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写作 > 写作 >

《中国梦-知青梦论坛暨<放飞梦想>首发式》上的发言|刘宏海

时间:2019-09-22来源:刘宏海 作者:刘宏海 点击:
尊敬的阮会长、张副会长,知青朋友们:下午好! 今天,对于我们是个难忘的好日子。知青朋友们相聚在这里举行《中国梦知青梦论坛暨放飞梦想首发式》。看到这济济一堂的情景,就知道大家早就期盼这一天了。特别是有的朋友是远道而来的。我没有想到远在四川的王

尊敬的阮会长、张副会长,知青朋友们:下午好!
 
      今天,对于我们是个难忘的好日子。知青朋友们相聚在这里举行《中国梦·知青梦论坛暨<放飞梦想>首发式》。看到这济济一堂的情景,就知道大家早就期盼这一天了。特别是有的朋友是远道而来的。我没有想到远在四川的王守见,竟然坐了两天两夜的火车,风尘仆仆赶来参加会议,会后还要坐四十多小时回到家乡去(他的故事在119页)。还有金秀华老师,她是上海到云南的知青,现在是苏州市家喻户晓的“金阿姨”志愿者团队的带头人,今天从苏州赶来参加活动(她的故事在22页、230页),让我们好感动。本来还有南京的王路也要来,可是19日他的老父亲病情加重,不能来了。还有一些知青朋友不能到现场,便发来了贺信,表示祝贺。刚才我们已经听到了李丽珍声情并茂的朗读,我提议,再次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感谢他们。
 
      离国庆节还有九天,在举国欢庆的日子里我们在这里围绕这本《放飞梦想》知青文集来讨论中国梦这个话题是再合适不过了。
 
      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新中国由弱到强的发展正是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追寻真理的逐梦过程。知青是和共和国同龄的一代,我们见证并参与了这一切。回顾我们的一生,从青年到暮年,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梦想的追求。这本书里的故事就是我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追梦故事,其中有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为改变农村面貌竭尽所能的圆梦故事;有为改变命运复习迎考实现大学梦的心路回顾;有在改革开放中锐意进取为国为民作出贡献的艰辛历程;有花甲之年发挥余热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再创辉煌的逐梦记叙,……。这是我们走过道路的缩影,证明了国家遭灾知青就受难,国家振兴知青就有希望,证明了知青的命运是与共和国的命运紧紧相连的。
 
      “中国梦·知青梦”这个主题,是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的重要活动之一。从2013年起每年都要举办几次。在座的就有很多人曾经在这个论坛上演讲过,你们的故事大多收进了这本书。
 
      正是从那时候起我们就开始策划搞“中国梦·知青梦”的征文活动了,2013年底我们发出了征文启事,很快得到全国各地知青的热烈响应,来搞不断。最后经过择优评选,共选取了72篇文章,集结成书。
 
      这72篇文章的主人翁涉及黑龙江、云南、江西、江苏、四川、新疆、内蒙、贵州等17个省市自治区,有插队的,有农场的,也有兵团的,不论是地域上,还是上山下乡的所有制性质,都是具有广泛性、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这些故事大多是平凡人的平凡事,其中虽有几位成功人士,也都是主要讲他们在成功之前,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工作的故事。这些故事有苦涩艰难,也有欢快喜悦,但是都透着不畏艰险,执著坚毅、顽强拼搏、以苦为乐的精神。
 
      这本书虽然只有72篇文章,但是我们这代人多姿多彩的人生历程的缩影,代表了整个知青群体的逐梦经历,体现了知青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的心愿!
 
      说实话,知青出书有点难。开始时没有出版社愿意出版我们的书,好不容易联系到《人民日报出版社》愿意接受委托,我们编辑部的同事们真是喜出望外。当时我难抑兴奋之情,写了一篇《绽放吧山花》的文章,把《放飞梦想》和《山乡印记》比作两朵含苞欲放的山花,必定能释放出绚烂的色彩和芬芳的花香。去年8月签订合同,到今年5月出版,整整九个月。因等待《山乡印记》的出版,发布会拖到现在才举行,望大家谅解。听说这本书出版了,《山乡印记》的作者们还在翘首期盼着。我们的余国成老师对我说:“你们放飞了,我们还被困在山乡呢!”说笑中是满满的祈盼。其实我们也很着急,但急也没用,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能耐心,好在出版社至今没有作退稿处理,那就有希望。最近还是有知青的书陆续出版的,并不是没有,封杀之说是不正确的。比如两个月前黑龙江爱辉知青出版了《那人那情那命运》,2018年10月江西知青出版了《情系黎川》等,这些书都是有大陆书号的正式出版物,只是审核严一些,时间长一些。
 
      还有一个情况有必要向大家交代一下,就是你翻开书后,也许会觉得你的那篇文章缩水了,有的地方做了一些修改,个别地方改动稍大一些。这是因为我们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对出版物又增加了一些新的规定,出版社必须按规定处理稿件。本来我想遇到这种情况可以请作者参与修改,所以建了两个工作群。后来,那边的编辑觉得普通作者不了解新规,有些又很难解释,说是还是由他们来修改吧。恭敬不如从命,所以我们的工作群在这方面并没有派上用场。
 
      仔细想来,我们也得放宽心,我觉得知青的历史决不会因那些删减而逊色的。
 
      这本书的编辑出版过程,本身就是一次追梦的实践。尽可能多地为孩子们留下一些财富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我们这一代也像所有的老一辈一样,有这种希望。而现代人不同于古代和近代人的是更加重视精神方面的财富,我们更是这样的人。习总书记要我们讲好中国故事,我们最熟悉的故事是上山下乡,是改革开放,我们就讲好我们的故事,让社会和后代了解知青,了解共和国的长子所走过的道路,这是我们留给下一代最好的东西,我们写文章、编杂志、出书籍都是为了这件事。我们只讲故事,不作评论,是好是歹留给后人去评说。
 
      这几年,几乎天天深陷在知青的故事里,你们大多数人我对不上脸,但在我的脑海里你们一直都是无比生动的。你们的故事使我深受教育,深受感动。我是个俗人,也难免不落俗套。今天我想利用这个机会,说一些俗话,就是一些感谢的话。
 
      首先是要感谢作者们。这本书共有59位作者,是你们的支持,才有这本书。作者中有好几个专家教授,他们“不因善小而不为”,没有架子,像普通知青一样把自己的文稿交给我们,是对我们的信任,是给这本文集锦上添花。更多的是普通知青,你们“不因高雅而不就”,以积极的姿态参与进来。编辑时能感觉到你们的写作态度是严谨的,是精益求精的。有的老知青对电脑比较生疏,便用笔来写稿;有的自己口述请亲朋好友输入电脑。有的数易其稿,其认真程度可见一斑。一些事例我在《后记》中都有记载,这里不一一列举了。这样的稿件先不论它写得如何,就这份认真和执著就先让我们动容。
 
      还有,当你们了解到研究会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后,自发地捐款也让我们非常感动。记得那天是安徽知青佘建民提议,黑龙江知青陈幼友率先捐款,接着浙大教授肖文老师一下子捐了5000元,并不宽裕的四川知青王守见也捐了200元。还有翁婉青、施继建、金秀华、顾锡明、周益康、钱兆祺、王路共十二位知青朋友慷慨解囊,在短短的几天里就捐款11300元,为知青史料和文化建设添砖加瓦,真是可敬可爱。
 
      第二,要感谢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我参加研究会工作后,就感觉到这是个可以做事的地方,研究会领导对知青史料特别重视,怀着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聚集了一批有共同志向的知青志愿者,开展知青档案节录,知青老照片、知青纪实文学、知青口述史等一系列项目的收集和整理,力争给后任留下更多的可供研究的史料,是一个凝聚正能量,传播正能量的社团。研究会领导本身也是靠退休工资生活的志愿者,他们不仅自己全身心的投入,还时时关心每个成员,关心各支工作团队的情况,给予指导,及时解决困难。就拿我们这本书说吧,春节前经过了三审,却遭遇书号收紧的情况。阮会长和张副会长在春节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就出现在人民日报出版社领导的办公室里,及时作了妥善处理,使出版工作得以继续进行。也感谢研究会领导对我的信任,让我来挑主编担子,使我这个回城之后一直在从事城市建设的工程技术人员也能够写书、编书、出书,给了我一个实现梦想的机会。
 
      第三,我要感谢我们的编辑团队,每个同志都非常负责地从事这份退休之后的新工作。比如林嗣丰是中学高级语文教师,这些年正是家教非常红火的时候,他完全可以坐在家里挣大钱,庄蔓菁、王雁、葛天琳都是几十年的老教师,他们都可以去挣大钱的。可是这里没有一分钱的报酬,而且我们这个团队一度同时进行三个项目的工作,(《放飞梦想》《山乡印记》和《知青老照片——上海知青在黑龙江》),有时真是忙得不可开交。比如庄蔓菁,正是我们非常忙的时间,她的女儿生孩子了,上面还有九十几岁的老母亲要伺候,担子之重可想而知,她经常工作到深夜,从来没有因家事而耽误过工作。还有我们《知青》杂志的编辑都投入了征文稿件的初评工作,大家仔细阅读,认真写下自己的评语和推荐语,帮助专家评委顺利完成了评选工作。编辑期间,大家都能平等对待每一位作者,认真处理每一篇稿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最大程度发挥了志愿者的奉献精神。
 
      我为有这样无私的同事感到骄傲,为有这样的团队感到欣慰。
 
      我要感谢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对我们的资助。当我们在为出版费用苦恼的时候,颐若公司董事长赵大砥先生伸出了援手,用他的颐若文化专项基金为这两本书提供资助,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不仅如此,还派出赵杉老师参与编辑部工作,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我想,资本与精神相结合,爆发出的能量一定是相当惊人的。
 
      要感谢北京三鼎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这家公司的老总,资深出版人邢海燕老师帮我们敲开了人民日报出版社的大门。也要感谢人民日报出版社的责任编辑袁兆英老师,在审批机构提升了要求的情况下,她不是选择退稿,而是积极地按照新的要求进行修改,直到通过,使我们的努力不至于半途而废。
 
      最后,我要感谢一个当初反对我做这件事的人,他认为我们是做不成这件事的,可是我们做成了。我真心地感谢他,因为反对也是一种动力,这叫反作用力,是不可小觑的。
 
      总之,这本书是你的、我的、大家的,因为里面有我们曾经的梦想,因为她是我们大家共同追梦的结晶,是我们为实现中国梦作出的一份贡献。我感谢每一位为她的诞生而做出过努力、提供过帮助的人。
 
      谢谢大家!
 
2019.9.21
 
      (介绍团队成员:马琳、赵杉、林嗣丰、庄蔓菁、葛天琳、王雁、李亚飞)

 
 
 
向资料中心捐赠文集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广告位