李敦白作为唯一一个加入了中共的美国人,其情报是极为可靠的。深夜,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了回电,强调“生存第一”“同意立即突围,愈快愈好,不要有任何顾虑”。

      电文如下:

中原局:

      (一)二十一日电悉。所见甚是,同意立即突围,愈快愈好,不要有任何顾虑;生存第一,胜利第一。(二)今后行动,一切由你们自己决定,不要请示,免延误时机,并保机密。(三)望团结奋斗,预祝你胜利。

      中央
      六月二十三日

      1946年6月26日14时,毛泽东再收到李先念、郑位三的火急电:

      七十二军、新十五军今日拂晓出动,进攻中原解放区,双方正在激战,“国方这一行动,显然为大规模围歼之开始。”

      解放战争就是在这一天爆发。

      1946年6月26日,李先念率部从国民党三十万大军的包围中突围而出,中原突围极为惨烈,李先念、郑位三、王震所率五万余人,最终只有一万多人突围成功,当时,毛泽东的侄子毛楚雄刚被王震从家乡带出来不久,正在突围的队伍里。

 

      毛楚雄是毛泽覃的遗子。1934年中央红军离开苏区长征,毛泽东的小弟毛泽覃被留在苏区,六个月后,毛泽覃在瑞金附近的红林山战斗中牺牲。

      长征没有带上毛泽覃,这是毛泽东终生的遗憾。毛楚雄从小由年迈的外婆抚养,毛泽东一直惦挂着这位烈士的遗孤。1945年7月,王震率三五九旅南下支队从延安出发时,毛泽东特别嘱托王震路过湖南时,务必要把毛楚雄带出来。而就是在中原突围中,毛楚雄被敌人抓获,胡宗南的部下把毛泽东的侄子残忍地活埋了。

      每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危急时刻,毛泽东几乎都同时面对着亲人的牺牲。

      和平不存在了——国共和谈,从此破裂。

      国共和谈破裂之后,马歇尔曾经与蒋介石有过一次长谈——今天看来,这也可以看作马歇尔对蒋介石的“临别赠言”。当时,对于蒋介石凭什么可以打败共产党,蒋介石的雄心壮志究竟建立在什么基础上,马歇尔均有所怀疑。他指出,任何军事行动,都不能建立在财政真空的基础上,眼下军事开支正消耗着国民政府预算的90%,现在被迫向美国政府要求各种贷款,而这需要国会的批准,需要一定的时间。马歇尔担心地说:“我认为在这个国家面临一场彻底的经济崩溃之前,国民政府已经没有能力把共产党摧毁。”

      马歇尔甚至预言,战争开始后最迟两年,国民党的财政就会崩溃,而共产党在中国根深蒂固,如果他们顽强抵抗,则时间似乎并不站在国民政府一边,时间很有可能是站在共产党一边。

      蒋介石却胸有成竹地说,根本不用两年,只要八到十个月,就可以彻底消灭共产党。

      蒋介石信念爆棚,而当时的共产党对于争取胜利,却没有真正的思想准备。

      1945年2月,毛泽东在中央党校的演讲中就曾经这样指出:现在的主要问题不是客观条件,而是“我们有没有思想准备”,即共产党人在思想上,有没有“争取胜利”的准备。

      毛泽东这样感慨万千地说:

      “同志们!我们奋斗了24年,革命还没有胜利,这是因为我们的国家太大了。国家太大就出现了一个革命的长期性。国家太大了,敌人太多了,三次革命都没有胜利,北伐战争也没有胜利,国内战争没有胜利,抗日战争也还没有胜利,总而言之还没有胜利。开党校干什么?办八路军、新四军,100万党员,就是要胜利。”

      “现在到了这样的时候,有可能胜利。中国的客观条件,国际形势,国内形势,有胜利的可能。就是不要缺乏主观条件,什么叫主观条件?就是我们要不要胜利,我们的思想有准备没有,要不要胜利,问我们刚刚出生只有这样高的三岁的小孩,他也要胜利。就是没有本钱,就是我们有没有思想上的准备。”

      于是,在1945年6月11日的“中共七大”闭幕词中,毛泽东提出了这样的口号:

      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胡乔木后来回忆说,实际上,解放战争开始的时候,毛主席的意见依然在党内不占上风,即使到中原突围的时候,是否要跟国民党撕破脸皮,是否要全面开打——对于这些问题,中共内部的意见仍然不统一,而至于打不打得赢,在当时的条件下,中共的将领里面,可以说没有几个人认为有胜算。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李富春、黄克诚当时给中央写的长篇报告。

      1946年6月28日,即解放战争爆发后两天,李富春、黄克诚给中央提供报告。报告认为:从国际上看,世界并没有形成一战结束后那种大规模的人民解放高潮,美国也没有陷入重大危机;从国内来看,蒋介石的力量是空前加强了,根据以上情况,党的方针应该是保存力量,等待时机,具体做法应该是,需让步以待和平,以拖延等待时机,如果坚决打下去,“这个方针也很危险,胜利的把握不大”。

      胡乔木后来回忆说,毛泽东思考了三天三夜,直到1946年7月6日,才给李富春、黄克诚回电如下:

      “李、黄:

      时局分析电收到。你们分析中许多观点是合乎实际的,是好的,但缺点是对美帝国主义及蒋介石的困难条件估计不足,同时对国际国内人民民主力量所具备的顺利条件也估计不足。第二次大战后,各国革命力量所处的地位是比第一次大战后要好得多,而不是要差些。对美蒋的压力与要求,我们应当有所让步,但主要的政策不是让步而是斗争。如果我党既有相当的让步,而对其无理压迫与无理要求又能出以坚决的斗争,则其结果比较付出更多更大的让步反而要好些;如无坚决斗争精神,则结果将极坏。”

      这充分表明,解放战争开始的时候,毛泽东与党内绝大多数同志对前途的认识,其实是不同的。而毛泽东分析说,对于争取胜利,大家在思想上之所以没有准备,乃是因为对于客观条件、客观形势的分析,还存在着不小偏差。这种偏差之关键在于——很多同志至今还只是看到了蒋介石的优势,而没有看到人民的力量。

      蒋介石以为,自己有钱有枪,有苏联的承认和美国的支持,共产党不过就是一群土匪而已。但是,他大错特错了。

      第一,蒋介石的钱和枪,主要是美国人给的,但要看到——美国人的钱并不是好拿的。美国人实际上也知道蒋介石腐败透顶,他们支持蒋介石,不过是出于自己的利益,而这也就决定了——美国人不可能一直把钱投进蒋介石这个无底洞,对蒋的这种支持是有限的,而不是无限的。美国人可以支持蒋介石三年、五年,但不可能五年、十年这样支持下去,一直养着蒋介石腐败集团,那不符合美国的利益。

 

      第二,抗战期间,蒋介石集团过惯了好日子,抢夺胜利果实,也不过是为了过腐败的好日子,而蒋介石的军队,没有好处就不卖力,不能进行长期艰苦的战争,蒋介石的军队,缺乏在艰苦条件下作战的能力。

      第三,蒋介石要打内战,就需要筹措军费,搜刮民脂民膏,这只能造成人民揭竿而起推翻他,国统区的经济情况,并不足以支持长期战争。

      如果再来看看共产党人,我们的长处是什么呢?非常简单——因为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我们的长处,无非就是过惯了苦日子,大不了再苦一些,未必就比万里长征还要苦,只要我们和中国人民一起受苦,人民就会支持我们,只要我们把胜利果实分配给人民,人民就会把我们的胜利当作自己的胜利。

 

      蒋介石要消灭我们,我们究竟打还是不打?我们究竟敢打还是不敢打?

      毛泽东说出了这样的底线:“中国人民受苦受难,抗战的胜利果实,是中国人民的汗水、血水和泪水浇灌出来的,你蒋介石不浇水、不出力,却说这些果实都要归你所有。如果共产党不赞成,你就要打我们,要打就打!现在,我们是打得过要打,打不过我们也要打,大不了,就是我们打不过你。打不过你,算我们自己没本事,但是,如果我们不敢跟你打,那么,中国共产党就对不起中国人民,就对不起世界人民!”

      在历史转折关头,毛泽东再次给了全党以信心。而他的信心,从根本上说就来自人民。

      蒋介石不仅与共产党作战,还与人民为敌。要想战胜中国人民,不但蒋介石做不到,谁也做不到。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